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遇见”
翻开书本
推开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
邂逅一份充满人间温暖的感动
爱上阅读,享受乐趣
我们共赴阅读的文化盛宴
4.23世界读书日
3—6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培养阅读习惯,幼儿不仅能获得前阅读和前书写的经验,还能通过阅读得到自然科学、人文礼仪、品格修养的熏陶,在阅读中获得生长的养料,滋养心灵,使之成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2023年4月23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犀方路幼儿园开展了“悦读 悦美 与书香为伴”——系列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书籍之旅,感受方幼孩子们的阅读时光吧!
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让我们萌生更多思考,探索未知领域,孩子们畅游在书的海洋里,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读书活动小班段
书签制作
读书活动中班段
古诗朗诵
自制图书
读书活动大班段
亲子春游阅读
丰富多彩的阅读是滋养幼儿心灵的养分。在幼儿园,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和小伙伴一起阅读,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听老师或小伙伴讲故事,动动小手自制图书;教师也将阅读融入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绘本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不少绘本“藏书”,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读出绘本的妙处呢?
引导孩子学会读图的“细节”
绘本被称为图文结合、图文相乘的艺术。大多数的绘本都是以图为主,辅之以少量的文字。家长拿到绘本之后,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把绘本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按照文字引导孩子阅读。事实上,绘本的信息主要通过画面传递,文字一般只是辅助性的说明功能,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读图,培养孩子对画面的观察能力。
具体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关注画面,而不是文字,再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画面”的策略。具体包括:
01
引导孩子有序观察画面
孩子在阅读画面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画面中颜色最显眼、构图最明显的那部分所吸引,而忽略其他画面的细节信息。家长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体观察画面,尽量不遗漏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整体画面阅读能力很有裨益。
例如在陪孩子读《红细胞旅行日记》这个故事时,就可以提醒孩子从左到右观察以下画面,引导其重点注意红细胞到达心脏的过程。
02
引导孩子发现新的图景
好的绘本往往藏着很多细节,可以和孩子重复阅读,引导孩子去发现上次阅读未曾发现的画面细节。这既可增加绘本阅读的兴趣,又能够有效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以读《红细胞旅行日记》为例,故事中除了主角“红细胞”之外,还有白细胞、血小板等配角,这些配角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其中一页图画中,还藏着容易被忽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它们的状态如何,以此得知红细胞的日常“工作”。
引导孩子读图的“逻辑”
绘本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的,有些无字绘本更是如此。在亲子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事先浏览整本绘本,将绘本图画的逻辑线索理清楚,这样在和孩进行亲子阅读时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孩子逐步学会逻辑性地“读图”,而不是简单停留在每一页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层次上。
具体而言,家长可采用以下策略通过读图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01
鼓励孩子“整体”阅读
孩子刚开始阅读绘本时,很容易被某一页的画面吸引,仅仅去关注绘本几页的画面信息,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阶段可以这样。但当孩子到中、大班以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对故事性的绘本尽量做“整体性”的阅读,即提示他们先把整本书都看完,再细细欣赏。这样的好处在于更容易让孩子发现每一页画面间的联系性,对画面进行逻辑性的解读。
02
引导孩子关注不同页面之间的“变化”
在依页读图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关注不同画面间的变化,如角色数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很多就隐藏着故事推进的潜在逻辑。
如在读《妈妈的魔法亲亲》这个故事时,可以让孩子跟随小海狸奥兹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时间位置的变化中,将所有故事串联起来,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
引导孩子从“能指”走向“所指”
家长具体可以这样做:
01
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细节的意蕴
在很多绘本中对环境和角色的描绘都很细致,传递着丰富的意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关注画面细节所传递的内在信息。
如在《小胖猪的亲子袜 学会储蓄》这一故事中,有一页画面描绘的是小猪背着一袋沉甸甸的果子“气喘吁吁”的情景。读到这里,家长可以问孩子:“小猪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说明了什么?”通过对画面的认真观察,孩子自然就能得出“果子很重,小猪很累”的结论,这为理解后面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02
引导孩子对画面进行“实”“虚”结合的解读
绘画是一种非常具象,但又具有抽象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在绘本中很多画面既具有“实”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虚”的特点,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展了读者的阅读想象空间。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时,要引导孩子既关注画面的“实”,同时又关注画面的“虚”,去探索画面背后的隐喻性意义。
如在《巴赫 没有对手的比赛》这一绘本中,如果留意观察会发现,整个画面色彩的基调都是在变化的,之前是暗色调,演奏钢琴时画面是明亮的色调。这种色调的变化看似没有说明故事的情节,但却体现出音乐对巴赫的影响。如果能这样引导孩子读绘本,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升孩子艺术创作的想象力。
针对大班孩子,渗透“文字意识”
在引导5-6岁的孩子读绘本时,虽然不要求家长逐字教读,但还是要适当地向孩子渗透“文字意识”,重点在于:
1
让孩子具备基本的文字形式意识,既能区分图画与文字,又能在阅读中注视文字。
2
让孩子具备文字功能意识,即能在图画书阅读中关注文字,知道文字是表达意义的符号。
具体可以用指读的方式把绘本中出现的文字读给孩子听,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文字与图画不一样,知道文字也是可以表达意义的。如果家长能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进行从左到右、从上至下有规律地给孩子指读的示范,这就又渗透了文字排列规则的意识,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非常有帮助。
阅读伴成长,是家长带着孩子阅读,也是孩子带动家庭阅读,我们与孩子共成长!
轻捧一本好书,遇见更好的未来
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
让好书成为孩子一生的陪伴
“春日芳菲,书香致远”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
走进书的世界
在书中收获美好和感动
让“书香”在每个家庭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与设计丨陈莹利
审核丨业务部
照片丨各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