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语
孙瑞雪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一个生命成长,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让一个生命成长”这简简单单的7个字,落到生活中,却不简单——
我们想爱孩子,却控制不住自己冲口而出的怒吼;
专家说要给自由,家里老人却说孩子被惯得无法无天;
终于下定决心要建立规则,孩子哭得闹得执行不下去?
……
正因如此,我们开设父母课堂,让所有爸爸妈妈们来这里学习方法,找到共鸣,彼此相互支持。
请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上一期父母课堂精彩内容。
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每年九月,是小学新生父母最大的考验期。刚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孩子进入了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不论从心理到情感都面临着一次较大的空间变化。
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不能理解老师对学习任务的安排;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功课跟不上学习大纲的进度……更甚者,由此,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怎样引导孩子建立安全感和秩序感?怎样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课程中索艳红老师深入浅出地分享着小学阶段孩子面临的变化、进入小学家长可以做什么,如何跟孩子一起顺利度过小学时期,让家长放下所有的担忧,又获得了满满的收获。
同时,课程还邀请到2位在读小学生,分享自己在适应一年级生活时的感受和心得,让家长们得以从孩子的角度看到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
‖ 在读小学孩子分享
幼儿园建立的规则和家庭爸爸妈妈对我的支持,让我很快适应小学。
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孩子耐心一点,包容一点。
我们小孩子其实不像你们想的那么坚强,也不像你们想的那么弱小了,有时候需要你们的帮助和理解,我们就会继续有前进的动力。
建议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这样子会好一点点。
两位小学生的分享,带给家长不同角度的洞见
‖ 课后家长分享
老师分享的幼升小的阶段,让我们家长认识到更多要协助孩子更好迈进小学的新旅程,2位上小学的小朋友和家长关于上学感受的分享很收益,非常感谢!
老师的分享真的太棒了,即能解惑,还能缓解焦虑,老师的心态非常赞,感恩!
课堂上,不仅是幼小衔接问题,更多是可以扩展到与大孩子相关的事情,倒回来再看这个时间节点,很有指导意义。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许多家长都看过孙瑞雪老师的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但爸爸妈妈们仍然有许多疑问:
如何判断孩子是处于具体哪个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让父母相当头疼,该如何处理?
当孩子处在诅咒敏感期时,就听之任之吗?
如果孩子敏感期发展滞后,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课堂上,吴瑜老师讲述经典的案例,为大家一一解开这些谜题。
当我们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种敏感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家长就能够比较心安的、比较踏实地知道和把握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尊重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内在最丰富的东西、最微妙的东西在生命的头6年或者在12年中发展出来。
‖ 课后家长分享
通过今天的学习,受益匪浅,让我对幼儿的敏感期的捕着有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敏感期。
非常好,受益匪浅,更加了解孩子每个敏感期,更从容面对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
老师非常专业,讲解很透彻,也能精准回答我的疑惑,这节父母课堂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非常感谢!
在分享与讨论中,迅速将课程内容整合,消化
自由与规则家庭实践版
自由意味着孩子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吗?
规则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呢?
当你想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拥有清晰的规则意识,才能最大化地保障儿童生活在稳定的“爱、自由、平等”之中。
家长们在课堂上通过现场演示、互动等方式来把握该如何给予孩子自由,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对于一直困惑于自由与规则如何把握的家长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家长课后分享
很喜欢刘老师的课,每一次都能打开格局,清楚的知道了权威不等于规则,了解了规则后面的动力,努力实施。
课程非常落地,大家分享各自的案例,能非常清晰的获得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从别人的问题中获得经验。
我从孩子问题找出自身问题,感谢老师。
规则课上受到很多启发,很受益;希望可以有更多这样的课程。
通过案例再现,沉浸式地学习规则
儿童成长的基本需求
Karl Menninger说:“如果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在年幼时得不到满足,我们会向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发展:一是退缩或封闭自己(他称为逃避flight的反应);二是侵略和攻击别人(他称为斗争fight的反应)”
问题是,我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孩子当下的需求是什么吗?
当感觉自己的孩子力量不够总是容易“被欺负时”,我们知道该如何调整吗?
当感觉孩子总是容易失控地去攻击别人时,我们知道孩子的基本需求缺失了什么吗?
课堂上,薛老师不仅仅带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基本需求,更是深入探索我们成人自身的成长和我们现阶段的家庭模式,从而如何以更契合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
‖ 课后家长分享
接纳认可孩子,让苹果成为苹果,让梨成为梨,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容易;
很感谢薛老师的课,很有收获,有理论有实践,在课程中深刻感悟到爱和接纳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收获很多,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以及映射出父母自身问题,如何处理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的学习和互动实践中,我们真正了解到了孩子的发展特性。也能助力我们具体践行“爱与自由”,让“爱”不再只是空洞的口号,让“自由”不再是奢望;
很喜欢薛梅老师的课,讲得特别细致,老师说话的语气也特别让人滋养;
课堂上的练习,也给予了我很多的思考和觉察;
学习如何看见和赞赏孩子,伴侣,还有自己。特别棒!谢谢老师!
演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而具体
9月,精彩继续
一位上完了3年父母课堂全部课程的妈妈这样分享:
“三年的课程,我一次一次坚持上课,孩子爸爸开始精神上没有鼓励和支持,有的倒是质疑和不屑。孩子也是到处丢到同学家或者让爸爸请假。我也不知道我为啥坚持下来。或许是对孩子的爱,或许是我对‘自我成长’的迫切渴望。
我非常欣慰这是我三十多年中做的最久最孤独的坚持。现在的我有力量和爸爸分享我的对生命、生活、育儿的看法;分享我学习到的知识,不畏惧他的不屑、坦诚接受质疑。
在关系中我也清晰知道我怎么了,孩子怎么了,他怎么了。不是时刻做到心平气和、全面做到,但对自己多了份包容和接纳,从而日常生活更好好练习中……
看见我缺乏的能力——倾听孩子的能力、欣赏自己和伴侣的能力、分享的能力、快乐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学习,从技巧开始,日常练习变成自己的。
三十多年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非常固化了,上课学习就是这个效果——唤醒意识。
一直学习,一直保持有意识状态,学着真实地生活在生活里。”
浑浑噩噩地活着,那是生存。或许,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走进父母课堂,学着去爱孩子,去爱自己,由此唤醒自己的意识,真实地生活在生活里。
9月,2023年爱和自由父母课堂线下课即将迎来了最后一期课程。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咨询和报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