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期,整个级组以研讨的形式交流各班级如何结合具体情况投放班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和操作情况进行反思,从而适时调整材料;到学期中期,教师再次结合班级、级组的智慧,对每一份调整的材料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材料的使用情况
幼儿出现操作错误的频率高
教师观察发现,在一部分材料中,幼儿总在一个地方出现错误,比如镂空数字感知中,幼儿总是拿反,于是教师在上面标注了箭头,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材料。
材料“冷门”现象
一部分材料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反思等方式了解到,材料冷门的原因在于材料不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幼儿对材料缺乏兴趣。“太简单了”、“不好玩”成了幼儿拒绝选择该材料的原因。
材料的丰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餐后材料的投放上。教师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的公共环境,让幼儿在进餐后可以自由在公共区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但材料的丰富性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空间的价值,此外,餐后的时间有限,材料投放的适宜性需要进一步思考。
材料的调整与讨论
结合幼儿实际的操作情况,教师们再次对材料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明确每一份材料背后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进行投放。
丰富材料的层次性
教师要善于开发材料的层次性,通过增加和减少相关元素,丰富材料的层次。比如听筒的投放,教师逐渐增加听筒的数量,提升难度。拼图材料,教师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图片,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
操作材料的分享与讨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份材料,幼儿的观察和发现是有区别的,甚至会超出教师的预设。给予幼儿分享、讨论的机会会提升幼儿对材料的关注,同时会增加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比如建构区的搭建,幼儿可以进行相互分享和讨论。
←
幼儿搭建
追踪幼儿的发展
教师要及时观察和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和成长进程,借助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幼儿的成长。在周末分享中,教师们一起讨论、思考,共同制定周末分享记录表,便于追踪幼儿在周末分享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丰富材料的多样性
材料的丰富性在此主要是针对餐后材料的投放上。餐后材料的投放要符合时间的有限性、空间的开放性和广阔性。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材料的操作不宜太难,材料的收拾整理要便利。空间的开放性和广阔性要求各班充分利用自己班级走廊的环境,比如在一楼的班级,要充分利用中庭的广阔空间。
新材料的投放
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投放相关材料加以支持。比如,晨会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报数的时候,总是在十进制的地方出现问题,到9、19、29时,幼儿总是出现错误,于是教师制作了“十进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紧跟教学内容,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内容是新材料投放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教学内容实施之前,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幼儿对相关材料的探索,比如科学活动“神奇的沙漏”,教师会提前将沙漏投放在区域中,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教学活动之后,幼儿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或者发现新的现象,这也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团队分享,相互学习
每个班级的幼儿是不一样的,教师的风格也千差万别。不同班级的分享,有利于资源的最大利用,教师应借鉴和学习别的班级中有价值的材料,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幼儿签到板的调整上,混六班的教师做了分享,将数学中的总分关系在生活中进行渗透。
尊重幼儿的兴趣
幼儿兴趣是新材料投放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教师结合幼儿对某一件事物的兴趣,提供相关材料支撑,给予幼儿深入探讨事物的机会。比如混四班一名幼儿对于行星很感兴趣,总是和班级的其他幼儿分享,带动了大部分幼儿对行星的关注,于是教师投放了相关的材料,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
持续跟进与调整
新材料投放后,教师一定要持续跟进,观察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经过本次的交流研讨,教师们对各个区域的材料有了新的调整和思考,群策群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共同做出了努力。
图|李苏烈
文|胡慧
编辑|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