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养好习惯,终身受益。”
勤自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要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
不知不觉,小班的孩子们已经入园半年多啦,从入园时哭闹不安,到现在开开心心的和家长说着再见,与小伙伴一起手拉手走进幼儿园。半年多幼儿园时光里,我们喜欢上了幼儿园。也收获了很多本领,如:穿衣、叠衣、收纳整理样样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早入园环节中孩子们能够自己脱衣服并且将它叠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小柜子里。还能够将水杯、毛巾有序的放到自己的水杯格中。
在进餐环节中孩子们有序的排队取餐,正确的使用勺子自主独立的进餐。而且饭后我们擦嘴、七步洗手法、漱口一样也不落呢,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看!孩子们在过渡环节中可以自己摆放好小椅子,阅读图书和整理玩具。
在午睡环节中能够独立入睡,起床后还可以自己穿好小鞋子。
在离园准备环节中孩子们自己穿衣服、拉拉链、背书包最后抹上擦手油,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回家啦!
贵坚持
TO:家长朋友们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依然非常重要,那么,在家里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培养自理能力呢?接下来6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言传身教
我们要为孩子树立起榜样来,首先保持房间的清洁,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也要时刻提醒着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理念,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学会“懒惰”
幼儿在家中受到了来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代人的百般爱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间一长,幼儿对大人的依赖就更深了,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性格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其实只要大家学着“懒惰”一点,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学着来做,多一点耐心,放手让他们试试,只要在保障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成功带来的快乐是双倍的哦!
在保障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可以是双倍哦~不要觉得孩子时间长、速度慢,耐心指导一定好过全部包办!这样孩子成长了,家长也可以省心省力很多。
3.学会计划
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份计划表列出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穿衣、洗漱、如厕、吃饭、看书、收拾整理等等,将这些“小任务”制定到计划之中,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
4.学会鼓励表扬
当家长放手让幼儿尝试学会每件事时,请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不要认为这些对成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孩子不会做就是笨。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道路上,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让孩子可以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完成这些事哦
5.学会“畏难”
我们曾听过一些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来保护你。”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语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可以保护妈妈的。所以,当家长表现出“畏难”情绪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的。当孩子帮忙完成事情的时候,他们是非常自豪的。
6.学会坚持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事,这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如果不能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任何教育都看不到效果。好的习惯需要家园的长期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所以,请家长坚持同步幼儿园中的常规教育,不要因为宠爱孩子或嫌孩子做事慢等就事事包办。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持之以恒,多指导、多鼓励。并且适当的放手,让孩子们可以自己主动去尝试。相信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幼儿都会成为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小小的他们,一定会藏着大大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质;
播种一种品质,收获一种命运。
[END]
图片:小班组老师
文字:张敖
排版:张征
审核:许会妍

关注我们
大兴九幼家园沟通服务热线
关老师(园长):69221615—825
彩虹总园:
许老师(副园长):69221615—823
刘老师(前勤负责人):69221046
郭老师(安全负责人):69221615—819
金科分园:
李老师(副园长):61259150—8026
张老师(前勤负责人):61259150—8027
枣园分园:
徐老师(前勤负责人):69266775—8004
大兴区教委教育服务热线:18610206462
服务时间:
工作日: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6:0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兴区第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