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HI
线上研讨定向
生活准备有方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是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也是育英人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去攻克和践行的难题。从致力于“衔接点”的挖掘,“入学成熟度”的把握,到开始主动向上延伸,在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目标内容中寻找蛛丝马迹,携手小学教师借助双向联动教研换位思考,共同构建双衔课程,育英人的“幼小科学衔接”之旅亦步亦趋,却着实愈发清晰。
按照市教育局和市教科研的统一部署安排,“分组研讨” 作为“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校四月份的重点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宣传月”更加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1
三思而后行
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线上研讨互动性不足的问题?
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园际沟通的价值?
如何引导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共学共研之后回归园本化案例进行积淀和改进?
这些问题成为项目组第一次部署安排会前需要彻底理清的重点。
作为项目组长的王林园长,更是本着“交流共鉴”“共学共长”的初衷,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有机分解,按照试点园的实际确定分支,形成了“生活准备”项目组的研讨方案,并明晰了每一个时间节点的重点。
2
行稳而致远
4月13日下午,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太原市育华幼儿园、杏花岭区第一幼儿园、小店区新星幼儿园、清徐县清源幼儿园、古交市新星幼儿园、娄烦县晨熙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县区教研员以及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共聚云端,共话有关“生活准备”的要点、理念、做法及案例。
王林园长首先从研讨目的、话题聚焦以及成果形式三方面为大家厘清项目组研讨的真实目的,即不能为了研讨而研讨,应结成研究同盟,通过每半月一次的线上研讨,提升理念,汇总方法,共享经验,然后真正形成有实践意义的成果,为同仁们提供参考。同时,“一贯式”的任务分工,也是为了减轻项目园工作压力,切实在质量性上做文章,不走过场,不追形式。
大班督导员段宁莎从目标分解的维度,以育英园承担的版块为例,讲述了“读指导要点—找关键要点—拆教育目标—落形式载体”的工作思路,介绍了园所对年龄段、实施载体、呈现形式等综合要素的动态考量,为各个园所接下来的研讨之路提供方向。
3
落地而生根
对“指导要点”的学习与把握从来都不是语言文字上的吸纳,而是时间对照中的优化提升。如果学习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那么对案例做法的每一次的梳理和分享都成为“讲述着”和“倾听者”的共赢。
在本次教研中,大班组黄琪老师和小学方邓娇老师分别针对“生活自理—自理能力”的版块,紧紧围绕具体表现和典型经验进行分享,将育英衔接方案、联动教研之后的举措改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提升或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境遇合盘而出,抛砖引玉式地激发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思考。
“生活自理”经验分享
“自理能力”经验分享
当然,给方向从来不是育英人与同仁专业对话的唯一形式,提供“看得见”的有形方案才是教师们开启同行交流的规定动作,让每一次难得的对话都更有意义。
赵隽老师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范例解读与大家讲述了不同形式案例的组合方式,需要突出的重点以及对教师专业性的差异化要求,让“任务”更加清晰。
//
教师随笔
///
微课程设计
//
集体教学
///
家长指导手册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HI
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
在理论对照实践,实践倒推理念中
在不同园所的不同需求中
在项目组一步一个脚印的共勉与学习中
相信我们只要树立“过程导向”
怀抱“虚化若谷”,聚焦“真实案例”
就能够真正掌握
生活自理、生活习惯
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的真谛
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添一块砖瓦
文 案|段宁莎
编 辑|赵 宁
责 编|段宁莎
监 制|王 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太原市育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