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给幼儿讲故事
通过上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已经了解故事能从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从中知道了不同故事具有的教育价值。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怎样给孩子讲故事,他们才爱听?”“教师在讲故事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让故事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结合教师们的困惑,进行了《教师如何给幼儿讲故事》的研讨活动,现汇总如下:
教师如何给幼儿讲故事?(针对不同的故事进行研讨)
1、故事《小鸡和小鸭》
(1)这个故事适合哪个年龄阶段?为什么?
适合小班幼儿; 因为故事内容简单、角色少、故事里对话多。
(2)怎样给孩子讲这个故事?
语速要慢、借助一些道具、配合一些肢体的动作、像“灵机一动”这样的词,小班幼儿不理解,教师还应该改编成孩子能听懂得句子。
(3)想一想小鸭掉到坑里会说什么?
“快来救救我呀!”“救命呀!”“有人吗?快来人呀!”
总结:针对小班幼儿教师讲故事应该注意:
(1)教师在讲故事前一定先熟悉故事,发准每个字音。(2)给小班幼儿讲故事语速一定要慢。
(3)可借助多媒体、手偶等材料吸引幼儿,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意思。
(4)将故事适当改编,如:结合故事内容扩充角色对话,适当加一些象声词。
2、故事《小花狗找朋友》《小猫钓鱼》
(1)适合哪个年龄?为什么?
中班,因为故事里有重复的情节、故事内容较复杂了。
(2)在故事中如何强调猫妈妈对小猫说那样做是不对的?
重复情节的语气要表现的不一样、对话加重语气、语气要表现的很生气。
总结:针对中班幼儿、有重复情节的故事,教师应注意:
(1)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重复故事里的对话。
(2)对于重复的对话,每次的语气语调应有所变化。
(3)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3、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新编
(1)如何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
这个故事理解起来比较难,让幼儿知道月亮是在变化的,这个故事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适合大班幼儿。
(2)怎样能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利用图片(表示不同时间的)让幼儿知道月亮的变化。
利用提问:过了5天变成什么样?又过了5天是什么样子?再
过5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让孩子感受时间的发展。
让幼儿先观察,做记录,有前期经验。
总结:对于大班知识性较强的故事,教师应该注意
(1)讲故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故事内容,在向幼儿提出发散性问题后,要正确回答故事中真正蕴含的科学知识。
(2)根据故事内容扩充故事的对话,让幼儿从对话中理解故事内容。
(3)配以直观的教具和图片、手偶等,帮助幼儿理解。
(4)可结合幼儿的想法,进行故事改编活动。
4、寓言故事《狐狸和猴子》
(1)什么是寓言故事?
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一个道理。
(2)怎样讲寓言故事才能吸引孩子?
对话语气分明、形象、逼真。
(3)怎样用表现狐狸的狡猾?怎样表现猴子的调皮?
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表现。(教师现场模仿)
狐狸:说“哈哈”时用曲折调。
猴子:说“哈哈”时表现得机灵、果断。
(4)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明白“过河拆桥”的道理?
提问。
(5)在什么地方提问合适?
(探讨后得出结论)猴子哈哈大笑!你能吃到桃子,可是,你永远也回不来了。后面提问:为什么猴子说‘你永远也回不来了’。
总结:针对寓言故事,教师应注意:
(1)通过语气、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2)在讲故事中间设置疑问。
(3)加入恰当的语气词。
(4)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通过本次研讨,教师掌握了讲故事的技巧,知道了给不同年龄幼儿讲故事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在研的过程中帮助教师积累了有关故事的特色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帮助教师体验、感悟故事育人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