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案例来源于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刘梦萦
活动背景
关于“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平衡,华爱华老师曾提出:教师在幼儿自发生成性活动中捕捉到有价值的内容时,可将其预设为过后的集体活动。这不仅适用于一日生活中的小微活动,同样适用于幼儿园的大型活动。
幼儿园全园性的大型活动,将幼儿脱离出日常的一日活动流程,从空间、内容上带来更大的新鲜体验,但恰恰是牵涉人员和空间的重大调转,一般采取“成人预设”来确保活动的成功进行。本文记录的活动,是幼儿园对全园性生成活动的初次尝试。
活动过程
访谈在先,了解幼儿兴趣和经验
大型活动的组织首先需要确定形式和内容,“六一自由日”是师幼共同向往的主题。教师和幼儿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自由日?
“自由日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自由日就是我可以玩一整天的淘气堡”;
“自由日就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
2、如果你可以成为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你想做的事,只要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你的六一儿童节想要怎么过?
“我想做校长,我想看看他是怎么管理学校的”;
“我想做保安叔叔,因为我以后想当解放军”;
“我想做园长妈妈,可以给老师布置作业”;
“我想做丁丁医生,因为别的人见到蛔虫就害怕的,我见到就不怕,我觉得我能做医生。”;
“我想一直玩游戏,一直搭积木”;
“我想唱声律启蒙给大家听”;
……
+
教师手记
教师从中梳理出幼儿的诉求,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他们对身边的人感兴趣,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他们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观察,有想要成为的人;二是对自由游戏的向往和兴趣,做最想要体验的事。
根据以上梳理,我们制定了两大主题活动:“小鬼当家”和“自由游戏日”。
团体讨论,制定合理的支持策略
陈鹤琴先生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教师为幼儿的本次活动,也准备了“必要的预备”,商讨制定了以下支持策略:
(一)创建真实场景,将幼儿的兴趣引向深度学习
从活动形式上,确定了“小鬼当家”作为子活动放在六一前几天分批次进行,给予幼儿充足的体验时间。《指南》中社会领域,建议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因此,在梳理“小鬼当家”的活动立场时,并不指向职业体验,而是指向“幼儿生活的周围”,对周围人的关注,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的活动立场。如何支持幼儿的兴趣从对周围人的观察与尊重,引导其对周围的人更深入的了解。讨论之后,确定了“竞聘——培训——体验”的形式。请来保安、教师、园长、保健医生等幼儿竞聘的相关工作人员。
竞聘岗位相关工作人员
1、岗前竞聘
幼儿首先上台竞聘,然后由相关岗位负责人介绍岗位职责,最终选出成功竞聘者。竞聘前幼儿需要去了解自己所竞争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竞聘流程等。
“大家好!我是李均昊,我想做保安叔叔,因为保安叔叔每天在门口看着小朋友上学,他们会保护我们的安全,而且还会给我们开关门。”
“园长妈妈每天都很忙,她要完成校长爷爷布置的作业,我希望可以帮助她一点,让她不那么辛苦。”
从幼儿的竞聘词中可以看出,他们梳理了自己对于竞聘工作的经验,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等。
2、角色体验
“小鬼当家”——两位园长妈妈的一天
幼儿记录的值班园长记录表
幼儿了解到园长工作之一是记录和晨间检查,在与园长巡视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上记录。这基于幼儿深入学习的前提,幼儿认真地代入了“园长”的角色,继而去了解“园长”的真正职责,拥有日常作为“小朋友”所没有的角色体验。
晨间检查
(二)分组支持,观察幼儿游戏
根据幼儿园日常区域游戏,和幼儿提出的偶发性创意,教师设计了10大游戏区域:高瞻游戏、烘焙体验、绘本阅读、淘气堡、户外大型玩具、玩沙、户外建构、户外骑行、音乐表演、创意美工,供幼儿自由选择。每个区域有专门教师进行负责,配合活动,在服装、流程、时间上完全自由。当天一大早进入班级,一堆孩子争先恐后地跟我说“老师我太兴奋了,我昨天晚上没睡着”,“我太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了”……
供幼儿自由选择的10大游戏区
+
教师手记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各活动区域初设了目标,但目标遵循“基础、综合”的标准,主要追随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提前进行了材料投放和环节设置,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幼儿需求进行支持、介入以及反馈。
活动反思
适时调整,接纳动态活动过程
此次活动的组织是幼儿园首次尝试将大型活动由“园部策划”向“幼儿做主”转变,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从上到下收获颇多:
1、儿童本位的坚持,对幼儿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的前期经验来自于幼儿,“小鬼当家”和“自由游戏日”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来自于幼儿,当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来源于幼儿,可以说,带来最大价值的,就是“自由”本身的冲击力,教师由最初的“这么大型的活动真的可以完全追随幼儿吗?”到“他们真的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挖掘”,这是儿童本位的发现。
2、教师行动路径的提升
大型活动多选择“教师预设”的方式进行,其原因在于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万无一失,以获得所谓完美的活动效果,惯有的行动路径是“策划-排练-调整-呈现”,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被动接受的,是“演员”、展示者的角色,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评价;而本次活动中,行动路径是“访谈-梳理-支持-体验”,幼儿是主动需求,是“参与者、体验者”,不需要呈现给除了他们自身以外的任何人。教师更是不必担心出错,而只需要追随与观察,可以说,对于教师而言,生成性活动也是动态的、自主的过程,教师也有充分体验的机会。
“小鬼当家”的幼儿或许在区域活动中已经体验过“保安叔叔扮演”,“自由游戏日”选择建构的幼儿或许日常生活中也不缺少建构经历。但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自由”、“尊重”与“信任”。
园本生成性大型活动的组织实属不易,它需要教师首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评估,在对幼儿进行访谈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适宜组织的活动方式,更需要后续的过程性评价追踪,这是儿童本位在课程各个阶段的体现。
参考文献:
编者小记
正值“六一”儿童节之际,小编特将此篇记录“六一”大型全园性生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案例推出,借以给大家提供组织“六一”活动的思路和参考。其实,除了儿童表演,“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将权力交还给儿童,谁的节日谁做主!
E
N
D
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方桌云: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平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四方幼师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