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论文分享 | 陈鹏: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论文分享

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陈鹏

摘要: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仍过多地停留在形式层面,忽视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克服这些弊端,幼儿园应建构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把音乐元素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并与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培养幼儿基本的音乐素养,而且促使幼儿获得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注重幼儿对音乐的积极体验与即兴表演,借助音乐游戏、乐器、图谱等来实现音乐与其他教育活动的融合。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主题课程;课程融合

原文引用请下载:

[1]陈鹏.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1(08):83-86.DOI:10.13861/j.cnki.sece.2021.08.010.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慕课’为视角”(编号:162400410160)

作者介绍:

陈鹏,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个人感想:

在之前幼儿园的实地参访的过程中,我经常注意到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会有专门的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学时间,我便对音乐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选择这文章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音乐课程可以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看到这篇文章,我猜想这篇论文会对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进行一定的介绍,已经介绍建构的逻辑框架和具体措施。


以前对论文的分享更着眼于论文的内容,所以这次希望着眼于论文的框架以及对我写作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对这篇论文进行分析。这篇论文在现存在的问题方面。按照现状—含义-原因剖析-后果层层深入,具体剖析。在目标与模式时,我对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将音乐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各个领域相融合,还提出了构建该模式的要求。最后的策略部分提出的建议也紧扣前文所提出的问题。


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策略提出部分对音乐图谱、乐器和音乐游戏的阐释,也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了解到音乐图谱这一概念,同时也启示我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可以使用乐器和音乐图谱让其更具象。


正文

音乐是人类重要的艺术及文化表现形式,其功能已经从早期的道德教化发展到了今天的以审美为核心的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1]儿童对于音乐有一种本能的热爱,他们在愉悦的音乐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艺术素养,还可以获得情感、语言、社会性以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2][3]在从工具论走向生态文化范式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价值旨归最终也走向回归人类个体的生活世界和促进个体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4]结合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学进行融合既是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音乐教育实效和质量的需要。以生态美育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模式与过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来构建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可以拓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功能范畴,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

01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音乐是一种以个体感受为基础并以促进个体身心愉悦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任何关于音乐的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服务于人的内在需要及其全面发展。如果过度地强调音乐教育的实用功能而忽略其审美功能,那么这种认知倾向将可能导致音乐本身发展的枯竭和对人类个体及社会发展促进的制约,音乐也将丧失其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所具备的社会功能。[5]学前期儿童的学习是启蒙性、经验性和综合性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为了全面地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进而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表现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元素而融入到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尽管当前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在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但受社会观念和幼儿园教育条件的影响,音乐教育还未真正做到基于幼儿的现实需要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首先,幼儿园音乐教育仍过多地停留在形式层面,过于强调幼儿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的教育,它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幼儿良好的音乐体验和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受传统知识教学和分科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遗留有专业教育的痕迹,没有将音乐教育视为一种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和支撑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因此,它在教育目标上就注重幼儿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6][7]具体来说,一是在教育目标上将幼儿对乐理知识、音乐技能技巧的掌握作为学习的重点,忽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二是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学习难度过高,超出幼儿的学习能力范围,使得幼儿难以对音乐学习发生兴趣;三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参与,难以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内在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结合。过于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学习是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它的产生跟社会观念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有关,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偏离了幼儿园教育的主体目标,难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基础性发展。


其次,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受集体教学模式和大班化教学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多是预先设计好了教育的目标和过程,往往是教师在先而幼儿在后,教师将音乐教学的目标在活动开始时就明确传递给幼儿,幼儿则跟随教师设计的步骤和环节进行学习。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仍普遍存在教师教唱、幼儿跟唱的现象。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预设中,教师就成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导演和主体,幼儿只扮演被动跟随的角色,只是在完成教师安排好的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幼儿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就很低,难以在自身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对音乐本身产生共鸣,难以真切地领会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当教师不基于幼儿的立场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幼儿就会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时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仅不会成为幼儿音乐学习的动力,甚至会成为幼儿音乐学习的阻碍,让幼儿难以通过音乐发展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


最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于独立,未将音乐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元素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幼儿的音乐学习和音乐表达不局限于课堂或者专门的音乐活动,日常生活中的随意哼唱都是幼儿借助音乐来表达内在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方式。[8]因此,音乐可以被视为一种如同语言一样的基本教育元素而广泛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但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仍更为注重它的专业性而非教育性。音乐教育被设定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它没有和幼儿的在园一日生活以及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这就导致音乐只以专门的组织形式出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割裂了音乐形式与音乐内涵之间的关联,割裂了音乐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的有机连接,使得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促进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

02



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建构的目标与模式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要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不断发展对于美的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充盈幼儿的情感和完善幼儿的个性与人格。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元素,音乐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应该是融合的和全视域的,幼儿园应该将音乐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以及其他领域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要凸显音乐教育的审美和基础性教育功能。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建构渗透式的音乐主题课程来开展音乐教学。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是在生态美育理念支持下建构起来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同艺术门类和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以及作品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能力,[9]把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10]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要求将音乐元素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去,通过将音乐元素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体验性课程,它的设计在目标和模式上都应遵循生态美育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要凸显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育人功能。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目标应该在充分把握幼儿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强调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积极体验与参与,要让幼儿通过音乐主题课程实践获得艺术、语言、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11]这一目标涵盖三个基本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要发展幼儿基本的音乐素养,它包括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初步掌握,让幼儿获得基本的音乐能力;第二层次是要使幼儿能够借助基本的音乐素养来达成其他方面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幼儿在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第三层次是要使幼儿音乐素养的发展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实现融合与协同,让幼儿在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实践中获得综合发展。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目标设置着眼于音乐元素与其他领域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此时,音乐本身不仅是活动的目标,同时也是促进其他教学活动的工具与条件。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模式的设计要从音乐的功能结构和特征出发,由内而外地建构一个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首先,幼儿园要基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韵律、节奏、器乐等方面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而将音乐活动与美术、舞蹈等活动进行融合,让幼儿全方位感知艺术在声音、图形、动作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和情感。


其次,幼儿园要将音乐与其他领域的课程设计相结合,通过音乐的节奏及其创设的环境氛围来促进幼儿在身体、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再次,幼儿园还可以将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音乐让幼儿来感知和表现生活当中的美,以此来培养幼儿积极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12]最后,在这一多层次的课程模式设计当中,教师应该紧扣音乐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及个体需要,分领域、有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课程内容,从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实践环境。

03



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践应以幼儿对音乐的积极与主动体验为基本原则,将音乐视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元素而有机地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当中去。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是融合在其他教育活动过程当中的,教师必须树立并践行音乐为儿童发展服务的理念。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为了有效推进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施,教师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模式来将音乐有机渗透到其他教学活动中去。


首先,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践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和儿童主体性。奥尔夫认为,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个体不是以听众而是以奏唱者的身份来参与音乐活动的,即音乐活动是来自幼儿的内在需要。[13]这就要求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施必须注意音乐本身与幼儿发展的内在连接,要注重幼儿对音乐的积极体验,要让幼儿通过即兴表演来调动自身的身体、语言、情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此时教师应该放弃专业音乐教育的观念和方式,让幼儿与音乐融为一体,肯定并接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随性表达,从而让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在音乐的自主表达中得到充分的释放。[14]


其次,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践可以借助音乐游戏、乐器、图谱来实现。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实践中的音乐游戏不仅指通过游戏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也包含以音乐游戏为手段来推进音乐主题课程的实施。音乐游戏可以综合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念白、声势等手段来将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换为简单有趣的身体语言,从而以游戏的方式来实现音乐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课程的有效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系中的乐器也是重要的课程融合和课程实践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材质的乐器不仅为幼儿开启了音乐认知的窗口,同时也为幼儿认知世界提供了具体的对象,幼儿可以在对不同乐器的演奏中认识不同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经验、认知、思维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当将音乐元素融入其他领域教学时,乐器可以成为重要的活动支持材料。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谱来推动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实施。音乐图谱是一种连接幼儿语言与思维的工具,它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并以此来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15]音乐图谱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础上打通了幼儿的多种感官通道,可以帮助幼儿的学习不断从具象走向抽象和全面。


论文分享 | 陈鹏: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参考文献:

[1]许中伟.儿童音乐教育功能的百年变迁[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15-16+24.

[2]杨丽珠,方乐乐,许卓娅,等.音乐学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促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56-63.

[3]郑玉香.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D].保定:河北大学,2004:7-16.

[4]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5-8.

[5]哈克,刘沛.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2(11):32-36.

[6]韩雪.大班幼儿音乐体验式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35-37.

[7]孙超慧.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17-19.

[8]巫蓉.关注与支持幼儿自发性音乐表现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20(05):89-92.

[9]滕守尧.论生态式艺术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3(03):5-16.

[10]鹿纪林,杜咏梅.后现代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启示[J].山东教育,2007(18):11.

[11]李欢.新中国幼儿园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1949—2012)[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134-140.

[12]郭静.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分析[J].黄河之声,2019(24):130-131.

[13]张卫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点击[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48-49.

[14]王静雅.幼儿音乐教育中体验学习的价值与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28-34.

[15]蔡麟,蔡麒.塔拉斯蒂音乐符号理论的表意探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09-116.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运营主体及其所在单位观点。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


排版 | 沈可梵

校对 | 杭炅谊

审核 | 冯老师

论文分享 | 陈鹏: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余杭塘河边的儿童大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论文分享 | 陈鹏: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