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园小路诞生记
【缘起】
进入中班后,园部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幼儿园的种植园承包给了我们中班组,我们中班组成了园内名副其实的“地主”!由于没有种植经验,第一次请了孩子们的家长来帮忙。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青菜收获了,但是收获时青菜时,孩子发现脚踩在泥土里,鞋子上弄得都是泥巴,还有的孩子望着泥巴地,不愿意进到种植园里面。
看着满是泥土的地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
亦旸:我们可以跳过去。说着,他往前一跳,险些摔倒。
乐依:不行,太宽了,跳过去会摔倒的。
一言:我们可以穿雨靴进去。
文行:穿靴子太重了,我不喜欢穿雨靴。
教师:还有其他的办法走进去吗?
倩倩:我奶奶的田里有一条路,我们可以用铲子挖一条路。
宸宸:挖过上面还是有泥呀!
教师:那怎么办呢?
一言:可以找石头放在地上做一条路,我们就可以走进去了。
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孩子们萌发出可爱的想法,觉得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造路。
【课程目标】
1.了解不同小路的材质、花纹等,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产生进一步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2.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敢于求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体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课程脉络图】
【初造小路,发现问题】
幼儿“修造种植园里的小路”的活动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在周围搜寻,没找到石头,倒是在墙角发现了一堆积木桥。几个幼儿立刻拿来对我说:“老师,这个可以放到种植园里,从上面走。”说干就干,孩子们把捡到的积木铺到了通往草莓园的路上。(图01、图02)
有了小路,宸汐沿着小路晃晃悠悠地进入草莓园,一言也想进去,可是看看小路说:“我不敢走”。
乐依:这条路就像独木桥,走在上面会摔倒。
宸汐:这路一点都不好走。
单木路
尝试走上去
分析与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对于“没有路”这个问题教师始终抱有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讨论、动手动脑、提供材料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萌发积极参加劳动的态度和意愿,在亲身劳作中培养积极态度,感受通过劳动破解难题后的美好心情。至于当前的这条小路是否合适,需要教师管住嘴、管住手,在后续的活动中睁大眼睛持续观察,尽可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以验证。
【方案优化】
(一)路太窄,我来改
教师:这是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宸宸:可以直接放地上,放两块积木。
一言:也可以放三块,就更宽了。
于是大家又改造了一条三积木小路(图03),这次孩子们可以轻松的通过了。
改良后的三积木小路
(二)出入不便,我来改
教师:这条路我该怎么走呢?
乐依:老师,你先从这儿进去,然后绕个圈圈就出来啦。
晓东:如果出去的时候,有人要进来,就会撞到了。要是再有一条路,我们就可以从这里进去,从那里出来了。
浩宇:对呀,我们还可以在中间造一条路,走路就更方便了。
宸宸:我看见爸爸盖房子之前都画一张图,我们也可以先画一个设计图,根据图来铺路。
这个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画出了小路设计图。(图04、05、06、07)
橘子组设计图
香蕉组设计图
棒棒糖组设计图
苹果组设计图
(三)再造小路
经过表决,大家认为苹果组的图纸最方便合理。带着图纸,准备再铺小路。到了种植园发现,废旧积木都用完了,怎么办呢?
一言:可以用砖头,我家里就有砖头。
最终设计图
第二天,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言运来一些砖头。
有了砖头,幼儿铺设小路的工作就开始了。开始时,浩宇铺了一竖排。这个铺发很快就遭到了宸汐的反对,“这样太小了,不好走”宸汐拿起一块砖,在这块砖的右侧又放了一块砖,路变宽了;诺诺和文萱也各拿了一块接着他们的后面竖着放,他们四个人的砖都是竖着放的,呈两路纵队。轮到宸宸了,他抱着砖头向前走,横着放了一块,放完后用手比画着说:“我是横着放的。”
亦旸:我也横着放。
江沅:你们看,这个好像拼图啊!
萱萱:有的横着,有的竖着。
一言:两个横着、两个竖着,真好看。
幼儿铺路过程图
乐依:老师,我想在两个圆圈中间铺一条彩虹路,就像走在彩虹上一样。
奕涵:我也喜欢彩虹路。
教师:可以呀,那我们用什么材料来铺彩虹路呢?
一凡:可以用画笔涂上彩虹色。
乐依:不行,下雨就会淋湿掉了。
正当大家陷入困难中时,倩倩兴奋地说:“老师,我们可以用踩石板呀,有好多的颜色”。
经过一番辛勤劳作,一条彩虹小路在种植园里诞生了。
幼儿铺彩虹小路过程图
种植园里小路终于改造好了,幼儿一个接着一个走上小路,开心地手舞足蹈。
晓东:这条路真好呀,这样种菜就方便了。
飞篪:这条路走起来很安全,不会摔倒。
子诺:彩虹小路好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条小路。
亦旸:砖块是长方形的,彩虹小路是三角形的。
回到班级,幼儿还不忘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在种植园里的故事。
幼儿表征记录
分析与反思: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资源、劳动事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于前期自主搭建的小路是否合适,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验证。在与这条路多次互动中,教师能及时关注幼儿行走不便的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基于体验感不佳的原因生成优化小路的活动,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关键:路面太窄、材料不够、道路不通,通过替换材料、分析路线、大胆尝试,从“没有路”到“有了路”再到“好的路”,最终成功解决了种植园里小路的问题,体验相互合作的乐趣,享受劳动带给自己的美好时光……(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