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们都知道,集体教学是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策略之一,但是,集体教学活动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难在:集体教学活动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一节有意义的集体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以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地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一节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需要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制定确切的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之外,更考验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组织实施中,对幼儿、活动的精准有效的把控,而有效的互动是集体活动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主导者,在活动流程中有效的提问和巧妙的回应成为集体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易在:教师如果可以把一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上成小学课堂的样子,那就简单多了。
面对有两副面孔的集体教学活动,老师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呢?
01
有效提问
1、倾听:
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各种反应,包括倾听幼儿的妙想,倾听幼儿的童心,倾听幼儿的错误,倾听弱势幼儿的声音等,倾听是有效提问的前提。
2、巧问:
现场的巧问应抓取即时的素材,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多用激励、接纳等语言增进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行为,有效引发幼儿的比较和思考。
3、追问:
充分有效地运用现场“追问”,展现幼儿的思维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真迹”,这样既能了解幼儿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又能使幼儿感到问题的所在,使幼儿的思维活动由此得到启动。
。
。
中班数学活动《幸运树叶》
看树叶猜测运气好坏环节,根据前面几轮好坏好坏顺序猜测,当出示一枝奇数叶片时,多数孩子猜测:“好运”。
涵涵:“我认为今天他是坏运气。”
其他幼儿一直反对,甚至有幼儿说:“你说的不对,你会数吗?”
教师追问:“涵涵你是怎么数出来它是坏运气的?”
涵涵站起来走到大屏幕前面指着说:“我是坏、好、坏、好、坏、好、坏,这样最后一片叶子是坏啊。”
教师又问大家:“涵涵数的方法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豆豆说:“他是坏好坏好数,我们是好坏好坏数的。”
教师说:“原来同样一枝树叶,第一片叶子从好开始还是从坏开始,结果是不一样的呢!”
。
。
通过“追问”将某一个幼儿的想法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提问”等师幼、幼幼互动的环境。
可见,教师“追问”得当,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追问”的适宜、适时和适度,以提升“追问”的质量。
02
巧妙回应
1、抛接球回应法:
。
。
大班活动《照顾蛋宝宝》前期探讨
老师:“你打算为蛋宝宝做个怎样安全温暖的窝?”
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要用稻草装在盒子里,有的要用棉花装在纸杯里,其中墨墨很积极地说:“我要用塑料袋装起来,一直提着蛋宝宝。”
教师又问:“大家觉得塑料袋保护蛋宝宝这个方法怎么样?”
轩轩说:“不行,塑料袋太薄不结实,蛋宝宝一碰就会碎的。”
其他幼儿一致点头,这时墨墨又改变说:“那我就用钢铁做的盒子怎么样?很结实吧?”
教师继续追问:“大家觉得鸡蛋宝宝在钢铁做的盒子里如何?”
优优说:“我觉得也不行,钢铁太硬,鸡蛋一碰上去也会碎啊!”
墨墨这时也认可了大家的说法,于是问道:“那该用什么样的盒子装呢?”
熙熙说:“可以用塑料盒子,然后在里面装上棉花啊。”
墨墨接着说:“那我在铁盒子里装上很多棉花也可以啊!”
最终在小朋友共同谋划下,墨墨找到了自己认可又适宜的“蛋宝宝的家”!
。
。
这次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对幼儿的想法给予明确的对错回应,而是将问题再次抛到幼儿中间,让幼儿在幼幼互动中直面问题,寻找更确切的答案。
2、引导式回应:
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采用追问、反问、建议、重复等方法,实现对幼儿思维的助推与顺应,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目的。
。
。
中班活动《11只猫开饼店》
观察猫兄弟反复吃剩下的土豆饼后会怎样?
教师:“今晚又要吃土豆饼啦,猫兄弟心情会怎样?”
小朔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很开心。”
教师提出建议:“用火眼金睛仔细看看餐桌上的猫兄弟。”
小朔又看了看画面,然后积极地回答:“我看到猫们都闭着眼睛应该吃的很舒服。”
教师继续引导:“再观察看看猫兄弟的动作,猜猜他们在想什么?”
这时开始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他们好像不想吃了,因为他们手中都没有土豆饼,而且一只猫还想吃鸡呢。”
孩子们开始关注到猫的态度变化。
。
。
该案例中幼儿的回答表面上看是答案错误,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追问,引导孩子们用心观察、全面观察、再次观察,让孩子们从表面的、主观的、片面的观察,向观察的深度、广度发展,用自我验证的方式帮助该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提升式回应:
是指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归纳,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做出小结。提升式回应运用在个别幼儿回答之后,一般是为了通过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让个别幼儿对自己的回答,对同伴的回答做出更清晰的理解。
。
。
小班数学活动《好饿的小蛇》
教师指着三角形肚子的小蛇,问:“小蛇吃进去三角形的东西,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形状呢?”
幼儿回答“三角形”后,教师进入下一环节的活动。
建议:在幼儿回答后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提升。如:“小蛇吃进去三角形的食物,肚子看上去就像三角形。原来小蛇肚子的形状和它吃进去的食物的形状是一样的。”
在这一小环节使用提升式回应,一方面是对孩子在此环节中获得的“小蛇把三角形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这一经验进行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强调“小蛇肚子的形状和它吃进去的食物的形状是一样的”,使得下面几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小蛇肚子的形状,猜测它吃的是什么食物提供依据。
。
。
提升式回应运用在活动大环节之后,是为了帮助全体幼儿回顾、整理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讨论或操作获得的经验,教师提升的目的在于揭示环节价值,推动幼儿思维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评价式回应:
是指基于某种教育观念,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语言、行为作出及时的反馈。教师依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学习过程,给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
。
。
大班活动《1只小猪和100只狼》
全体幼儿集体情景表演环节。
让幼儿扮演饥饿的狼群;小椅子作为大树,请幼儿躲避在树后面时,有的幼儿直接在椅子后面趴下,有的幼儿在椅子后面坐下,也有的在椅子后面蹲着躲避。
老师走近一名蹲着的幼儿旁边说:“瞧,这只聪明的狼,一会儿他肯定是第一个从树后面冲出来的。”
这时有的幼儿不服气:“为什么?”
老师又说:“谁能来说说看为什么?”
一名女生说:“我知道啦,他蹲着速度快!”
老师又追问:“哪里速度快?”
女生接着说:“他站起来时速度快,所以冲出去就会快。”
顿时所有幼儿都点头赞成,并且快速调整成蹲着躲避的姿势。
。
。
教师指向清晰的评价,既及时有效地防止了幼儿因不恰当的姿势,导致碰撞等意外的发生,使活动能顺利有序的推进,又通过追问让幼儿了解了自己的思路并清晰表达出来,同时还使幼儿有了判断是非恰当的意识。尤其对大班幼儿来说,同伴间的效仿、影响力至关重要,在幼幼相处中能学习好的摒弃劣的这一判断是非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效提问和巧妙回应过程中,师幼、幼幼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
1、巧妙转抛来自幼儿的“质疑”。
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疑问,巧妙地引用这一“质疑”的情境,采用“抛接球”的回应方式,把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引起同伴共同参与讨论。
2、有效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
教师面对个别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必须读懂幼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联系活动目标进行梳理,引导或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
3、在回应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回应方式,来针对幼儿出现的想象给予回应。
总的来说,各种回应方式可以灵活选用,各种回应之间不是割裂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很多时候需要组合运用。
4、集体活动中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很多体现方式。
既需要教师有主动引导的意识,又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互动中专注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反思才能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