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读书分享第20本《接纳力》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读书分享第20本《接纳力》-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大家好,我是韩鹏英,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分享前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在生活中有没有孩子或其他的人总能在某一些事情上惹恼你?如果,老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说明你不能接纳这类事情,为什么不接纳呢?因为你觉得他这样做或这样说是不对的,是错误的,不正确,那你在这个地方期待是什么?是完美。

世界上有完美小孩儿吗?有不哭不闹、不麻烦大人,每天都给我们带来快乐,自然长大,什么都做的适度,有礼有节,有这样的小孩儿吗?那如果我们当父母或者老师(孩子6岁前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陪伴孩子走过人生最重要的6年,对孩子对老师这6年都是很难忘的),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幸福的爸爸、妈妈、老师那我们就需要具备一种能力,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欣赏孩子的不完美,如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妈妈或者爸爸或者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海文颖所著的《接纳力》。

什么是接纳力?接纳力是不以某种要求和条件去理解和接收一个人的能力。接纳力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方法,是带着觉察不断提升自己的。

如何获得接纳力?做好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

大家听过生命如波这个词吧?相信大家没看过也听过一些成人类的心灵成长书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拥抱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才是完美》《黑暗也是一种力量》等等,为什么成人的世界都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在小时后我们会被家长或者老师的评价绑架,长大后被别人的评价绑架,生命如波他有上面的波也有下面的波,等同于我们只允许上面的波行存在,就是好的地方存在,不允许下半部分存在,等长大后,就需要不断去看心灵成长书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看到一直被排斥,不被允许的部分。

读书分享第20本《接纳力》-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如果小时候我们只允许孩子呈现让我们满意的地方就全当波形下半部被切除了,这个波就不完整了。就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要让孩子完整的体验以后,做出他的判断,去看到并活出自己完整的波形,而不是成人干扰。

书中倾听的第一步是闭嘴,是忍住不说。让我想到了“安吉游戏”,教师能管住手、嘴,适时地介入游戏的指导。孩子在游戏时,教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有时候甚至遇到问题了也让孩子自己解决,正因为这一点,孩子才能自主、深入地进行游戏,才能从游戏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游戏的快乐。(案例)

倾听,第二步就是自我觉察,倾听是忍住不说,那我们成人忍住没说出来的是什么?是自己头脑中的各种声音。这时我们要察觉自己的内心。

实际上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外界的各种声音会随时随地进入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不加斟酌,对某些声音不加辨识地信以为真,我们就容易迷失。有句话说删掉别人,剩下的就是自己,要删掉别人的各种影响看法,要甄别出来哪些是别人,哪些是自己的。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的声音。能帮助我们找回自己。

回顾我们自身的成长过程,我们就能够看到,也许小时候有人说了一句“你唱歌跑调”,从此你便不再愿意一展歌喉。也许曾有长辈捏你的脸蛋说“胖嘟嘟真可爱”,从此你就下意识装扮可爱。一路长大,我们可能早已经不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主人了,甚至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如此容易和习惯让出主权。

倾听是一辈子的功课,需要我们忍住不说同时自我觉察,倾听自己脑子里的声音,甄别是谁的声音,找到你自己的声音。倾听孩子也倾听自己,与孩子教学相长。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使人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当我们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倾听和共情自己才能让我们恢复心力、超越自恋,转而倾听、共情孩子,并对孩子展现出我们的接纳。

共情很简单就是说出感受,但真正做到时确特别难,共情的阻碍就是自恋,自恋包含了自满、自负、自以为是。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被理解,被允许说出感受。那么我们小的时候呢,是否获得过充分的理解,我们的处境是否被父母设身处地体会过?也许并没有。现在为人父母的我们曾经也是孩子,看起来,生命是一代代的传承,是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实际,反而是孩子给了我们有机会反思上一代养育方式,重新回到自己生命力受阻的某些点,重新养育自己。共情童年时候的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伤痕,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做。共情自己,爱好自己,才有心力养育好孩子。(案例)

倾听和共情孩子,在此过程中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认识到孩子和自己是两个平等的个体    划界线-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父母需要得体退出。怎样做到得体?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的时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赏和注视孩子逐步将他自己的意识充满他的领地。

领地就是,孩子是领地主人,就是这个地盘他说了算,玩具是他的,他自己来支配,如他想穿什么他说了算,你可以给建议,最后决定权也是他说了算,他完全能做主、能掌控的。因为只有从物质的世界中他有了主权,才能逐渐发展出与真实世界互动的精神世界。(案例)划界限和和立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划界限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么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要学习划界限和立规则,搞清楚什么是自己要负责的,什么是孩子要负责的,在此基础上告诉孩子复杂世界里要遵行的规则。

“我信息”是一种表达方式,不伤害别人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现状、想法、感受、需要。在夫妻关系中,常用“我信息”能够真正营造一种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在育儿当中,常用“我信息”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

相对应“我信息”的是“你信息”,顾名思义,是以你开头的,通常用于对别人给予忠告、评判、指责、要求。“你信息”通常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我信息”相对来说,是一种脆弱的表达。是描述事实。比如:

妈妈疲劳→对孩子说“我累了”→孩子觉得“妈妈累了”

妈妈疲劳→对孩子说“你真烦人”→孩子觉得“我很坏”

两种表达给孩子带来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第一种会给孩子的就是妈妈累了,他不会觉得他不好,而用你信息就是我不够好,我坏。那接纳力是什么,接纳力就是成就孩子的幸福力,幸福力就是让孩子觉得我足够好,孩子拥有足够好的能力,才会体现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和改造这个现实的世界。

(案例)

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每一步扎实走过,就可以获得接纳力。这种接纳不是放纵,不是宠溺,不是忍受,而是对生命历程的一种了然。

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没有不犯错的父母,就算我们再谨慎,也还是会犯错。自责没有用,接纳反而会让自己更快想到积极的解决方案。不管孩子有怎样的经历,我们都可以协助他吸收到滋养,让他体验到自己足够好,别人也足够好,这个世界对他都是友善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共同加油吧!感谢大家聆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书匠瓜尔佳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读书分享第20本《接纳力》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