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进入下一个主题活动之前,我们总会和孩子聊聊、说说自己最想做些什么、玩些什么,希望在倾听孩子声音时,我们可以更好地捕捉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及时调整课程行走方向,让预设的教育活动更适宜孩子当下的真实发展。
一天餐后活动,我和孩子们在园子里散步…….
老师:孩子们,今年冬天你们最想做什么?玩什么呢?
子轩:我想和好朋友一起玩打雪仗,抓一把雪做成雪球,我扔你,你扔我,特别好玩。
老师:这个主意很棒!可是,无锡很少下雪,打雪仗看来是玩不了。
子轩:可是我真的很想打雪仗。
老师:冬天还有很多好玩的,你不是已经学会了跳绳嘛,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绳的游戏啊。
正好那段时间,班级里很多孩子对绳子的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和鲍老师商量后就决定把“玩绳”作为冬天的预设项目。紧接着,在《拥抱冬天》课程审议时,当我把自己和子轩的对话说给大家听时,立马遭到反驳。
“2018年无锡就下雪了,你忘了吗?”
“你怎么知道今年不下雪呢?你把孩子的兴趣给抹杀了。”
“孩子对‘雪’都是有亲身经历的,他们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即使无锡今年不下雪,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聊聊关于雪的话题,我想这会比玩绳更有趣。”
“玩雪和玩绳让我选,我肯定选玩雪,那多好玩啊!”
……
倾听着同伴们的对话,我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其实老师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抨击我的内心,但我知道大家不是为了来“指责”我,而是每个人心中都觉得:下不下雪没有那么重要,而是等雪的这个过程就很有意义,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有关“雪”的新经验,从而对“雪”有更深入的了解。
那我又该如何来挽回孩子对玩雪的期待呢?
回到班级,面对熟睡中的孩子,我和鲍老师决定再来一次关于雪的畅聊。当我告诉孩子们可以玩打雪仗时,子轩是第一个跳起来,开心地抱着我说:“老师,我就知道冬天会下雪的。”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对雪的期待和喜悦,我想这回我做对了。
于是,“等雪”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都说,只要天变得很冷很冷,气温零下,就会下雪了。那什么是“零下”?什么时候会“零下”呢?“天气预报”自然就成了每天晨间谈话的项目之一。
可是等着,等着,好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下雪的征兆,孩子们对下雪没有了之前的热情。我想,那就让“下雪”的话题随着孩子们的淡忘而悄无声息的停止吧。可是,就在12月28日早上晨检时,子轩兴奋地告诉我:“老师,马上就要零下了,就在明天,我们这里要下雪了。”
孩子们听到后,兴奋地问:“真的要下雪了吗?”“是不是可以打雪仗了?”“明天什么时候?”等雪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当得知要晚上才会下雪时,他们既开心又有点失落。开心的是雪终于要下了,失落的是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雪。即使这样, 29日傍晚离园时,大家还在相互提醒,晚上会下雪,大家别忘看啦。
当天晚上6点左右,班级群里收到石妈妈发来的小视频,无锡真的下雪啦!没过多久,群里便热闹起来了。
宸轩:钱老师,鲍老师,下雪啦,你们看到了吗?
旺旺:下雪啦,下雪啦,我好开心啊!
琛书:下的雪是小点点,它是白色的小点点。
奕腾:雪是白白的,就像棉花糖一样,会是甜甜的味道吗?
小炫:汽车上全是雪,明天我要早点起来,和爸爸一起去堆雪人啦!
小美:外面在下雪,玻璃上起雾了,可以画个雪人啦。
欣妍:雪抓在手里好凉好冰,一会儿就变成水了。
果果:雪小的时候像盐粒,大的时候像鹅毛,我可喜欢她啦!
豪蕴:我和爸爸妈妈还堆了一个雪人。
译丹:我和哥哥玩了打雪仗,好开心啊!
小瑜儿:雪飘下来,落在树上,大树穿上了白衣服,落在屋顶,屋顶戴了白帽子,落在我的手上,咦?它怎么不见了?
濛濛看到漫天的雪花飞舞,随即吟诗一首《问刘十九》,还真是非常应景呢!
班级群里热闹极了,孩子们早已按奈不住,一个个冲出去与雪来一次亲密接触。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下雪了,你玩雪了吗?”趁着园子里的雪还没有融化,我提议去玩雪,孩子们围着我再次欢呼起来。
可可:哈哈哈,雪都飘在你的头上了,欣妍变成白头发的老奶奶了。
云峰:来,大树我给你穿件白衣服。
小诺儿:雪很好玩,可是放在手里好冷好冷,我的手都冻住了。
果果:是啊,我的手也很冰,每根手指都很疼,都不能动了,会不会一碰就断呀?
子轩:轮胎上好多雪啊,做一大锅的白雪饭,谁想来尝一尝?
鑫鑫:铲一桶雪,找两片树叶,看,雪树。
丁丁:快看!扬起来的雪是亮闪闪的。
铭铭:“时光小路”上都有雪了,我来铲雪吧,大家就不会滑到了。
云峰:咔嚓咔嚓,你听到了吗?雪在唱歌。
瞧,有的孩子在玩打雪仗,有的孩子在听雪唱歌,有的孩子在铲雪,每一个孩子都是镶嵌在雪世界中的迷人风景。从他们的嬉笑打闹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雪的喜爱,从他们对雪的描述中,我可以发现他们对雪又有了新的认知。
我陪着他们一起玩、一起笑,我和孩子们变得更亲密了,我被他们从这儿拉到那儿看他们的杰作,从那儿又拉到这儿听他们的新发现,我们相互欣赏,彼此都十分享受这一种自然的状态。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每一次都说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可是我只是在听,却没有真正去理解孩子、去支持孩子的想法。就像一开始子轩说到要去打雪仗的时候,我就以成人的判断即刻否定了他,那么有趣的想法差点就被我拦之门外。
有时,我总觉得孩子的一些想法不切实际,其实往往是作为教育者的我没能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这些想法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次的经历更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老师,我不应该过于武断地评价孩子的每一个表达和想法,而应该蹲下身,真正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话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于他们的想法,要及时挖掘有用的信息,尽最大可能给予支持,与他们一起期待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2020年末的这一场雪,下得那么认真,下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