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幼教集团启动“梯队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参培教师超过600余人次,实现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全覆盖。通过专家引领、同伴研习、实践反思等培训形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从“训”到“研”的转变,为集团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素养的专业发展平台。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力,推动集团高品质幼儿园建设,6月12-14日,集团围绕“如何向着高品质幼儿园迈进”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教学管理人员培训。
【讲师队伍】
时萍副教授: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研究部主任、耀华培训中心校长;
詹慧妮: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研究部副主任、耀华培训中心副校长;
成伟丽: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幼教研究部教研员、耀华培训中心教师;
区凯娘:香港耀中幼儿园中方校长;
本次培训以专家讲座、小组研讨、实践指导三种形式相结合,分别围绕高品质幼儿园建设的三大关键问题——“如何从建构高品质的园本课程入手向高品质幼儿园迈进”、“如何在实践中创生高品质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如何利用工具反思实践,创建高品质幼儿园”进行热烈讨论和生动诠释,为幼儿园制定课程指引提供专业支持,为集团各园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思路。
从建构高品质的园本课程入手
—— 抽丝剥茧:更深刻、专业的实践反思 ——
重新审思:“课程是什么”
如何理解、实施幼儿园课程,是长期让管理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园本课程、特色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等不同名词、课程建构的不同方法让人目不暇接,更加容易造成概念混淆。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需要具备更深刻、更专业地实践反思能力。
时萍老师指出,园本课程可以是一种特色、一种教学方法、一门领域课程……但所有园本课程(“方案”、“方法”、“途径”等),都要回归实践本源,并且能够回答“如何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过上属于幼儿的生活”这一问题。
因此,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在建构幼儿园课程之初,需要理清几个重要问题:
你怎么看待孩子?——儿童观
你如何看待幼儿教育?——教育观
三年后,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课程目的
你怎么看待孩子?——儿童观
你会让孩子获得哪些方面的经验?——课程内容
你将通过何种方法实现对孩子的期望?——课程途径
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了解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状况?——评价工具
总而言之,通过对“幼儿园课程”内涵不断提问,不断深化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认知,从而一步步接近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2
反复澄清:“在建设高品质幼儿园的过程中
需要哪些支持”
研习现场,时萍老师帮助大家进一步梳理了“我们自己正在幼儿园做些什么”和“怎样的幼儿园是高质量的”。通过集体研讨、反复思考:我们现在做的事,哪些与“高质量”有关、哪些无关。不断澄清我们在办高品质幼儿园过程中值得努力的方向。从而对“高品质幼儿园”的关键要素(教师队伍、学习环境、师生比例、教学质量、家长工作等)予以充分重视,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寻求专业支持,为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供思路。
—— 行知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幼教集团幼儿园如何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时老师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行为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集团各园办园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如何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视”的文本成果?需要注重两个要点:
一是注意表述维度(即前后一致):在梳理园本课程思路时,课程的逻辑关系要经得起推敲,并且与幼儿园实践充分联系。
二是基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在建构园本课程时,可以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切入,如入园环节:入园时(幼儿、老师、其他岗位人员)做哪些事?为什么这样做(分析行为原因)?做得怎样(评估效果)?
etc.
在实践中
创生高品质幼儿园的管理文化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对园所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区校长认为,创建高品质园所的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尊重的关系”建立,即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同事之间等基于尊重而建立的良好关系链。研习现场,我们通过分组讨论、情境讨论,努力澄清“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关系、你与幼儿之间的尊重是什么、你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大问题。
构建“尊重的关系”,信任是前提:教师对幼儿的信任、管理者对教师的信任、同事间的信任。其中,在建立“与幼儿的尊重关系”时,首先需要把幼儿视为一个“有个性特征”的人,并相信他们。如何做到尊重幼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真诚地沟通;
■邀请幼儿积极参与生活活动;
■鼓励不被干扰的、自主的游戏;
■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速度,自然地发展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重视内在动机和内在导向,支持幼儿主导自己的游戏;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表示接受和认同;
■允许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支持下体验与年龄适宜的冲突并从中学习;
■了解自己作为榜样的影响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尊重幼儿出发,通过互动、回应,打破思维定式,客观解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通过与幼儿“建立尊重的关系”,从而影响课程建构。
etc.
利用专业工具反思教学实践
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必然涉及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发展的评价。有效的评价工具,有助于幼儿园教育品质的改进和提升。
了解ECERS-R:
《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
作为一种改善课程品质的工具,ECERS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课程改善上。它包括七个子量表(分别是空间与设施、个人日常照料、语言-推理、活动、互动、课程结构、家长与教师)、43个评量项目。ECERS评量表深度涉及幼儿园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它不仅提出指标,更提供了方法,能有效地将幼儿园环境品质概念转化成具体可观察的评量结构,为幼儿园有效真实地评定幼儿学习环境提供了一套统一标准。
2
运用ECERS-R观察教学实践
6月14日,运用ECERS-R评量表进行半日教学实践观察,并且通过小组研讨-现场反馈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对ECERS-R评量表的理解与掌握。
利用ECERS-R评量表观察教学
小组研讨,形成观察报告
通过小组研讨,进一步明确园本教研应该更趋向于帮助教师建立起反思实践的习惯。“教研”的价值取向,既是提升园所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和了解前沿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最终目的都应该指向儿童的发展,为儿童服务。
现场反馈观察结果
现场反馈环节,生动地体验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研”。时萍老师提出,园本教研不应只是管理者对教师的“指导”,应该根据观察,与老师进行平等互动、专业交流。园本教研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能极大程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等,对“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期望集团各园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此次学习,结合幼儿园实际,不断思考:“如何起到引领作用、如何统领幼儿园园本课程、园本文化的建设;如何立足岗位,推动幼儿园从实践中向高品质幼儿园迈进”,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文字与素材: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