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为老师提供游戏化教学咨询
为孩子提供游戏化心理支持
教育随笔:关注区域活动中的细节
一、 游戏开始时 “风波不断”
升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了不少,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把选择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我们会事先让孩子自由选择相应的游戏区域,并在简单讲解游戏规则后,直接让孩子们塞好椅子,进入区角进行游戏。但这种“集体行动”的方式,看似简单、省事,却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各种“风波”层出不穷:
“老师,我们科学角多了一个人”
“宁宁她插的是益智区,怎么跑数学角来啦!”
“老师,今天银行里怎么没有人?”
……安静的教室里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告状声。
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怎样让孩子们在游戏开始时的常规更稳定有序呢?我做出了初次的尝试,即采用孩子“分组轮流进入游戏区”的方式开始游戏,果然这样做以后,直接避免了许多小摩擦,但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无法检验幼儿是否玩对了区角?每个区角的人数是否正确?经过再次的深思熟虑,我又一次调整修改了这一方式,决定用每个“游戏区角的名字”轮流请孩子进入区角游戏,这次的尝试终于见效了,幼儿进入区角游戏时更安静、有序了,更重要的是老师能直观、迅速地检查每个幼儿是否玩对了区角或检查每个游戏区的游戏人数是否正确,一举多得。
分析:
这是幼儿区角游戏时的一个开始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细节。作为老师,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从小班的“到区角直接挂牌选择游戏”到中班的“自主选择游戏区角并进行游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这不仅要要求幼儿理解“区角标记”与“区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在插排时还要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准确判断还能不能选择该区角,所以用“区角名字轮流请”的方式,既能帮助幼儿反复巩固对区角位置;又能判断人数是否正确,减少了许多麻烦,可以说更简单、合理、高效。孩子们在安静的游戏氛围中亦会玩的更专注、更投入。
二、 区角内争吵声频频
当孩子投入区角游戏时,由于他们谦让、分享意识薄弱,缺乏合理分配空间的能力。当几个孩子挤在一起紧挨着游戏时,玩着玩着便会因为争抢游戏材料、拥挤等原因而发生争吵,在这种干扰下,孩子的情绪、注意力等自然受会到影响而无法集中。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我在组织孩子开展游戏前,加强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时又通过“情景再现”“组织幼儿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了各种交往技能, 如,“2个人同时争抢一份材料该怎么办?”“几个人同时争抢一份玩具该怎么办?”在大家的讨论声中,我们一致认为,“剪刀石头布”、“黑白电视机”等游戏以及“相互商量”等方式都能解决孩子争抢材料的问题。第一次的调整的确解决了因选择材料发生的争吵,但在区角中游戏操作时,还会因为孩子都挤在一块,缺乏充足的游戏空间而矛盾频频。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便要对症下药。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事先对每个区角内幼儿的座位进行合理适宜地分配,并在相应的摆放椅子的位子上贴上红色方块标记,这样既给孩子一个暗示的作用,也还给了他们一个充足的游戏探索空间,避免了许多干扰,使他们能更专注地投入游戏中。
分析:
我们知道,即使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抢材料”“抢位子”等情况,势必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活动效果。但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我们通过“强化规则意识”“在区角内贴标记”等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些矛盾,同时还给了孩子一个安静的游戏空间,让他们尽情徜徉在游戏的海洋中,动手动脑,从而获得各种知识经验。
三、 游戏结束时材料混乱不堪
每天区角游戏结束的时间,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因为孩子们在听到音乐整理收拾材料时,即使有了各种点和线的标记,但为了追求速度,还是会很随意地就把材料往柜子里乱塞,最后导致游戏材料混乱不堪,有时甚至会影响游戏活动的再次开展。
对于这一情况,我事后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可能“点”“线”标记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太抽象化。为了给孩子提供比较具体的、更形象的参考依据,我将“点”和“线”改成了各种游戏材料的实物图,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收拾材料时也能对号入座,有理有据了。但问题又来了,在数学角玩扑克牌时,聪明的昊昊频频发来“求救”信号,“我的纸牌缺了,玩不起来”!原来昨天游戏时,小朋友在收拾时把两份纸牌材料都混在一起了,所以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再次游戏。在关注到了这一细节后,为了避免这一因素的干扰,决定在纸牌的背后贴上两种不同的标记,这样孩子在游戏结束后,只要按纸牌背后的标记特征轻松的分分类,并把材料收拾好。当然这一举动,不仅能培养孩子做事耐心的行为习惯,也是孩子们游戏再次顺利开展地保障。
在游戏中获得教育,用心去分享快乐
专注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开发
专业研发团队和多年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经验
分享时刻
感谢你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自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