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民主教育等思想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影响深远。可以说作为一名教育者,没有人不知道陶行知先生。有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当我走上学前教育的工作岗位后,我又一次满怀崇敬走近了这位教育思想家。在学习《走近陶行知先生(教师读本)》时,我详细研读了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其中的众多观点主张深感认同。结合我园和班级大力实施的班本课程,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本文就是笔者探索和积累的思考总结。
一、追本溯源:创造教育与班本课程
1.创造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陶行知先生用两个实例予以阐释。第一个就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发明瓶子来盛水喝水,陶行知先生将其定义为“物质的创造”;第二个是宝玉厌恶破荷,认为破荷阻碍船只前进,可黛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便让残破的荷叶变成了可爱的天然乐器,陶行知先生认为这是“心理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教育必须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的勇敢,才有真知识的收获”、“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创造的教育一定要投入教育实践,更要注意的是行动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这就与我们的幼儿教育产生了联系。
2.班本课程
顾名思义,班本课程就是指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课程活动,这里的课程活动更多地是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生成性。班本课程强调追随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生活、游戏等经历中生发而来,这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中的行动教育有很多融合之处。
二、落实行动:课程意识与课程实践
1.敏锐课程意识,适时分析切入
研读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我意识到要想给幼儿创造的教育,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的意识,也就是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中敏锐发现,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动态,实时分析切入满足幼儿需要的主题课程。
敏锐的课程意识是第一要务,没有发现就没有课程。杜威曾指出:“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它们预示着儿童将进入那个阶段。”现在对幼儿的观察与记录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必要保教工作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判断和定位,找到班本课程开展的着陆点。
2.立足幼儿生活,构建生活课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特别强调幼儿生活的价值,认为教师应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班本课程的实施更是如此。
之前“秋风起,蟹脚痒”,伴随着螃蟹的大量上市,孩子们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兴趣点。早上入园时大家兴奋地谈论着吃螃蟹的经历,后来的几天孩子们还带了活螃蟹放到班级的自然角,有关螃蟹的话题正是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对此有不少基础经验。最后教师就结合这一主题开展了《奇妙的“蟹”逅》主题课程。幼儿从结蟹之缘开始了寻蟹之旅,从查蟹之惑到玩蟹之趣,最后又幸福地从品蟹之鲜到做蟹之乐。一次基于幼儿兴趣与需要的生活课程探索尽情释放了幼儿的潜能与创造。
3.积极投入实践,积累行动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也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对于班本课程的实施我们也要积极投入实践,从中积累行动智慧。记得在开展小班班本课程《欢迎来到“我”的世界》时,很多幼儿对活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通过同行交流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幼儿实践的太少,因为缺乏操作和体验,幼儿对“我”很难产生共鸣。当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手工黏土、艺术涂鸦、绘本阅读等具体的行动去感受“我”的五官、本领和特点后,幼儿的参与热情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后来的他们还搜集了很多有关“自我”的创意画册在班级进行图书漂流,这都为之后的班本课程开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其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积累了其他的行动智慧,如班本课程中幼儿兴趣的挖掘、幼儿经验的把握和幼儿活动的价值取向等,这都得益于课程实践,也验证着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生命力。
三、反思调整:课程收获与课程评价
1.注重幼儿本位,发现儿童力量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节选)》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这样写:“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尊敬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同样,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幼儿本位的视角开展活动,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巨大的儿童的力量。
中班的《车轮滚滚》课程故事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轮子产生好奇,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轮子在坡道上的反应很感兴趣,他们发现圆柱体积木、圆球、玻璃珠等能轻易在积木搭建的斜坡上滚落下来,但牙膏盒、恐龙玩偶等则无法滚落;几次尝试后,他们还发现了不同的材料在同一斜坡上滚动的距离不同;同一个材料在不同的斜坡上滚动的距离也不同……儿童的力量是巨大的,就是在这样的发现中他们对摩擦力和物质材料等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续孩子们就上述问题持续地探索着,幼儿敢于探究、乐于尝试的学习品质大大提升。发现儿童的力量,我们就会领略先生赞美的“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美好境界。
2.凸显资源利用,优化课程设计
创造教育的运用激发我们在班本课程中凸显资源的利用,也优化课程的设计。如烘焙区域,教师一开始注意到幼儿对运用超轻粘土制作甜品非常痴迷,在室内自选游戏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甜品,于是就结合当下主题创设了烘焙店的区域支持幼儿个性化的学习。
一开始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各种造型不同的蛋糕、面包和其他甜品,这时候教师只是一个粗放性观察者,随着我们园本教研活动的不断开展,老师也在尝试成为精细性的探索者,于是在对幼儿的行为与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发现幼儿重在制作,更多的是动手能力的发展,做好的甜品却不知怎样处理。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教师对幼儿提出了鹰架式的问题,如:1.你们都会制作甜品,但既然是烘焙店,制作好的甜品应该怎样售卖呢?2.在售卖甜品时你觉得可以通过怎样的广告方式来吸引别人?3.生活中你见过甜品店用哪些办法吸引顾客,请你去调查并做记录。4.你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什么?请你和同伴一起试试看,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利用随处可见。
幼儿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最终不断生成烘焙区更为完善的游戏规则。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对创造的重视,我们不断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游戏再深入,课程设计的质量当然也就水涨船高。
3.调动家长全体,扩大课程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个的教育。”他举了一个儿子赌博被母亲训斥,但母亲却自己偷偷赌博的案例进行说明。这样的反例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同样很有启迪。其实说白了先生在这里指的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我们当然知道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所以在班本课程开展、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将很多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理念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推送给班级家长,因为每班家长人数很多,所以教师就根据对家长的了解让有文化、有积极性的家长先学,带动鼓励后面的家长加入学习。现在有了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媒体平台,我们的家园合力更加强大。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也直接促进了我们课程开展的深入贯通,如在进行《有趣的菌菇》的班本课程时,教师先请家长和幼儿完成调查问卷,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予以支持,幼儿对此有了前期经验,这无形中扩大了课程的影响,保障班本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结 语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主张鲜明,论点有力,其解放儿童、行为教育、生活课程等观点对当今幼儿教育仍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今后我将继续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像陶行知先生希望的那样“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如此我们的班本课程一定焕发出别样的精彩,一定带给幼儿成长的进步和快乐!
作者:如东县丰利镇中心幼儿园 徐甜雨
为进一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促进幼教工作者不断成长,将举办2022年第三届全国幼师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组织单位 ●
主办单位:优师教研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杂志社
协办单位:江苏幼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朗义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 二、参赛内容 ●
1.课程教案(2000字以内):提供完整教案。要求教案设计规范标准,能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得当,内容符合要求,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
2.观察记录(2000字以内):提供幼儿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活动的观察记录。记录方式可以纯文字,亦可图文结合。体现童真童趣,记录有观察有思考,能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 三、时间安排 ●
投稿时间:2022年3月6日~4月30日。
评审时间:2022年5月上旬,由活动组委会统一组织专家评委进行评审。
公示发证时间:2022年5月中旬在优师教研和幼芽早教微信公众号公布评选结果,同时邮寄证书。
● 四、报名方式 ●
● 五、报名注意事项 ●
● 六、奖项设置 ●
1.个人奖
● 七、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 ●
唐老师 (微信同号)
袁老师 15251858913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