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目标是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育部近期关于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通知中,评估指标下环境创设中也明确了材料的方向: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低结构为主。
所以,材料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在自主游戏理念下,科学类材料也应遵循这个原则。投放时应考虑更多能够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科学材料,并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其在不断、主动与材料的对话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
? 成套产品,缺乏探索
幼儿园或教师往往为了减少错误的科学探索机率和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会统一购买大量的科学实验类材料包,让儿童按照材料包的实验步骤、演示方法等非常地直接模仿,没有给孩子太多选择。
这种直接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孩子的手脚,让孩子没有尝试错误的机会,没有不同的答案让孩子进行质疑和探究。这种科学探究材料的投放就失去了它更多的价值。
? 盲目投放,材料单一
有的班级没有设置科学区,即使设置了,教师投放材料时也是盲目地投放少量的材料,只是为了有这个区域而已,更没有材料之间的结构性和从属关系。
幼儿在探索这些材料时仅仅是一时的新奇,觉得好玩,并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科学探索习惯的养成,而且无法使幼儿获得教育所期待的发展价值。
? 观赏性太高,缺乏互动
有的幼儿园也有科学区或种植区,但里面的材料常常是观赏价值远远胜过其科学价值。通常精美、观赏性强,可操作性不大。大多又是成品,孩子尝试互动的机会很少。
教师为了保持材料的展示性,只是在形式上给孩子提供了“橱窗”式的摆设,让幼儿看得见,摸不着。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极大地损害了孩子探究的积极性。
让幼儿自主地对材料进行探究,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科学教育中如何为科学活动提供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呢?
? 可操作性
投放的材料应该让幼儿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为此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不太完美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问题,懂得这些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等。同时还要考虑材料反复使用的可能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科学探索类材料投放上投放种类丰富,在单个材料上做到数量充足,材料不仅可以反复使用、而且以低结构为主。
? 符合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投放。因为材料的难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就会失去探索的积极性;如果材料过难,幼儿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无法进行探索。我们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地探究和发现,努力让幼儿体验“跳一跳够得着”。
户外游戏时,小女孩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对面大榕树下小朋友的游戏。
? 层次性
材料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分层投放。 同时,在分层中还要考虑同一年龄层中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类型、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以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保证每个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尽量满足不同个体差异的幼儿操作。
? 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是对幼儿学习最好的刺激。因此在投放材料时,除了考虑科学性,还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科学性较强但趣味不足的材料,会导致幼儿不易进入操作状态,会影响活动的持续性和专注度。
户外游戏时间,小朋友选择了放大镜和软纸,正在对光进行探索。
? 开放性
开放性的材料玩法多样,能够更好地引发幼儿的好奇以及更多自发性、探索性行为。面对同样的材料,幼儿的操作、改变、组合方式可能是很不同的,幼儿所发现和感受的事物的特点和关系也是不同的。
区角游戏时间,两个小朋友正在用软尺测量着头围、臂长,而且用纸笔做着记录。
// 材料清单 //
(滑动框内内容,查看更多材料)
科学世界丰富多彩,科学探索类材料的投放和自主的选择权利将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有助于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的经验,从而真正地让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封面 | 湖州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