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何构建、实施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课程,提升教师驾驭课程、创新课程的教育智慧,是我园开放教育课程持续研究突破的重要课题。9月27日,结合上学期班级课程实践,推选出4位教师的课程案例在全园开展了课程故事分享与研讨活动。
大尧园区祝琛老师分享了《蚕宝宝变形记》。一则以日记方式呈现的课程故事,展现了师幼在持续观察中发现蚕宝宝生命成长的变化规律,在亲身参与中学会照顾、关爱弱小的生命,在互动交流中体验发现探究学习的乐趣。伴随着蚕宝宝一生“吐丝结茧”的全过程,教师尊重幼儿兴趣、陪伴幼儿在亲身参与中发现与感悟,适时引入家长参与等教育策略,让幼儿成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者、探索者。
八大峡园区吕文军老师分享了《除草记——小草的探寻之旅》。小小的拔草活动既是一场劳动之旅,又是一场探究之旅。孩子们通过观察、调查、讨论、行动,经历了拔草——识草——寻草——爱草的学习探索过程;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帮助幼儿聚焦问题,设置“问题情景”,鼓励幼儿自主讨论、自由表达,让幼儿的学习走向自主与深入,将教育自然融入幼儿的生活,在有趣的活动中展开有意义的学习。
八大峡园区王琳老师以《你好,宇航员!》为题,结合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开展了“中国航天日,共筑航天梦”为主题的班本课程。教师引导孩子们充分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妙。
大尧园区张静老师以《和弟弟妹妹共成长》为题,分享了大班的大带小系列活动。孩子们从开始不会照顾弟弟妹妹,通过参观小班环境,了解小班孩子特点,自主制定计划照顾弟弟妹妹,在弟弟妹妹最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他们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大班幼儿爱护弟弟妹妹的情感,更让他们体验到升班后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四位老师的分享给老师们带来启发和触动。高玮、吴林燕、陈奕静老师纷纷发言,为四位老师的创新精神和敏锐的课程意识所感动。分享老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需要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有效利用聚焦提问、适时追问,帮助孩子们提升经验,实施具有灵性的课程等。
罗园长认为幼儿的真实兴趣或问题是课程发生、发展以及幼儿深度学习的源泉;案例中教师引导幼儿聚焦问题、组织讨论、支持幼儿有规划的行动等是教师尊重与支持幼儿的具体表现;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做好有价值的反思记录,提升专业智慧,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持续发展。
朱园长肯定了四位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敏锐的课程意识和奉献精神。高质量的课程案例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智慧、有效的价值判断、深刻的反思和文本整理水平。最后朱园长分享了虞永平教授《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的文章,带领老师们共同反思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
王园长指出高质量实施课程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课程实施要围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阶性的开展,需要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希望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静下心来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大胆创新生成活动,发挥日常级部、班级教研的作用,分享专业智慧,使我们的课程实施呈现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
每一个课程故事,虽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课程实施中,我们看到了自主学习的孩子,看到了配合默契的家长,看到了眼中有儿童、心中有智慧的老师。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里,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多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发现创新、生成课程的空间,和他们一起享受每天的课程,做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引领者!
撰写 | 贾乐泉
编辑 | 陈晨
审核 | 鲲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