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园所里做家长会,与家长们交流时,家长们提到的话题让我深思许久!
“我们还在犹豫上不上学前班,如果不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啊?”
“幼儿园老师讲的我都认同,但现实情况怎能像老师讲的那样只关注孩子的能力发展,我们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
从入园开始,我们绞尽脑汁做了那么多家长工作,老师们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怎么还有这么多顾虑呢?这不禁引起了我对幼小衔接问题的反思。其实,孩子从出生起就已经开始了能力的衔接。如果孩子从小班开始就逐渐培养能力,那么到大班还需要考虑衔接吗?我们经常讲的衔接是不是成人的过度担忧呢?
为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并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
发展目标 |
具体表现 |
教育建议 |
1.向往入学 |
1.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2.希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愿意为入学做准备。 |
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 1.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如: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对小学的认识、期待和担心,通过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针对性引导强化入学期待,缓解入学焦虑。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大班下学期,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
2.情绪良好 |
1.能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 |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助于幼儿积极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1.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成人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和影响幼儿。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幼儿的合理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如:在集体面前比较幼儿之间的长处和不足、大声呵斥幼儿、总是表扬别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等等。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成人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不愉快的事情,为幼儿做出榜样。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情绪情感体验的故事、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幼儿恰当表达消极情绪,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的方法。如:发现幼儿不高兴时,接纳他的消极情绪,在他平静后主动、耐心地听他讲述不开心的事情和原因。 |
3.喜欢运动 |
1.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2.能连续参加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 |
喜欢运动,初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幼儿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和良好情绪,少生病、少缺勤。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2.发展大肌肉动作。根据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力量和提高耐力。鼓励幼儿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3.锻炼精细动作。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学会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提供画笔、剪刀、小型积塑等工具和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 |
4.动作协调 |
手部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
发展目标 |
具体表现 |
教育建议 |
1.生活习惯 |
1.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
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 1.逐步调整一日作息。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大班下学期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适当减少午睡时间。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幼儿。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
2.生活自理 |
1.能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服。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3.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 |
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1.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大班下学期,适当减少一日生活中的统一安排,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2.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提供存放幼儿个人物品的设施设备,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3.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
3.安全防护 |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
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 1.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如:在陌生环境中,学会注意设备设施、人群聚集等情况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指导幼儿学会求救的方法。指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选择有效的求助方法,如:知道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 |
4.参与劳动 |
1.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2.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1.引导幼儿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和幼儿一起制定班级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分工并有计划地完成。教师要关注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 2.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3.引导幼儿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及老师、食堂厨师、幼儿园保安等的工作特点,讨论他们付出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
发展目标 |
具体表现 |
教育建议 |
1.交往合作 |
1.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 3.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认识新伙伴。如:组织跨班级、跨年龄的游戏活动,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丰富交往经验。 2.丰富幼儿分工合作的经验。提供材料、创设条件,引导和支持幼儿合作开展活动,体验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当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学习协商解决问题,达成一致。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遇到冲突时,指导幼儿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不争抢,不欺负同伴。 3.营造宽容接纳的师幼交往氛围。用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用对错简单评价,肯定积极想法,满足合理需求。 |
2.诚实守规 |
1.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2.知道要做诚实的人,说话算数。 |
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积极遵守小学的班规、校规,赢得同伴、老师的接纳和认可,较快融入新集体。 1.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守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班级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大班下学期,指导幼儿遵守集体活动的基本规则,做到举手提问、轮流发言,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等。 2.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幼儿诚实和守信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发现幼儿说谎、说话不算数时不要简单批评和惩罚,要耐心了解原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做到知错就改。 |
3.任务意识 |
1.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能向家长清晰地转述并主动去做。 2.能自觉、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
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1.强化任务意识。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如:准备明天要带的玩具材料和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小书包等,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2.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成人要创造条件,通过持续性的任务安排,鼓励、支持幼儿独立完成任务。教师不宜将任务直接布置给家长。 |
4.热爱集体 |
1.喜爱自己的班级和幼儿园。 2.愿意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 3.初步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对集体的热爱有助于幼儿适应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初步建立对集体、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支持幼儿为班级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定计划、做准备并积极参与。如:和幼儿共同策划,开展节庆、参观、运动会、主题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成就感、荣誉感。 2.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当地文化场馆,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鼓励幼儿结合节假日外出旅行等经历,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风物人情、特色美食等;结合升旗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 |
发展目标 |
具体表现 |
教育建议 |
1.好奇好问 |
1.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2.喜欢刨根问底,乐于动手动脑。 |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好问的天性,有助于幼儿对周围世界保持持续的探究欲望,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学习。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鼓励幼儿对新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究行为,避免简单打断或否定幼儿的奇思妙想。如:把幼儿有浓厚兴趣的问题作为集体讨论的话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 2.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分析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深入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
2.学习习惯 |
1.能专注地做事,分心时能在成人提醒下调整注意力。 2.能坚持做完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放弃。 3.乐于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 4.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 |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1.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增加需要一定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对需要多次探索的活动,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支持幼儿持续完成,避免因活动频繁转换干扰幼儿专注做事。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补充同伴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3.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在一日活动开始前向幼儿介绍当天的活动安排,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活动计划,和幼儿一起回顾他们的计划和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并调整。鼓励幼儿尝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如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安排。 |
3.学习兴趣 |
1.对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努力寻找答案。 2.喜欢阅读,乐于和他人一起看书讲故事,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图书寻找答案。 3.对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4.愿意用数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1.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幼儿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广泛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组织幼儿围绕生活和游戏中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时间,鼓励和引导幼儿表达,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不轻易打断幼儿讲话。对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的幼儿,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幼儿听不懂时要主动提问,对幼儿的提问及时予以回应。坚持每天和幼儿聊一聊,说一说今天做的事情或看过的书等,帮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比较完整地进行讲述。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活动需要提供和更换图画书,并给予幼儿充足的阅读时间。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保护他们对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加深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图书画面对故事结果进行预测或续编、创编故事;通过绘画、手工、搭建、表演等方式再现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保护幼儿的学前书写兴趣。大班下学期,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文字和符号辅助幼儿记录和总结游戏的过程、想法,让幼儿感受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如: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为自己的活动区、生活活动设施等制作标识,记录游戏的过程、故事情节、愿望等。 5.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养成幼儿自己扣纽扣、系鞋带的习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手眼协调。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认识上下、左右等方位,通过“跳房子”“给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幼儿认识田字格的结构。不宜要求幼儿提前学写字,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但不宜进行机械训练,也不宜简单评判写得对不对、好不好,重在保护幼儿写画的兴趣。 6.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学习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如:通过统计每天出勤人数、测量记录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自主管理进餐和睡眠时间等方式,帮助幼儿体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
4.学习能力 |
1.在集体情境中能认真听并能听懂他人说话,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2.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3.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4.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能识别上下、左右等方位。 5.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 6.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一、学习习惯
幼儿园里虽然不教写字、算术等小学知识,但老师会通过涂写、数字游戏、串珠等益智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像是剪纸、画画、积木等活动,看似是在玩,实际上锻炼了小手肌肉和筋骨,还能促进大脑发展,培养孩子的细心、耐心、观察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在这里,老师教给孩子更多社交技巧。
如见面问好,学会分享与伙伴保持友谊,遇到冲突独立解决,伤害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看见他人有困难愿意主动帮助等。这些技巧有助于孩子长大后更轻松地融入社会,也能提高孩子的修养。
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教育孩子们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卫生,让孩子身体更健康。规律的午休,为了不迟到,早睡早起……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长大后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 孩子们要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还要整理自己的小床铺,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孩子们还学会了不少自我保护的技能,如何喝水不被烫伤,危险动作不去做,不跟陌生人说话,怎样向警察求救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生存技能。
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
促进身体和动作的发展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条件。为此,我们每天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要求幼儿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进餐、睡眠、如厕、盥洗、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还通过各项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走、跑、坐、行的姿势。
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全人教育上,
放在基于儿童一生成长与发展的能力上。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