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叮当,一个曾经的海外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新手妈妈。
2022年,在我回归职场之前,我完成了一次于我而言极其重要且有意义的挑战——再当一回学生,然后更换职业赛道!
我成为了“儿童图画书阅读指导专业技能课程”的一名学员,并决定在幼儿教育领域开启我的崭新职业生涯。
如今,我的新事业刚刚起步,忙碌但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能够想起去年学习时的点滴收获,这些收获给予了我无数知识、经验还有勇气。
今天,我想把这些分享给你——
01
为什么想要学习图画书阅读指导方法?
之所以萌生了参与图画书阅读指导培训的想法,是因为我的多重身份:
作为妈妈,我一直坚信阅读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非常重视培养孩子阅读。但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选书、如何给孩子讲好一本书”这些内容上我总是感到一头雾水。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培训是想要提升自己,给未来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总是会想着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说过:“在自己的生活以外,知识分子应该关心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职业、人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从事海外教育相关的工作,我接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高中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就表现在:个性以及学习习惯。
追溯他们的过往,大部分都存在亲子问题以及阅读习惯问题。这时候我就会想:如果能时光倒流去帮助一下那时候的他们该多好呀!
当我生完孩子即将回到工作岗位的前夕,我突然萌发出想做幼儿相关工作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育儿还可以帮助其他的孩子,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02
为什么选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这几年,市面上的图画书培训鱼龙混杂,真正好的却并不多。
图画书阅读指导的课程,可是个“跨领域”的课,它涉及很多专业,比如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艺术等等。
因此,在挑选培训机构的时候,我非常看重培训内容以及授课老师的背景,内容需要系统,老师则要具备理论和实操经验。
在这次报名课程之前,我专门去搜索了李甦老师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的活动视频。一席的节目,有一期是讲《儿童绘画心理学》,看完后,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找的老师。随后又看了李甦老师编著的《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学前儿童心理学》,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自我受教育以来,遇到过不少好老师,事实证明,这次我也遇到了好老师!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李甦老师以及授课团队里其他老师在儿童阅读领域都有着很高的认知水平,对人包容,敬业又谦卑!
03
为什么这次培训让我久久难忘?
培训的相关课程和考试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这次学习的感受却一直萦绕着我,不断给予我能量。我想这是因为这次课程整体设置的每一个环节都给我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硬核”的团队
每位授课位老师都非常专业、有耐心,这一点在老师们的背景介绍里就能一览无余!
课程体系“系统且专业”
上课前,我已经对比了很多家机构的课程,总结下来就是大同小异,东拼西凑。只有这个培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系统和专业”。
课程分析了图画书共读三要素,其中包含了图画书、儿童以及成人这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进行了复杂的互动,从而构成了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场景。
课程中老师的讲授过程也非常有逻辑之美,条理清晰。
还记得在报名课程之前,有一些图画书行业相关从业者告诉过我:理论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落地实操。我却觉得对于当今儿童图画书阅读指导从业者而言,理论与实操早已是缺一不可!
或许有不少人会觉得这个课程初看太过于理论、太过于无趣。这让我想起李老师课上说的那句话:“观察渗透着理论。”
通过这次培训学到的所有理论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系统的。这些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视?,帮助我们去解释教育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独树一帜”的考核方式
如果说课程的内容太“理论”,无法落地实操,那这个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在帮助我们从“理论”走进实操。
在很多培训中,考核太过于简单,难以达到学习效果。而这个课程的考核方式是70%平时的作业外加30%的考试成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合格证书)
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三次大作业,作业内容都是围绕课程主题来设置的。老师们会非常用心地进行批改,会有整体评价,也会对内容展开具体指导。
(图片为培训作业点评节选)
“穿越时空”式学习体验
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穿越时空,回到大学时代!
学习中穿插了四次研讨会,每场都让我非常期待,想尽可能地抓住每一次和老师们“零距离”的沟通机会。
同时,在完成每一次作业时,我都会阅读老师所讲和提供的额外阅读材料,并上网搜索信息进行辅助和补充。学习的全程还会有专门的助教老师提供学习帮助。
一场培训下来,我发现不仅收获满满,还巩固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找回了挖掘知识、自主学习的满足感。
干货满满
学完整个课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收获满满,比如,我第一次了解了“读写萌发”:“听”和“说”是可以通过自然环境中和父母、同伴的对话自然习得。“读”和“写”则需要借由与符号、文字、文本的接触,同时成人大量提供的读写环境,点点滴滴刻意的学习,才能习得的特定语言符号系统。
刻意学习需要用对方法,李老师提出的“渐进式阅读法”就是非常适用的。
“渐进式阅读法”带给了我全新的认知,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带孩子去解读图画信息和深入理解图画书内容,这种方式更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也更易去帮助孩子维持大量的记忆和建立知识体系。
西方学界将全神贯注,不知时间流逝的状态称之为“Flow”(福流)。在这样一种状态里,人的注意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如今网络带来的爆炸式、碎片化的信息,让现代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越来越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也就谈不上“福流”。
阅读,恰好是获得“福流”最简便迅速的方式。在专心致志的阅读里,人可以沉浸在想象和思辨的乐趣里。
当孩子们真的能够做到“深度阅读”,理解文字语言之美,他们也一定能够获得“福流”,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极大的益处。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培训,也期待未来的培训!
在我人生已经走过的三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取得什么能称得上成就的东西,但幸运的是在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路上,我发现了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并在学习的路上感受到了超脱世俗的快乐。这次培训也是我大学毕业以后,第一次感受到学术的快乐和思想的自由,这是一种再次“充电”的感觉。
我想,每一次所学会的理论知识,其实都是为自身提供一种用于理解世界的方法和框架,希望我们都能在方法与框架之下继续探索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撰文排版 | 叮当 视觉设计 | 爽爽
漫画绘制 | 冠冠
《儿童图画书阅读指导专业技能课程》
(初级班)
三期班招募正式开启!
从心理学视角全面解读早期阅读学习过程
给你专业、系统、干货满满的图画书阅读培训
更多课程详情
欢迎扫码咨询
深圳地区咨询通道
其余地区咨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