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gyNTY5OA==&mid=2650696401&idx=1&sn=bf33e6af302f57ef2e2af199860377b7
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学前教育网与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项目携手支持的第15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专家教你如何幼小衔接”主题指导活动已结束了。。。
话题实在太受关注!专家的意见大受热捧!!推文阅读数一再刷新纪录!!!小编将其中宝贵的要点整理出,你若还未get到,赶紧拿去不谢!并且,某些内容,也值得一读再读!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巨大危害!
华爱华教授 ?《“入学准备”备什么?6岁开始已太晚!》? 讲座内容获得广大教师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发布仅两日,本公众号与上海学前教育网官微联合发布的讲座回顾总阅读数已 30000+ !
还记得吗?华爱华教授掷地有声地揭示:“‘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孩子付出四方面的巨大代价!”
是哪四方面代价?你知道规避这些危险吗?速度点击 讲座回顾 查看。
幼儿园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案是: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很迷茫,怕孩子起点低于别人,索性就一味的给孩子进行“填鸭”。但是,华爱华教授要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目前教育已然从知识储备式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因为知识的总量在增长,而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会显得更重要!获取知识的能力越强孩子走的越远。
现在,您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内容 评估 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他是不是充满好奇和探究?
他有没有时间观念?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有条不紊?(学习的效率都在这里面)
他学习时的态度,他是不是认真和专注?
他是不是对有些问题,能执着?是不是一弄就放弃?
他会不会很强烈要求让自己来?
他是不是经常对一些问题进行假设?如: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会怎样?
他是不是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包括学习用品)?
他会不会与同伴合作?
赶紧点击 讲座回顾 “听听”华爱华教授还说了什么!
活动周内,向专家提问者也络绎不绝!多数家长对“入学准备是否就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充满疑惑,对此,陈瑾校长告诉大家:
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小学一年级一定不要参加语数外辅导班,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还是要从孩子自身出发,关注孩子健康、良好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一是关注孩子的体质,多晒晒太阳,多在野外玩耍,吃得饱吃得好,使之阳光快乐,这些身心健康的状态是最重要的。另外,小孩子应该睡满十个小时,孩子睡得好不好是家长的责任。现代生活节奏使得大家睡觉普遍都比较晚。慢慢帮助孩子调整,稳定在八点半到六点半的睡眠作息,家长注重引导,不能让孩子跟着大人的节奏来。大人可以陪孩子一起入睡,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孩子入睡以后再做自己的事。要注意培养孩子又快又好的睡眠习惯。有很多孩子就是因为睡眠不好导致身体状况不佳,读书无精打采。
二是培养孩子保持对事物的关注度和兴趣,使之积极投入,善于提问、有好奇心,并愿意花时间了解和探索,对于孩子的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和成才都是特别有帮助的。
三是入学准备还应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饭前洗手的习惯、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阅读习惯、交流习惯等等。
问答周内,小编将家长提问归纳整理为15项具有典型性的问题邀请陈瑾校长一一回答,陈校长答疑指针明确、操作性强!本公众号与上海学前教育网官微联合发布的 陈瑾校长问答集锦 (戳)的阅读量超过12000+!
入学适应怎么做?
刚入小学的孩子,因为作息安排、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这个时候,家长该做些什么来进行缓解呢?问答周内,这个问题咨询频次非常高!
【家长问】
幼儿园中的活动环境与小学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孩子快速融入小学的教学环境?
陈磊园长答:
刚入小学的孩子,更多的不适应是小学的作息安排,小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与交往特点等。家长不必焦虑,这是正常的,因为两个学段孩子不同,所以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多不同。一方面,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都会有参观小学的活动内容,在让孩子真实体验小学生活的同时,也会有一系列在作息安排,教学内容,规则要求上的变化,以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在家里,尤其利用大班毕业后暑假两个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以及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如自我检查等。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学习任务。
活动周内,类似上述的干货内容实在太多!
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问答周内家长提问与专家答疑集锦,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问题!
声明:本作品内容版权归上海科学育儿指导项目组所有。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抄/摘录、改编/二次改写。转载或合作请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