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育朵课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I4MzEyMw==&mid=2247493910&idx=2&sn=bff5a98ca6149efe38459d14f949f8f0
《你好,李焕英》作为春节电影档的一匹黑马,让许多人哭湿了口罩……
这样一部讲母爱与救赎的影片,对于已经为人母多年的育妈来说,似乎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母亲这个词,一旦被宣之于口,就注定是温柔且坚定的。
妈妈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电影中,有很多台词让育妈泪如雨下——
● “下辈子咱俩必须得做母女。”
● “我来你高兴吗?” “我高兴啊!” “我能让你更高兴!”
● “妈,你为什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 “我以后肯定有出息” “那肯定的!”
● “我未来的女儿啊,健康快乐就行了。”
●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身为女儿,育妈能深深能理解贾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痛苦;
身为母亲,育妈为电影台词背后所蕴藏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相互救赎的爱而动容……
与此同时,对于如何做父母,我从“李焕英”身上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认知。
在爱孩子这条路上,也许有千千万万个“李焕英”。但“李焕英”式亲子沟通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
01
“妈,我以后肯定有出息”
李焕英:“那肯定的!”
影片中女儿晓玲伪造录取通知书,只为让妈妈高兴。
在庆功宴上当众被拆穿,但李焕英没有被所谓的面子裹挟。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当晓玲愧疚地说:“妈,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李焕英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女儿坚定地说:“那当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句肯定,对于晓玲来说,意义非凡。
著名的家庭情感心理学专家、心理治疗师金韵蓉说:“拥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孩子很好的处理未来可能面对的危机、挑战和竞争。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鼓励成为压力”。
当孩子犯错时,李焕英不仅没有站在高处斥责晓玲,反而用毫无迟疑的信任来代替责备。这样及时且坚定的沟通和表达,虽寥寥4字,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这样的鼓励和信任,既没有给女儿徒增压力,还让孩子获得了力量与自信。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信任,进而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这背后展现出来的“李焕英式”亲子沟通法,让李焕英熠熠生辉。
02
“妈,我拉裤兜子了”
李焕英:“那是因为咱年纪小,太聪明!”
肥嘟嘟的晓玲站在家门口,提着裤腿哭喊,“妈,我拉裤兜子了。”
李焕英没有嫌弃,没有责怪,反而笑着说:“我女儿为什么总拉裤兜呢,那是因为咱年纪小,年纪小怎么还能跟哥哥姐姐一个班呢?那是因为我女儿最聪明了!”
晓玲跑步得了第一名,但又把裤子弄破了,李焕英为女儿的成绩骄傲,还变着花样在破洞处缝上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的家庭情感心理学专家、心理治疗师金韵蓉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把眼光放在自己已经拥有的美好的事物上,比如外在条件、才能、取得的成绩等等。学会欣赏自己,才能真正自信、满足和快乐。”
“李焕英”式沟通正是抓住了这个精髓,在糗事面前教会女儿正视自己“年龄小”和“聪明”,鼓励孩子努力尝试,并做女儿的坚实后盾。
03
“当你一回女儿,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我未来的女儿啊,健康快乐就行了。”
正是从小良好的亲子沟通,贾晓玲与母亲有了交心的基础。酒桌上,晓玲哭着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李焕英缓缓地说:“我未来的女儿啊,健康快乐就行了。”
这句话,贯穿了晓玲的整个人生。
无论是面对孩子年少时的糗事,还是成年后别人“月薪8万的女儿”,李焕英都平淡如水,无条件的接纳并爱着晓玲,只希望她健康快乐。
正是因为“李焕英”教科书般的亲子沟通,让女儿晓玲在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也正是李焕英无时无刻传递给女儿的信心,让女儿学会了乐观、感恩和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的家庭情感心理学专家、心理治疗师金韵蓉说:“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强项和弱项,父母必须要实事求是面对孩子的真实能力。”
反观我们真实的育儿生活,相信“健康快乐”一定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只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我们总是会对孩子有更多新的期许。
海淀鸡娃、教育内卷,反而给原本纯粹的爱赋予了不该有的压力。
04
好的亲子沟通铸就好的童年
好的童年,治愈孩子一生
李焕英用她细腻、温柔、坚定的爱,温暖了晓玲一生,而故事的主人公贾玲带着母亲赋予她的自信、乐观与豁达,在她喜爱的喜剧舞台,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个好的童年,一对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而在这之中,亲子沟通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育妈最近越来越发现,孩子越长大越拒绝沟通,根本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不仅让亲子关系更加疏远,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说真心话并不难,只要掌握以下五项重要原则:
原则1:不要把质问当作聊天
很多家长习惯以强势质问的形式聊天,居高临下让孩子回答自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虽然发泄了情绪,但孩子听到你的质问时,他们也会收起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原则2:问小问题,给孩子开放回答的空间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拒绝沟通,殊不知父母给孩子的问题都是封闭的问题,让孩子没办法细谈。
因此家长需要把问题细分,让孩子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时候更容易听到孩子的真心话。
原则3:不要急着否定,要同理孩子的情绪
在和孩子交流时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情绪,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换位思考。
在同理孩子的情绪过程中,发现孩子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更好地了解孩子。
原则4: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倾听远比说教更重要,孩子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会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他温暖,让他感受我们给他的爱,从而增强他的安全感。
原则5:家长要注意肢体语言
家长一些不经意间的肢体语言同样会给孩子传递一些信息,不妨把事情都做完了,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和孩子沟通。
上面的小妙招是不是很详细?
而且还有神奇的效果哦!
它出自重磅课程——
《高质量亲子沟通术》
[授课专家是谁?]
著名的家庭情感心理学专家、心理治疗师,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学会(IFA)大中华区主席、首席讲师、终身成就会员。著有《解密儿童的色彩能量》等书籍。
她拥有超过30年家庭情感类心理学科研经验。她擅长用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针见血找出症结,提出高效的解决之道。
职业生涯的经验,个人生活中的经历,让她的言语像阳光一样,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位父母,让他们在困惑的当下找到方向。
20节课音频课
仅需99元69元
理论+案例分析+实操方法的逻辑结构
深入分析常见的亲子问题
将亲子沟通术内化为你的育儿妙招
父母将掌握正确应对孩子坏情绪的方法
孩子也将收获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课程大纲如下:
撰文排版 | 王茜茜 视觉设计 | 李爽
漫画绘制 | 闫冠宇
点击,收获“李焕英”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