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思与践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题记:
First Frost
2022年9月22日,王林园长受邀在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的幼教学科“中研班”活动中分享“《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之于园所的思与践”,围绕学习、建立内部诊断体系、质量再评估再思考三个方面浅谈育英幼儿园的相关经验与做法。
特此整理,与大家共享:
优
有
从“无”到“有”是曾经一段时间对幼儿园出台各种考核检查标准的初衷,而从“有”到“优”则是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迈进的长远目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出台正是要向幼儿园要办园质量,要幼儿在园生活的质量,让孩子在园能够真正获得长足的、有价值的发展。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该肩负的育人任务。
《评估指南》出台已有半年,我们听过很多不同国家级专家的解读。作为基础办学机构,作为一位普通老师,拿到《评估指南》后到底应该想些什么,到底应该如何落实,如何在宏观层面上把握这个政策性纲领文件,如何根据本地、本区老师和园所的现有发展水平促进它一点点向“有质量”迈向,让园所获得长远发展,是每一所幼儿园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想:“质量”一定是让幼儿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风向标。我们应根据办学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有“章”有“法”来迈向有质量。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展开:
2022 / 9
学习
准确理解《评估指南》精神
探径而行—学习
01
原汁原味学
重点:全面了解,思维导图
老师要首先重视,不仅要关注业务层面的问题,还要有纵向观念、宏观把握,可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文本式描述变成大纲。
02
专家解读学
重点:深入理解,反复聆听、研磨
不要贸然自以为是地解读,要多听知名专家的解读。在聆听的过程中仔细记录要点,结合实践反复品味、反思、研磨。相信你每次都会有新的思考点。
03
研讨分享学
重点:不同教师关注点切入,用共研的方式进行
用原有问题为原点,作为撬动《评估指南》向前迈动的基础,引导教师们从自己的角度谈,用自己的理解研,从真实问题出发进行分享交流。
原汁原味—知标而谋(初见)
学习之后,我们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初见”,要知道标准,列思维导图,听具体表述。第二步则是“懂你”,应反复聆听、研讨,搞明白《评估指南》的文本背后究竟要传达什么。
解读研讨—知标而谋(懂你)
01
关于“办园方向”-知“势”
(1)坚持“立德树人”基本方向
反观当前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看到很多成绩很优异但不具备爱国精神的孩子,在重大选择面前出现了价值观的偏差。
划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保育教育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第4个考查要点)
(2)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老师要把握好政治底线,心中装好三句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并让它与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紧紧相连,运用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将爱国的种子深深种在心里。
02
关于“保育与安全”-知“底”
(1)保教结合
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不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质量的载体。而一日生活除了教育契机之外,很多都是保育的成分,需要老师更多的情感呵护和生活照料,引导其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幼儿园最核心的特点是保教合一,如何能打通“保教一体化”的藩篱,是我们在追求保教质量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安全是基本保障
安全是底线,也是高线。除了硬件保障之外,要尤为关注课程设置,在课程中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主动的安全自护的人。比如在我们幼儿园会定期搞一些安全排查。以往是后勤部门排查,现在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寻找风险点,设置小标识,让安全意识和规则在参与中内化。
03
关于“教育过程”-知“法”
(1)“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
“教育过程”的要点在《评估指南》中占比非常大,保育教育质量看得是孩子在园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所以评估的方式是不少于半日的驻班观察。我们要严格参照《评估指南》进行改进,当然关注的重点是“改进的过程和态度”,而不是结果。幼儿园一定要做课程化建构,让儿童在园学习与发展的质量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体现。
划重点: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第26个考查要点)
(2)师幼互动是核心
“师幼互动”在“教育过程”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我们要关注老师和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瞬间,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传递教育的重要的载体。每一个受教育者包括家长的感受和质量的评估都来源于老师和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瞬间。所以说,每一个老师的每一次带班行为有质量,幼儿园才有质量。
划重点: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第30个考查要点)
04
关于“环境创设”—知“境”
(1)精神环境的营造
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自己就做什么样的老师。老师要有人味,推己及人,在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开启每一日的工作与生活。
(2)是对话的形式与表达
环境是会说话的,是可以对话的。班级的每一面墙都不只是老师创设好给幼儿欣赏的,而应是孩子亲身参与的,可以说了算的,并不那么美观整齐的活动痕迹。
05
关于“教师队伍”—知“基”
教师队伍是幼儿园质量的核心。
(1)眼中有教师
做管理者,要眼里有老师,看到老师需要帮忙要及时搭把手。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发展平台的搭建还是奖励薪酬的制定,管理者都要有人情味。
(2)园长很重要
好的园所管理应该是“一级服务一级”,即管理者服务老师,老师服务孩子。所以园长的服务重点是怎么样帮助教师,让他们更加专业,更加自信,更加爱岗敬业。
CITY LIFE
建立内部诊断体系
形成质量推进网
“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落地——设置科学
内部诊断
应关注半日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流程设置是否科学,引导教师小步递进,通过每一个片段看到幼儿真实的发展与进步。例如,我们把一日生活分解为11个自然环节,在每个环节都进行课程化设计,用了四年的时间逐步修订这一课程体系,让“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
要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特点,杜绝“小学化”倾向。
“以人为本” 的质量立场——诊断水平
评估过程看的是人,是幼儿的能力提升,是教师的专业行为。
01
以“儿童为本”
要更多关注儿童发展的水平,以学定教,在观察和评估中思考优化提升的空间。当然,为确保“有质量”“更科学”不能主观判断,要运用一些评估的工具。如果大部分孩子都低于目标水平则说明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缺失,如果高于则要马上给孩子搭建一个更高维度的标准,而不是僵化我们的评价体系本身,让教育回归到质量本身。
02
以“教师为本”
要重点关注师幼互动的水平,了解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学支持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为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
情感支持: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是否融洽
班级管理:孩子是有序的,还是杂乱的
教学支持:孩子的发展现状及及时支持
“回归真实”的专业发展——自我提升
评估过程不要一刀切,应根据老师的实际水平来看原点生发,不做横向评价。
建议从以下两点入手进行推进:
01
自我对标
自我对标是教师自我诊断、调整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故事、课程故事和观察记录的撰写、研讨、优化来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02
团队推进
个体化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应依托教研、课题针对幼儿园质量堵点开展研究。聚焦老师的需求,聚焦关键问题,给老师一些策略方法,探讨针对不同的孩子运用什么互动方式可能会更有帮助,给老师提供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支架,让团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
CITY LIFE
螺旋提升质量
自我评估质量再评估的思考
借助专业力量
我们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很多幼儿园不敢碰评价,因为不知道评估体系怎么样是科学的,而幼儿园自己建构一套评价标准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借力,如和高校联动。我们和师范学院,太原学院建立学前职业共建基地,经常互访,名师工作室也邀请高校老师参与。当研究理论的和研究实践的人相聚,相互结合,补齐短板,就能够达成共赢。同时,可以选择一些评估量表为我们所用,借助专业工具来判断,进行专项的、动态化的评估与监测。
形成自觉愿景
01
弱化贴标签、一刀切的手段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和督导评估人员,没有参与教育全过程,不要轻易发表言论,更不要直接发表“结论”,应基于看到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可以说我看到了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想什么,还能做什么。
02
强化教师彼此的分享、对话
我们共同目标是为了让大家变得更好,要形成宽松的对话分享氛围,不能让老师拿到评估指南后倍感压力。
评估指南不是不破不立的过程,是在原来基础上查漏补缺,将好的保留,不太好的改进。
03
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搭建分享平台,让老师针对一日生活中的某一点分享经验,激发老师原生智慧,助力树立专业自信,尝试把每个点位上的专业探究固化成一类方法,让所有同仁借鉴,这样就可以携起手来从“有育”变向“优育”。
最后,我想说:
《评估指南》中强调评估最重要的功能是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鉴于此,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过程性、发展性的改进措施。而每所园因地制宜建构内部自我评估体系才是当务之急,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评估改进完善,促进园所安全优质发展。
王林名师工作室
编辑 / 高 瑾
责编 / 段宁莎
监制 / 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