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十月份我们班游戏区域的材料是螺母积木,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树荫下游戏,个别孩子喜欢冒险,跑去了别的地方。今天,我观察到了天启、润轩、佳泽和启文用螺母积木进行了一次不一样的游戏。
王润轩蹲在地上,收拾乱糟糟的玩具,对着旁边的小伙伴说:“张天启,去给我打鱼去!”“去打鱼!”天启笑着回应道。“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这也太不好使了,我收拾一下。”王润轩边说边把地上的三孔板摞在一起。天启背着用绳子穿好的钩子绕到了王润轩的身后,弯腰低头凑到润轩的耳朵边说:“不好使对吧,我们打鱼去吧,打鱼换钱!”“哎呀,这些东西是你小时候玩的,都弄坏了,所以我才把它们卖了换钱,再给你买好东西。”润轩一直在忙着收拾地面的玩具。“爸爸!”天启叫了一声,还把挂在身上的鱼钩往上拉了一下,“咱去捞鱼吧!”润轩用手在螺丝下面摸了几下,痛快地说:“好!我先弄了这些。”润轩弯腰把收拾好的七块三孔板一起抱在怀中,跟在天启的身后。
两个孩子来到了有四层台阶的门口处。天启快速走上最高一层台阶,从身上拿下鱼钩,右手拽着绳子,左手用力将钩子抛在台阶下面。润轩把怀里的三孔板放在了最高的台阶上,拿起最上面一块三孔板说:“我把鱼饵放在下面,就能钓上鱼来了。我下去放鱼饵了!”说完,他爬下去,把三孔板放在了紧靠台阶的地方。“放上鱼饵,这样鱼就能上钩了。”
润轩快速地爬到台阶上,整理了一下地上的几块三孔板,嘟囔着:“还没有鱼上钩啊!”
“唉~!这有条鱼!”天启大声叫道,还把鱼钩使劲往上提。
润轩听到后,飞一般地站起来,两人一起跑到台阶下面,拿起润轩刚放好的三孔板。润轩的双手做捞鱼的样子,眼睛看着天启。
天启拿起“鱼”后,快乐地说:“咦!一条大鱼!!”天启右手拿着“大鱼”,左手拽着“鱼钩”,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台阶。
润轩到台阶上后,抱起摞好的三孔板说:“我把这些鱼饵全都放下去!”佳泽看到他把“鱼饵”放下去,又跑下去把所有的三孔板都抱上来了,润轩看见他漏了两条“鱼”,就一手一条拿了起来。佳泽抱着“鱼”,冲着天启笑着说:“你看我捞到了这么多鱼!”冯启文这时也从一边跑了过来,四个孩子靠着坐在一起。
天启又抛了一次鱼钩,启文把脸凑到佳泽脸上,絮叨:“王佳泽,我也不玩警察游戏了,你在玩什么?”
佳泽回答:“钓鱼。”
启文说:“那我也当钓鱼的!开始钓鱼!”
娴琳、晨曦、宸瑜走到台阶上,四个男孩看到后,一起回头对三个女孩说:“干什么?我们在钓鱼,这是我们的鱼!”佳泽说:“你们快点下去,别妨碍我们钓鱼。”
三个女孩听后,依次走了。润轩和启文跳起来,“抓鱼去!”润轩两个手往中间一捞,没有捞到。他走上台阶,把“鱼饵”从第三层台阶扔下来,“鱼饵!快点放下去!小心别摔坏了!”天启说完指挥着润轩往下投放“鱼饵”。等润轩把手里的“鱼饵”全都投下去后,天启又一次抛出了鱼钩。“哇塞!有这么多鱼,快捞上来!快捞上来!”双手使劲挥舞着,佳泽、启文、润轩在水里努力地捞鱼。鱼捞上来之后,天启也把鱼钩给收回了。收回鱼钩后,天启把鱼钩背在了身上和三个小伙伴一起去烤鱼了。
和成人的惯性思维不同,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将游戏材料无限联想,将简单的材料替代为自己游戏中需要的东西。
在钓鱼游戏中,天启将螺母积木中的钩子当作“鱼钩”,绳子上挂着钩子就是一根简易的“钓鱼竿”;三孔板既可以是“鱼饵”,又能充当“大鱼”。“爸爸”带着“孩子”去钓鱼的情景在两个孩子的游戏中自然产生,钓鱼中遇到钓不上鱼的情况,“爸爸”还会带着“孩子”下水捞鱼。游戏现场没有一样东西是现实中钓鱼的用具,他们却玩出了生动无比的游戏情境。
孩子们的创意还有很多。例如,上个月开展积木区游戏时,我观察到天启双手握着一块长方形的积木,两个大拇指不停地在积木上点着,嘴里还喊着:“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沐歌在前面按照他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两个孩子走几步退几步地绕着积木柜转了三大圈。后来听天启介绍,才知道方形的积木是“机器人遥控器”,张沐歌是他新买的“机器人”,按动按钮机器人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一块积木加一个小伙伴,在孩子们的创意下玩出了无限精彩。
孩子们的游戏是完全自由自主的,自己明确角色分工,游戏中孩子们和谐相处、积极投入。钓鱼游戏源于天启的生活经验,天启扮演“儿子”,润轩扮演“爸爸”,角色分工明确,润轩在认真地收拾天启小时候玩但现在不玩的玩具,陪着“孩子”去钓鱼、捞鱼、烤鱼等。游戏过程中“爸爸”和“儿子”的对话也特别生动有趣,“打鱼换钱”“哎呀,这些东西都是你小时候玩的呀”……孩子们将自己父母平时对他说的话重现在游戏中,游戏中有了生活的痕迹,顿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画了他们的游戏故事。
张天启:我爸爸钓的鱼很好吃,他每天拿钓鱼工具去钓鱼,都是很奇怪的东西:有网子,有小柜子,还有鱼竿,小铁片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鱼食。钓完鱼爸爸就开车回家了,我和爸爸一起开车去钓鱼了。钓上来的鱼来不及了,(我们)就下去捞鱼。
王润轩:今天我和张天启玩了钓鱼的游戏。一开始我在卖鱼,后来张天启叫我钓鱼去了,我带着鱼钩去楼梯那钓鱼去了,我把钩子放到水里,一条鱼都没上钩,只上来了一只非常小的龙虾。我和张天启下水去抓鱼,因为我们钓不着。抓到了好几条鱼,我又把一些小鱼倒水里去了,让它们长长再烤。一会就回去烤鱼了。
冯启文:我们玩了警察游戏,又玩了钓鱼游戏。用钩子钓鱼,钓不着就去捉鱼了。时籽岩和小果果不加我,我就加入她们。
在游戏故事的记录过程中,我听到了天启的爸爸在家经常带着孩子去钓鱼,于是在游戏中,天启就有了用弯弯的钩子做鱼钩的游戏创意。天启在讲述游戏故事的时候,很详细地告诉我他知道钓鱼需要的工具,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困惑表达了出来:小铁片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他不知道,但是他在做鱼钩的时候,把铁片用塑料轮子来代替了,可以看出天启在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特别仔细,观察能力特别强。同时也将他在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这才引发了一场趣味生动的“钓鱼”游戏。
润轩在讲述游戏故事时,他比较详实地讲出了和天启一起去钓鱼、捞鱼、烤鱼,中间还简单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去“捞鱼”,“因为”这个充满逻辑的词语的运用让我看到孩子的语言发展和逻辑思维都有了进步。润轩用比较抽象的线条将自己的游戏故事呈现出来,拿到他的游戏故事时我根本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但是在倾听了他的描述之后,我才知道他精彩的故事。给孩子讲述故事的机会,静下心去倾听孩子的游戏故事,孩子会给我们打开一扇充满神奇故事的大门。
启文的游戏故事描述很简单,他说出了自己玩得好多游戏,钓鱼游戏只是他参与的游戏之一。他看到天启、润轩有了钓鱼这个游戏情景创意之后主动要求加入,他在画中呈现的小伙伴居多,他很渴望和更多的小朋友成为游戏伙伴。
孩子们有趣的游戏故事用他们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生动的语言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描绘游戏故事和语言表达游戏故事都需要老师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足够的信任,让孩子们放心大胆的去画、去说,这样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游戏故事才会呈现出来。
当我们放手以后,没有了对材料和玩法的限制,孩子们自由地使用这些材料,他们不一定要用来搭建和组装,而是在想象和替代中演绎着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这样的想象和替代水平,是传统游戏中教师提前设计好和规划好的“角色游戏”所无法企及的。
– END –
安吉儿童村 #发现儿童# 系列作品皆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安吉儿童村”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吉儿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