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缘起』
主题缘起于上下楼梯时,突然发现有好多孩子在一蹦一跳,这是在干什么呢?走进一瞧,原来是他们发现了神奇的“房子”。
“这里有好多的小格子,我们可以一下跳过去的!”
“是啊,有点像爸爸带我玩的跳房子游戏。”
教师反思:通过捕捉幼儿间的对话和行为,孩子们发现能将格子、跳跃等不同元素进行链接,创生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这就是本次活动的焦点信息。通过价值分析、链接课程,我们决定去追随幼儿自发的游戏,鼓励并引导幼儿去实践、探索。
02
『问题引领式』
架构交流点,锁定焦点经验
是在“房子”上面跳来跳去吗?
它是可以用双脚跳还是单脚跳?
关键词:儿童会议 绘画 问题意识
教师反思:《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要关注幼儿的问题和兴趣点,并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回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最想知道“房子”长什么样?有哪些类型?
03
『事物解析式』
架构关切点,锁定焦点内容
焦点信息往往很有很多的信息来源,有些甚至超出幼儿现年龄阶段所能理解的内容,所以在引导幼儿了解“房子”类型时,利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方法,架构关切点,锁定焦点内容。
第一次尝试
教师反思:“房子”的类型对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于是在活动时借助绘本《跳房子》,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房子的多种形式。从儿童视角出发,激发对跳房子游戏更深的探究欲望。同时借助家庭之旅的形式,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们一起重温跳房子的游戏;借助儿童调查的工具,进行记录呈现,感知“房子”的样式以及玩法。后期,孩子们也运用了魔毯的形式,相互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也为接下去的探究打下基础。
04
『场景再现式』
支持焦点事件导向
在进入主题活动发展阶段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预热,但是只有亲身经历和实际感受才能加深幼儿对焦点内容的探究欲望,于是在了解了有哪些类型的“房子”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去试一试。有的孩子提出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地上画“房子”挑战。
关键词:自评表 记录 梳理
随着游戏的进行,“跳房子”游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时候我们邀请幼儿一起利用留白式的调查表单进行回溯和分析游戏过程,推动活动的开展。
教师反思:“房子”的类型对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于是在活动时借助绘本《跳房子》,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房子的多种形式。从儿童视角出发,激发对跳房子游戏更深的探究欲望。同时借助家庭之旅的形式,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们一起重温跳房子的游戏;借助儿童调查的工具,进行记录呈现,感知“房子”的样式以及玩法。后期,孩子们也运用了魔毯的形式,相互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也为接下去的探究打下基础。
05
『任务触发式』
支持焦点目标导向
通过讨论、尝试、再讨论、再调整的方式,逐步摸索出不同玩法的游戏规则。要跳在格子里、轮流排队、注意不能踩到地上、需要有裁判等等。认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讨论与第二次游戏过后,大部分孩子对跳房子的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那么可以用什么来搭“房子”呢?这是孩子们导图表单式的记录呈现。通过讨论,头脑风暴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建“房子”。经历找一找、搭一搭、跳一跳的操作实践过程,孩子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阶段的难度水平,他们想要提升游戏的难度。
第二次尝试
教师反思:《指南》中提到:“幼儿可以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在难度提升的过程中,孩子们基于自己的想象和经验设计了挑战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勇于尝试和敢于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次尝试
06
『师幼互评式』
衔接焦点经验链
经验梳理
在经历三次游戏挑战后,我们帮助孩子梳理了游戏的经验,大家可以看一下表格,在每一次问题产生后,都有孩子们的想法与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尝试,解决他们游戏中现有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主题活动真实的内涵所在。
跳跳跳
教师反思:同时,《评估指南》中也指出:“要强调支持幼儿多种方式的表达表征行为,促进其语言、思维及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是主题后的回顾归因的评价表,通过幼儿的自主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他评,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跳房子”游戏中的动作和体能的发展,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跳房子”游戏也融入了新的元素,从传承到创新,孩子们更能感受到游戏带来的魅力。
07
『成效』
游戏“跳房子”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跳房子的游戏其实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通过不断的自主探索、交流,尝试迁移、运用各种经验对游戏的玩法进行大胆创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类阶段性的评价表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及兴趣点,及时跟进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跳房子游戏也更加精彩有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