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小拖拉
——由“谈话”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时间,会说话!
它的声音:滴答、滴答。
生活的快慢,由自己把握。
一圈圈轮回,把春夏秋冬呈现!
在一次年段教研的契机下,我无意中提出班级幼儿来得晚的话题,几位老师都引起了共鸣,纷纷分析幼儿来得晚的原因。
我咨询过家长,他们反映孩子们早晨起床速度慢、吃早饭比较慢,总是磨磨蹭蹭的。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都是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督促。
在一日生活中,我也发现孩子们整理玩具或者午睡等各环节也有拖拉的现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中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要养成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时间观念,因此我们决定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中班年段幼小衔接活动“再见,小拖拉”。
关于拖拉
针对上面梳理出的拖拉的问题,幼儿猜测和讨论了造成拖拉的原因,并用表征的方式进行记录。他们觉得在一日生活中最容易浪费时间的环节:收拾玩具、午餐点心、午睡准备、离园整理。
HELLO SPRING
在我们练习写数字的时候,喜欢跟别人玩橡皮、讲悄悄话,所以就会拖拖拉拉。
有时候我吃饭很慢,因为我一边吃饭一边讲话,浪费了时间。
我们去卫生间拿水杯的时候,喜欢跳地上的绿色格子,因为觉得很好玩,所以有时会忘记时间。
从幼儿的表征记录中可以看出时间意识差、做事速度慢、规则意识弱是造成拖拉的主要原因。
慕慕: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和小伙伴讲话,大口大口地吃饭,就好了。
辰辰:做事情的时候,看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肉肉:可以像做游戏计划一样,在做事情之前先做计划,再完成。
梓墨:可以和别人比赛,看谁先完成谁就赢。
布丁:可以计时完成事情。
教师的思考:
学龄前幼儿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对时间的长短概念还比较模糊,计划时间往往和实施时间不能对应,这就导致他们在生活的各环节容易产生时间拖延问题。《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初识时间管理
那什么是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孩子们又会怎么理解时间管理?时间管理中可以管理哪些事情?我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了解幼儿对时间管理的原有经验。
早上我7:00起床,11点吃饭,5点放学。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起床,一样的时间放学。
一眨眼天就黑了,我每天都很快完成事情,妈妈很少催我。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讨论着对时间管理的理解。知道时间在滴答滴答地流淌着,时间和任何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存在必然的联系。
那么用什么工具可以记录时间呢?幼儿通过调查,发现了时钟、沙漏、计时器、电脑等都是可以记录时间的工具。
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时钟大调查》,通过调查表,幼儿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表示时间,把自己知道能表示时间的物体都找出来了,比如有闹钟、沙漏、手表、手机等等物品。
通过调查,幼儿发现时间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通过观察时钟,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钟面的主要构成——数字和指针,并且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最短是时针,最长是秒针,不长不短是分针。秒针走一圈正好是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看起来很短,但是秒针却要努力转动60下才可以走完这段奇妙旅途。
教师的思考: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我和时间的故事
幼儿的创意无限,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入认识了钟面,时针和分针。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我们通过阅读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绘本,将抽象的“时间”转向具体化。
通过正反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小朋友们感同身受,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告别磨蹭和拖拉,从而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时间管理。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从早上七点起床吃早餐,八点去幼儿园,再到晚上七点睡觉,整整一天的生活。
通过鸭子叔叔在没有时钟的国度旅行的故事,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时间流逝,学习到读取时间的方法。很好的数学绘本,融合故事学认时钟。
这是一个最富有深刻含义的故事了,讲述的是关于拿时间换金钱的人生寓言,足以讨论财富与人生幸福的关系。
幼儿在与同伴、家长共同阅读中,逐渐理解时间管理,并用表征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收获,创编属于自己的时间绘本。
我画的是我在幼儿园的一天,9点游戏,12:00散步,下午13:00开始做游戏,最后一张围在一起吃饭。
我画的是我和爸爸一起游玩的故事,中午12点我和爸爸吃完午饭去公园玩,玩到3点和爸爸一起回家。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妈妈都休息,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公园里有桥有树,我们在走过小桥时看到了班上的好朋友孙思桐,我们在一起玩到了下午就回去了。
教师的思考:
在“我和时间的故事”环节中,通过制作钟表、时间绘本、幼儿创编等活动,充分让幼儿了解时间的由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做到不拖拉,珍惜时间,让时间有迹可循。
做时间的小主人
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我们开展了“一分钟吉尼斯”的挑战活动。一起来看看,一分钟都完成了哪些事情吧。
通过一分钟挑战,幼儿知道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只要专注也能做很多事情。在挑战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一分钟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完成的情况不一样,原来一分钟的时间所做的事情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那区域游戏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呢?幼儿展开讨论。
在对区域游戏时间进行讨论、计划和按计划进行体验后,很多幼儿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让他们有了切身实际的理解,从想象的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到发现原来时间是有限的,他们感受到“区域游戏时间”是需要合理安排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时间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幼儿的时间管理正在慢慢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伙伴和老师的交流讨论,幼儿设计了《我的一日生活》,把抽象的时间更加具体化,感受时间的长短,从而体验自主管理时间的乐趣。
教师的思考:
通过一分钟挑战,制定区域游戏规划、一日生活规划等活动,从抽象到具体,从计划到实施,从想象到行到,幼儿对时间概念比之前更清晰,更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从一日生活中能看出,幼儿时间观念加强了,比以前更懂得珍惜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
家有拖拉小妙招
结合幼儿的聊天,我们做了一次《幼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发现班级有76.92%的孩子在家做事有拖拉的现象,完成任务时需要家长催促、提醒。并且大部分家长觉得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帮助孩子们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
我们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制定“时间公约表”,让幼儿每天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幼儿在家里的自主时间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来听听幼儿的感受吧!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观念”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时间在孩子们眼中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他们很难把握住对时间的精准控制。所以我们要通过数字、活动将时间具象化。这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我们的脚步不止于此,我们将探索时间更多的秘密,认识时间,体验时间,感受时间的珍贵,跟“拖延症”说再见,做时间的小主人,我们的故事还在延续中,让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徐亚云
初审:孙爱琴
终审:韩 颖
德润童心 乐泽童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泰州市环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