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张 晖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文
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政策、举措指引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结构性质量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7.78%,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面向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亟须从当前关注结构性质量转向关注过程性质量,关注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教育实践过程,以期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同时,针对幼儿园评价,《方案》提出“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称《评估指南》),对贯彻和落实《方案》精神、科学实施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来说,是一个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
《评估指南》第一次系统地从总体要求、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组织实施等四个方面阐明了我国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的定位、意义、内容、实施方法,是引领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儿童、聚焦保教质量、落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明灯,是再一次引发我国学前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教育变革的“指挥棒”。
一、转变理念
坚定不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有效落实《评估指南》首先要更新儿童观。
对儿童的认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落实在行动中。要通过评估反思,改进我们的理念和教育行为,认真思考幼儿园的一日保教活动是否“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是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是否“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评估指南》的具体评估指标中指出“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幼儿园课程的现状。
幼儿园教育不应该照本宣科,更不能崇洋媚外,幼儿园的课程质量和研究成果也不应该以幼儿教材来体现,而应该回归到幼儿园的教育过程、回归到真实的教育现场。
当前,很多幼儿园盲目追求课程建构,根据经验简单拼凑包装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课程,还煞费苦心地为课程起名字。有的地方行政也要求一园一特色,让幼儿园在蓝本教材的基础上搞出园本教材,以为这样做就是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内涵质量,实际上这些做法无视幼儿的内在需求和学习方式,是成人想要的结果和成果。
《评估指南》的具体评估指标中还指出“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是切合实际的特色课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规程》《纲要》《指南》)和《评估指南》四个文件,一脉相承地强调我国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仔细研读其中内容,在国家层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素宏观地架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如此看来,切合实际的特色课程应该有着相同的核心,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采取适宜幼儿活动的学习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环境不同,各幼儿园的已有条件、家长背景、幼儿的实际状况等也不同,每一所幼儿园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不同,在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彰显出其课程特色。
《评估指南》的具体评估指标中,从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等几个重点内容具体明晰了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质量要点,其中许多关键指标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比如,在“保育与安全”中强调了生活中幼儿的自主性、自我保护意识及将劳动、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环境创设”突出最大限度为幼儿游戏和生活而准备,特别指出“除综合活动室外,不追求设置专门的功能室,避免奢华浪费和形式主义”“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
对幼儿户外活动,强调“提供必要的遮阳遮雨设施设备,确保特殊天气条件下幼儿必要的户外活动能正常开展”。
在“教育过程”中明确要求“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关注幼儿主动学习、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
这些关键指标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纲要》提出的“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等要求。
另外,评估指标中提出的“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等诸多关键指标,需要我们反思当下教师如何从以往的关注活动结果、指导幼儿、目标导向转向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发现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这些也将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评估指南》精神,把理念真正落实到行为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聚焦教育现场
不遗余力提升质量
《评估指南》“坚持科学评估”“坚持以评促建”等评估原则,需要各级各类督导评估必须彻底改变困扰一线教师多年的为迎接评估做资料、填表格、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内卷评估,为教育实践松绑。
评估是为了发现、诊断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明确提出“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
这就要求各级各类评估要通过随机进班观察整个半日活动现场,从专业的视角观察教育活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评估质量,在幼儿教育现场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的行为,站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去评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这是评估人员提升专业性的方向。
《评估指南》还强调了幼儿园和教师的自我评估。
“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自我评估”“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这些要求意味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必须转型,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观察、反思、调整、计划”的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在自我评估幼儿园和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
《评估指南》还需要我们改变教科研、培训和观摩活动的现场以及形式。
评价一个活动的质量或一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应该基于为迎接评估和准备接待观摩而特意准备的现场,不应该为了展示教师专业能力把一部分幼儿带到舞台,脱离他们正常活动的现场去“表演”活动,也不应该是展示一个活动片段的现场或是在会场讲述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课程故事的现场,而是应该基于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在真实的教育现场中了解幼儿和教师的行为状态,教研的讲述现场也应该是述说交流发现的真实儿童、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看到“不断放手”的教育行为的现场。
这也是当下评估和教科研活动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三、迎接挑战
心无旁骛变革教育
“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的理念,再一次打破了传统的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行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领域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组织和指导游戏的能力要转向教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的专业能力。
为此,需要教师:
“理解幼儿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方式”“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等等。
其实,这些要求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培养教师的课程体系,那么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其拥有的专业能力将不能达到《评估指南》中所提出的高质量的幼儿教师的要求。
《评估指南》引领的幼儿教育变革将使每一位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面临新的挑战。
不论是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科研人员、职前职后教育与培训的学者与专家,还是幼儿园园长及教师,都需要打破以往几十年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惯性,把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面。这不仅仅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挑战是:
要转变理念,以儿童、教师、幼儿园发展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科学评估为事实依据,科学制订教育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幼儿园减负、为教师减负,为幼儿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要把“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结果作为对幼儿园表彰奖励、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园长考核以及民办园年检、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本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要内容”;
“要逐步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与已经开展的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等工作统筹实施,避免重复评估,减轻基层和幼儿园负担”;
“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日常保教实践成效,克服唯课题、唯论文等倾向”,把幼儿园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直面教育过程,“坚决防止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
教育科研部门、职前职后教育面临的挑战是:
要转变理念,引领幼儿教育科研和教师培养培训方式的转型。课题研究、教研活动不追求研究“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科研要面向幼儿,研究和发现幼儿,研究幼儿游戏,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实证研究的思路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要研究幼儿、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现场,多出基于实证的研究成果为幼儿园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和策略;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实际出发,与他们一起研究幼儿、发现问题、研究有效的教育策略,防止凭着自己的理论和经验,简单下结论,对幼儿园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让教师难以在工作中落实,甚至导致一线教师的思想迷茫。
同样,《评估指南》对幼儿园的管理以及教师的日常工作也提出了诸多挑战。
园长要做到“善于倾听、理解教职工的所思所做,发现和肯定每一名教职工的闪光点和成长进步”“教职工能够感受到来自园长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幼儿园及教师不要把追求课题和论文作为幼儿教育的追求,而要把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职业幸福感作为追求,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到每一天的教育日常。需要指出的是,践行《评估指南》,需要每一所幼儿园认真学习《评估指南》的精神,结合《规程》《纲要》《指南》,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工作实效。
总之,《评估指南》的颁布,将革命性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保教的实践和研究,重新认识童年期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重新认识童年游戏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在解放儿童,还童年与游戏给儿童中,让提升保教质量切实落实和体现到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