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 蕾 / 心 / 理 / 小 / 课 / 堂
伴随着返园的节奏,孩子们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幼儿园。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与成人相比,幼儿生理和心理都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弱,因此,无论父母还是老师们不仅要做好幼儿的身体防护,更要注意幼儿的心理防护。
PART.1
疫情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01
好奇心和焦虑感
幼儿对疫情中的很多事情会产生好奇,比如:为什么出门要戴口罩?为什么要定时做核酸?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玩耍?听到大人和媒体谈到隔离事件,也会加剧幼儿的焦虑不安。幼儿能足够敏锐地察觉到家庭的紧张或焦虑的气氛,从而产生情绪问题。
02
被打乱的生活节奏
对于已入园的幼儿来说,因疫情缘故生活节奏被打乱。戴口罩、查核酸、不能入园和小伙伴一起玩等都会引起幼儿的不适应。会产生很多比如 “什么时候能够去上幼儿园”“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等问题。从前的正常生活全部在疫情中被打乱。
与父母长期在家相处,会经常因为看电视、玩游戏、不能正常时间入睡产生冲突矛盾也会引起幼儿心理焦虑。
如何调整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老师和父母从以下方面做好疫情期间幼儿的心理防护。
01
首先,老师和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面对疫情不要过度焦虑及紧张,注意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幼儿一个安全、愉悦的环境。对于政府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要正面理解和应对,用积极的态度给幼儿做好表率,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负面情绪。
在疫情时期要有爱心,邻里之间相互关照,互帮互助。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
02
其次,正面、形象地解释疫情。
老师和父母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简单清晰地告知病毒和疫情的相关信息,老师可以用形象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正确认识疫情。
家长也可以借助网上发布的一些绘本和幼儿一起学习病毒、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有趣的漫画讲解人体如何跟病毒“战斗”,让幼儿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对健康的危害等,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幼儿如何自我保护,让幼儿能简单清晰的正确认识疫情,减轻其恐慌、焦虑等情绪。
03
再次,多陪伴、多沟通。
家长要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独立和独处的需求,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商量和鼓励。不急于对幼儿的想法给予评论和矫正,不要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关注幼儿的情绪问题,对于轻微行为问题表现的幼儿,不要忽略也不要过度关心,帮助他们释放多余的精力,学会控制情绪。不让疫情话题过度出现在生活中,多关注其他开心的话题,但要及时回应幼儿的疑虑,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做出适宜的回答。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们作为陪伴者的一件重要事情,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作用,让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度过一个健康的生活!
-END-
>>关注我们<<
文案|李晓蓉
编辑|侯力靖
责编|赵灿璨
监制|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