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谈话活动”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捕捉信息的核心渠道之一。
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的区别主要在于:谈话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的交谈机会,而幼儿日常交谈则是无预期目标和计划的自发谈话。
在对幼儿园语言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研究的过程中,如何看待“谈话”这样一种语言教育的形式,如何以新的语言教育观念来思考幼儿园的“谈话”教学,如何设计组织符合幼儿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规律的“谈话”活动,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来探究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一起往下看吧。
一、谈话活动的特点
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第二,有一定的新鲜感。
第三,与幼儿近日生活的共同关心点有关。
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开阔的,个人的经验又是多样的,载动这些经验内容的语言形式丰富而多种类。
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地大一些。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有时在全班面前谈论个人的想法,有时在小组里与几个同伴交谈,还有的时候与邻座的幼儿或是教师进行个别交流。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任何一个谈话活动都可能包括:
教师与幼儿交谈,幼儿与教师交谈,幼儿与幼儿交谈。
幼儿在不同的交流机会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
谈话活动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
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
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口语交流规则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二、谈话活动的目标
1. 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倾听是幼儿学会交谈的第一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谈话活动,我们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几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倾听能力,即要求幼儿建立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
二是辨析性倾听的能力,要求幼儿从倾听中分辨出不同说话人和说话情景的特点。
三是理解性倾听能力,帮助幼儿提高理解谈话内容的水平,在倾听时把握谈话的关键信息,联结上下句话的意思,从而能获得谈话的中心内容,以便作出反应。上述几种倾听能力的培养,在谈话活动中应置于重要的地位。
2. 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所谓“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首要问题是避免“跑题”现象。谈话往往有中心话题,参与谈话者在这个范围内交流,这是谈话的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式方法。
三岁以后的幼儿,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减少,社会性语言逐步增加,但是他们仍然需要通过学习来摆脱谈话“天马行空”的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地表达个人见解,学会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幼儿才能在谈话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得谈话延续深入。
当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谈话活动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谈话的意识和技能。
3. 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交谈规则,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水平。
学前儿童所学的交谈规则应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通用规则。概括起来,我们要求幼儿学习的谈话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适合角色的语言进行谈话。
同一个幼儿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谈话,这个幼儿应当学会因个人角色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
这里所说的不同交流方式,包括了幼儿在谈话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调,不同的音量,不同的组词造句方法与不同的人交谈,这将有利于幼儿获得用适当语言进行交谈的敏感性。
二是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如果是两人交谈,需要一一对应地说话,而多人交谈便要求按潜在的顺序逐个说话。
许多幼儿刚开始学习谈话时,抢着讲,乱插嘴,或光说不听,教师应在谈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轮流交流的习惯。
三是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
谈话不是瞬间结束的交流方式,参与者要就交流内容作一定长度的交谈,应具有修补延续谈话的意识和技能。
比如,幼儿在学习谈话时,可以逐渐感悟自我重复、自我确认的自我修补谈话的方法,也可以逐步掌握重复信息或提出疑问的他人修补谈话的方法。
三、谈话活动的组织设计
研究发现,谈话活动设计组织的基本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据这样的程序规律去组织幼儿谈话,可以取得良好的语言教育效果。
这是谈话活动的开端,也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与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
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的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进入谈话。
教师在设计组织第一层次活动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在幼儿就话题开始谈话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设计组织这一层次的活动,有几个基本原则可供参考:
一是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有关话题的想法。教师不作示范,不忙于纠正幼儿在谈话中出现的遣词造句错误。
二是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交流对象,一对一或是三三两两交谈,也可以由教师分派幼儿与邻座或分成小组交谈,重要的是保证幼儿谈话气氛更加融洽。
三是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动嘴、动脑的同时,也能有动手、动脚等其他操作活动,这将有利于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经过幼儿自由开放的交谈,教师有必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这一层次谈话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新的谈话经验,并保证幼儿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促使他们的谈话水平得到提高。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所谓新的谈话经验,是指每一次谈话活动目标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教师要仔细琢磨“怎样让幼儿学会谈话”的问题,不要误认为“谈话经验”等于一个句式,或几个词汇。
我们每次设计真正谈话活动时,都应从谈话规则、谈话思路上寻找活动目标和新的语言经验点。
比如小班幼儿刚开始学习谈话,“愿意跟别人谈话”,“能够听懂谈话的中心内容”,“能够围绕话题说一点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成为他们学习谈话的经验。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
致谢:文中配图,由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 提供。
微信号|18610206462
直面新时代学前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