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一天,孩子们发现投放在科学区的姜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于是都围在一起讨论起来。集团七幼的老师们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与孩子们一起揭开了关于姜“先生”的秘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有趣的探秘之旅看看吧!
姜长芽了!
餐后时间,一个孩子惊喜地发现投放在科学区的姜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于是禁不住好奇,蹲着看了好一会儿,嘴里发出惊叹:“老师!姜好像发芽了!”其他几个孩子听到后也都围过来了,一边看一边发出各种议论……
“老师,这是姜长芽了吗?”
“这好像它的叶子!”
“它又长大了!”
“下面还长了白色的胡须。”
姜是怎么生长的?
姜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当老师看到孩子们对长芽的姜这么感兴趣后,心里想到:“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跟孩子们一起探究姜的成长秘密呢?”当天,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姜的生长视频。
通过视频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姜的生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要种在疏松较阴的砂壤里,种下后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慢慢地长出嫩绿的小芽,然后再慢慢长出叶子。
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看完视频,好奇宝宝们又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老师,那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老师,姜的种子是这个绿绿的叶子吗?”
“不对,好像是水里白白的胡子(根)?”
“我觉得就是姜。”
鉴于部分孩子对姜的种子产生好奇,老师请孩子们对姜的种子进行猜想,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了三种猜测结果:姜的种子是姜块、姜的种子是姜的叶子、姜的种子是姜的根。随后,老师组织孩子们对猜测结果进行投票。接下来,孩子们将进行种植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姜的种植实验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户外场地带回了一些沙土,从植物角拿来了铲子、小桶等。孩子们将各种猜测的“种子”种在了透明胶杯里并且为它们盖土、浇水,记上标签,然后放到了科学区。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看,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着,期待着“种子”发芽。
终于,一天午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其中的“姜种子”发芽了!而绿叶子和白须根都没有发芽的迹象。
这个时候多数孩子都已经认为,姜的种子就是它本身,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觉得其他的“种子”还没发芽的原因只是长得慢而已。因此,老师尊重了孩子们的想法,保留着其余两个“种子”的发芽杯,让孩子们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又过了一周,剩下两个“种子”也没有发芽的迹象,那几个孩子开始相信姜的种子是姜本身,这时候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查阅相关资料,最终证实,姜的种子就是姜块。
姜的生长需要和过程
孩子们在种植、观察的过程中,对姜是怎么发芽、生根、长叶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知识水平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对姜的生长有更为直观、系统的认识。
老师,姜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泥土。
种子在泥土里睡觉呢。
姜的根是往下长、芽是往上长的。
孩子们不仅与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互动,自己也动手把这些观察到的过程记录下来。
瞧,我们正在画种子呢
看看我画的植物生长过程吧!
快来看,姜长高了!
姜的身影
对姜的生长有了一系列的探究后,孩子们对姜的好奇心也越发强烈。在幼儿园、在家里,都能发现很多姜的身影,孩子们每每看到姜都惊喜不已!
老师,我的汤里有姜
我来闻闻家里的姜的味道
我在家里吃饭也发现姜了!
幼儿园的饭菜里面也有姜!
姜的作用
对于姜的频繁出现,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汤里为什么有姜啊?”
“好吃的菜为什么要放辣辣的姜呢?”
“吃了姜我们会长高吗?”
“我妈妈喝的糖水里也有姜!”
“吃了姜会变聪明吗?”
……
面对孩子们无尽的求知欲,老师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姜的作用。
我和爸爸一起看书找答案
我在电脑上查到了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了姜有很多用处:可以杀菌、可以暖胃、还可以治病呢!最后,老师和孩子们将大家用心找到的信息汇总到了一起,展示在科学区。
姜真有意思呀!
发现的力量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此次活动,老师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资源,鼓励与支持孩子们进行探索,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记录、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味觉)刺激体验了探究过程。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关于姜的知识经验(姜的种子、姜的生长条件、姜的作用等),揭开了姜的秘密,还学会了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发展了初步探究能力。
素材|集团七幼(中班级组、太阳班全体教师)
编辑|梁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