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环境有声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既适合幼儿思维的
直觉行动性特点
也适合儿童思维
具体形象性特点
有准备的环境可以让幼儿
直接作用在直接对象物中
以研促教,让无声的环境释放有声的教育。近期,我园开展了班级环境评比教研活动,通过对“教育价值–空间布局–区域内容–区域材料–师幼参与”等方面的细致解读,老师们积极探索,发挥集体智慧。希望通过此次环境评比,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的重要价值。
环境
·
思考
本着“让环境为孩子服务”的理念,让环境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对此,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我们小班主题是《我上幼儿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以孩子的快乐为宗旨,给孩子创建趣味性和温馨的儿童乐园。我们班主要以莫兰迪粉色系为主,粉色是一种很让人感觉很暖很贴心的颜色,能够让幼儿体验在温馨舒适的粉色中,自由放飞童真,自由的玩耍。
–小C班 周周老师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好奇心强,紧而随之的就是问题也越来越多,教师有时会因为忙起来的时候没办法回答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增设问题墙是希望孩子通过以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想问的问题画出来,不光是老师可以在空余时间给出解答,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帮助提供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动脑及动手能力。
–中三班 邓老师
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了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因此在我们班涂鸦区投放了丰富且便于幼儿取放的水彩颜料和工具,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创作绘画,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中一班 邱邱老师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让有从医经验的家长跟孩子一起建设“阳光医院”,补充区域材料,充分调动幼儿和家长资源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区域环境。
–大一班 小赖老师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各班级都能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创设具有本班特色的主题墙,各班的墙面均能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绘制图画,老师补充文字,共同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喜悦餐厅”图示,体现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追求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效应。
–小二班 瑶瑶老师
文字可以上下滑动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重视环境创设,能够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完善班级环境,丰富幼儿一日活动内容,能够让幼儿能够真正的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
区域·对话
基于对区域内容、区域材料的思考,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使每一块墙面、 每一个区域、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需要,合理安排适宜的活动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区域环境。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环境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幼儿审美,促进幼儿在良好的
区域环境中学习、探索、实践与发展。
版块掠影
大中小三个年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特点,在班级主色调和主题墙设计上都巧心巧智,充分将可互动性与适宜性相结合。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创设真正属于孩子的独特空间。
探索·思考
在共同参与环境评比的过程中,既是学习和评价,也是一次现场研讨的机会。每位老师从自身理解出发,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对亮点和问题点各抒己见。
彭主任从深层次和专业的角度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老师们也对此次环境评比做出反思和感悟。通过对主题环境的探索,为老师们搭建了一次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今后,我们将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和教育主题的更替随时调整更新,使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看得见。
对话·交流
通过互动教研,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
用对话的方式建构环境,让教师在区域空间的规划、材料的投放等方面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提高。
用儿童的视角创设环境,给予幼儿蓬勃的成长力。
完
文、编:王鑫悦
审核:邝菲菲、彭思娜
喜悦里幼儿园
深圳龙岗教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喜悦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