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方面,其中物质环境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尤其指幼儿园的班级空间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对话式”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师在为幼儿建立起一个支架,为幼儿提供工具和材料等,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环境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与每一面墙“对话”。
关键词:幼儿;环境创设;会说话的墙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积累经验,提高幼儿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比如,在参与大班主题环境创设“好吃的糖葫芦”,前期家长带孩子去山楂园采摘新鲜的山楂,在采摘活动中,幼儿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劳,珍惜劳动成果;在幼儿园“冰糖葫芦如何制作”过程中,初步了解到冰糖葫芦的制作步骤,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其次,在“我来画冰糖葫芦”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并上台分享自己爱吃的冰糖葫芦,提高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紧接着在“我来动手做冰糖葫芦”过程中,通过和小伙伴洗山楂-串山楂-熬糖水-浇糖水等制作冰糖葫芦过程中,提高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语言交往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体验自主动手的快乐,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后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由此可见,幼儿在参与“好吃的冰糖葫芦”这一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角色之间友好关系
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之中,无论是教师、幼儿还是家长,每个角色都是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一般是由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商讨、合作完成环境创设的。所以,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家长、教师之间自然而然形成密切的关系,不仅完成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直接的友好关系。在环境创设过程中,首先教师会根据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征自己内心世界以及对主题的理解,教师也会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谈话等方式与幼儿积极互动,记录幼儿行为以及语言,为幼儿与墙面搭建起对话的桥梁,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同时在家长助教或者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通过参观班级以及幼儿园墙面的环境创设,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幼儿的内心世界,倾听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促进幼儿与家长亲子关系,在幼儿作品旁附着着老师与孩子的对话、意见以及解释,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家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营造温馨环境,提高环境的持久度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理解,也更加爱护。”比如在幼儿园最常见的走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墙面环创的脱落,而此时老师变会严厉地批评幼儿,提醒他们小心不要触碰到墙面的环创,而小朋友却丝毫不在意,并没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究竟是和原因呢?原来当我们走进一看,墙面上的环境创设幼儿的表征却寥寥无几,更多的确实展现教师的精美手工,相反有的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对话式”环境创设,墙面上更多是幼儿的表征,甚至是幼儿自主粘贴与创设,却不会到处可见环境创设的脱落物,因为孩子知道走廊墙面环境是自己亲手制作参与的,他们会更加小心、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并不用教师的反复提醒,幼儿变会自主的爱护,提高环境的持久度,营造出温馨的环境,提高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二、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教师高控行为,幼儿地位失衡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为幼儿建立起支架,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填充框架,把主动权交给幼儿。现如今幼教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好多人认为环境创设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每当园长或者领导布置环境创设任务时,教师便会“独揽”环境创设大全。从主题确定、开展、材料收集、墙面板块的划分都自主决定,却把幼儿的想法完全忽略掉,剥夺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更新时间较快,草草了事
作为幼教行业的教师都知道每到开学季或是主题更换时是环境“大换血”的时刻,不少老师就会抱怨,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十分琐碎,日常幼儿保教工作、教案、计划撰写、观察记录、政治业务、读书笔记等,同时主题开展的环境创设也需要教师支持,如果主题环境创设开展周期太短,教师便会草草了事,为了加快速度,便会忽略掉幼儿的参与过程,剥夺幼儿的创作时间,有的教师便会找来能力强的幼儿完成表征,甚至教师直接代替幼儿作品,将“不真实”的幼儿表征粘贴上墙,敷衍了事。
(三)环境主题东施效颦,千篇一律
幼儿园在追求园本特色课程开展,会对各年级班级提出一些标准化要求以及带教师参观一些优秀的幼儿园,这样在班级开展主题环境创设中就会有局限性,将别的幼儿园优秀的环境创设按部就班,不懂得变通,导致环境创设上的“撞衫”事件发生。又或者是同事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分工板块合作完成环境的创设,到头来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显得单调、单一,毫无创新,给人一种审美疲劳。[3]
三、以儿童为中心的“对话式”环境创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以儿童为主,教师与家长为辅共同创设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方案教学中, 让儿童采取“一系列”的“行为”来培养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展开来说, 就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就像科学家一样, 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探讨, 在合作研究探讨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意思、建立认知。就像我们环境创设一样,首先, 主题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的,幼儿的主题延伸成主题网络, 每个枝干向上向下延伸都可形成新的枝干。接着,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符号系统, 创造性地表现和表征自我。例如,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许多活动都是需要运用绘画、粘贴、情景表演、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剪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最后, 在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和儿童需要总结讨论,一起回顾儿童在主题环境创设活动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到的方法和策略以及评价幼儿探索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教师仅仅是为幼儿建立起一个支架,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创作,把幼儿表征的作品展示在我们的前面上,家长们为孩子们前期生活经验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准备,由此可见,环境创设是以儿童为主,教师和家长为辅的共同协作。
(二)更新周期要适当,给幼儿留白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就是指凡事都有一个“度”,重要的是看我们如何把握住。在环境创设中每一个主题创设的周期要适中,无论是班本课程亦或是园本课程,不能过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过程中孩子们的创作时间。环境创设结果重要,但是它的过程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理念都是围绕着孩子的,环境创设的目的也是通过隐性的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环境创设应该体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不能本末倒置。所以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为了急于求成,而不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他们的自主权,要适当地为孩子们留白。
(三)关注全体幼儿,杜绝“择优选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自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全体幼儿,每个孩子创作的作品都值得我们观察与分析,因此在环境创设表征中,教师不能仅仅挑选成人眼中精美的,应该全部表征在环境创设中。
(四)重视环境创设后的讨论
一般在环境创设的最后环节都会有讨论与总结的流程,教师和儿童需要共同讨论和总结, 请幼儿回顾自己在环境创设主题活动进行中遇到的问题、用到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价他们探索的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理解与认知, 也可以为幼儿更有自信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在新的环境创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