送走九月的秋风,迎来十月的深秋,转眼间,我们即将走进11月的初冬。各类节假日也相继结束了,就等过春节了。安静的十一月份利于我们沉淀下来,深耕专业,提升质量,聚焦幼儿的快乐成长。
十一月教研工作重点解析
2018年党中央国务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质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游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抓游戏质量就抓住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也契合当前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然而,在游戏实践层面,却还需要厘清并落实诸多要义,将以往“浅层次游戏”向“深度游戏“推进,这意味着对游戏地不断反思,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教师支持水平的挑战。如何体现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真正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如何真实体现儿童游戏与学习过程?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引导如何做到适宜有效?这就是教师专业的核心。在十一月份的教研工作中,通过教研的四个目标及层层推进策略来达成。
目标一:深入理解游戏精神是推进游戏的关键点
教研重点:教研点的层层推进策略
教研点1:何谓游戏精神?
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教研点2:由游戏精神引发的反思研讨:
游戏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同时又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这两者之间看似存在矛盾,实践中该如何理解与平衡?例如:幼儿在地上打滚,老师是否干预?如果介入,是否没有做到真正放手?是所谓的“假游戏”吗? 研讨出习惯性规则和交往性规则的适时适宜的介入方式。
目标二:厘清游戏的种类是打通游戏堵点,畅通游戏之路的突破点
教研重点:困惑分析及参与式培训
1.困惑分析:
一些幼儿园在推进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游戏理论支撑,对游戏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有幼儿自发的游戏才是真游戏,其它类型的游戏都是假游戏。窄化片面的游戏观,不但会影响游戏质量,也会制约幼儿的全面发展。
2.参与式培训—游戏的种类及价值思考
游戏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幼儿自发的游戏:角色、建构、表演、运动、沙水综合类等游戏。
(石河子艳玲幼儿园提供)
一类是教师组织的游戏:包括低结构活动和规则游戏。
以上图片来源:石河子春城阳光幼儿园
(石河子艳玲幼儿园)
教师组织的低结构活动和规则游戏对孩子的发展同样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研讨:这类游戏是所谓的“假游戏”吗?幼儿园是否需要开展此类游戏?
目标三:环境构建与适宜、适度的材料是游戏推进的切入点
教研重点:游戏故事环境与主题环境的平衡及材料投放的梯度性。
(一)“游戏故事”分享与呈现
“游戏故事”是游戏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指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幼儿以自己游戏的主题、内容、情景、体验等为内容所绘制的绘画作品及其所蕴含的故事与学习经验。“游戏故事”作为游戏课程的一中积极探索,是新时代学前课程发展与变革的新取向。我们既要重视幼儿“游戏故事”的分享过程,同时“游戏故事”的呈现环境也不能忽视。
春城阳光幼儿园
图片来源:春城阳光幼儿园
(二)材料投放
幼儿做事不等于学习,要关注幼儿的投入度与专注力,关注其面临问题与解决问题,关注游戏活动的挑战性与应变力。而这些都与游戏材料投放息息相关。
研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大中小班投放的比例。例如: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第二个方面:动作发展的目标,医院里的听诊器,在小班阶段可以投放一根绳子,一个稍大一点的扣子。大班投放一些硬纸卡,剪刀、瓶盖,软铁丝或者是绳子,由幼儿自制听诊器。珠宝店里的首饰,超市里的发卡,衣服,玩具对大班孩子而言,都应该是投放原材料,由幼儿设计,剪裁创造完成。
研讨材料投放的适度性:过量的信息可能会产生“神经拥挤” 现象,会带来干扰,进而影响孩子的注意与主动选择,使他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意志,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专注于某一件事。
研讨材料投放的健康和有益:烧烤、饮料不要出现在游戏环境中。
研讨游戏空间环境创设的阶梯性:小班-中班-大班给予梯度支持。
目标四:由随意观察到有效观察的转变是聚焦幼儿游戏行为的立足点
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经验成长点,这些是教师应该了然于胸的重点,也是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发展的立足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究竟有着哪些更具体的经历,将会与哪些经验生长点相遇?有效观察幼儿行为,是了解和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教研使教师们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2个发展目标,87条教育建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有效观察的依据。
2.明确观察目的,聚焦观察点:
一个有效的观察,必定是一个科学的观察,而一个科学的观察,必定要建立在目的性之上,如观察相同或不同年龄层幼儿的行为,以及观察特殊环境下某一个或某几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有效观察,能帮老师优化引导方向或引导方式,使幼儿获得有效发展,否则,观察只是东拼西凑的无效记录。
3.观察分析后的回应策略研讨: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实现这一目的途径便是教师的回应策略。
3.对视屏中锡坤的行为,教师有效观察、分析、回应的建议与参考点
★我在幼儿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如实记录锡坤的行为
★分析行为与发展的关系“我看懂了什么?”重点链接“指南”科学领域、健康领域的目标与建议。
1.锡坤乐此不疲的往垃圾桶里投球,投鞋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孩子。2.锡坤前后投了好几次,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垃圾桶的盖打不开时,他脚踩手晃,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达成目标。开始自己拿鞋投,然后拿小筐子装上鞋,投时让别的小朋友帮他端着筐子。当球满地滚时,他坚持追球并将其投进垃圾桶里。这一系列的行动中 他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这些都表明了锡坤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解读孩子的发展需要:“我该做什么?” 回应锡坤,支持幼儿的发展。
1.成人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2.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3.教师应在室内外创设投掷和套圈的器具,如幼儿篮筐架、沙包、球、圈等满足幼儿投掷的兴趣,“指南”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投抛球。
教师通过对孩子观察分析后的回应,主要体现为对游戏中发生的学习具有敏感性,建立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所以观察要具备闭环思维。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面对游戏推进中的众多难题和挑战,教研是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儿童观,提升游戏观念,改善游戏行为的有效路径。从教研方式而言,有个体化教研:引导教师工作、思考、学习一体化、常态化。鼓励教师伴随开展游戏过程中的学习与反思行动:积极创新,勇于实践。班本教研:统一班级成员的理念与做法,解决本班游戏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班制宜,反思调整;组级教研:以平行班存在的特殊问题为导向,引发全组教师的思维碰撞,为解决问题带来新的灵感和突破;园级教研:聚焦游戏中的关键问题,由园长点拨、梳理和提升,透过问题的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全园游戏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从教研的时间周期来看,可以把月教研的目标落实到周教研计划中,每周有侧重,从点到面扎实有效落实月教研工作计划。
推荐你看
Hi~
我是大爱幼教社
一个为幼教人提供
工作方法
的公众号
对你们我是认真的
好方法都要告诉你们
喜欢我记得点“在看”
同时
也欢迎广大幼师朋友们
分享经验、吐露心声、互通有无
投稿邮箱:daaiyjs@daaikids.com
啾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爱幼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