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能使幼儿获得个体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但是,有的老师在实践操作时往往缺少明晰的目的性,没有建立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相匹配的序列目标,存在材料投放缺乏趣味性、层次性,材料品种、功能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小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实践经验,从材料投放设计与选择、投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
作者是杭州始版桥幼儿园兴隆园区园长周东梅,一位资深的学前教育老师。
一、小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选择
小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选择主要从区域的活动目标和活动特点两方面来考量。
(一)依托小班数学区域活动目标设计材料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既要较好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数学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又要根据目标和内容,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内容放到区域活动中,并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1)清晰把握,梳理目标
根据《指南》《纲要》等文件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除了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外,主要是“数和量”“形状和空间”的认知,还有一些早期数理逻辑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数学领域的目标有清晰的把握。如《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儿要“能手口一致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这些都是幼儿在这一阶段里数学领域学习的基本目标和需要获得的关键经验。数学区域的活动目标和层次要求相对于数学集体活动来说更宽泛、更长远。因此小班数学区域活动所包含的内容,既要涵盖小班阶段数学领域学习的基本内容,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增加生活化、趣味性的内容,帮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2)逆向思考,选择材料
有了较为系统的目标序列,教师就可根据目标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精深的思考、巧妙的设计,将经验点与目标、可提供的活动以及相关的材料进行归类整合。设计、选择小班数学区域材料,教师不妨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这些经验,什么样的材料能引发这些活动……与集体教学不同的是这些目标不是即时完成的,是经历一段时间后完成的中长期阶段目标,与集体教学中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有区别。心中有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比如,小班下学期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设计(见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对物体按一个或两个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分类
|
|
|
|
|
|
|
|
|
(3)科学分析,调整目标
目标制定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材料操作情况,及时整理,科学分析,对过低、过高的目标及时调整,使之更适合孩子的兴趣和发展。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拼蛋蛋”的材料:根据材料上的图案、纹路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蛋。玩了一会后,有的孩子开始皱眉,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就把拼图丢在一边去玩别的了。通过反馈统计后发现,这跟设计的图案、纹路过于复杂有关系,使孩子失去了拼图兴趣。于是教师重新投放了图案、纹路比较简单的拼图并对已投放拼图通过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难度,幼儿可根据标记完成操作。
目标导向的材料选择是最为常见、直观的材料投放方式,教师需要通过梳理目标来把握,逆向思考来选择,科学调整来优化,这三方面还应整合,以实现材料在数学区域活动中价值最大化。
(二)依托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特点选择材料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除了目标导向外,还要综合把握活动主体的年龄特点、区域活动的领域特点。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段不同决定了投放的数学区域材料应有所不同。小班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效分析、有的放矢,投放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主动参与。
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看到、吃到的食物,教师利用废旧纸板制作了各种形状的“饼干”,并给它们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为了避免幼儿争抢,教师还把这些“饼干”装在一个个漂亮的透明罐子里,保证每个进入区域活动的幼儿都能拿到一罐。幼儿经常人手一罐,有时用“饼干”给小动物喂食,有时给“饼干”分分家……
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近、与幼儿心理发展相符的游戏材料,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
2.依据数学区域特点
数学区域虽然是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创设数学区域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与运用。因此,材料是否适合投放在数学区域,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让材料玩法和幼儿发展水平相吻合?这些是投放材料之前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拼图是幼儿喜欢玩的游戏,教师在把拼图投放到小班数学区域时有以下思考:多少数量、大小的拼图适合现阶段小班幼儿,可以和什么材料一起投放,需不需要在背面增加标记以降低拼图难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琢磨的。
教师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好地促使数学材料与幼儿互动, 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小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一)游戏式投放的设计与操作
1.设计:坚持游戏式投放的多形态
游戏式投放可以通过情境式游戏投放、竞争式游戏投放、奖励式游戏投放等不同形式进行。
2.操作:游戏式投放
(1)情境式游戏投放
对于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的小班幼儿来说,富有游戏情境的数学活动区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也就是说,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基于一定情境,把幼儿的操作体验和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认识5的数量”时,让幼儿用印章印5根骨头、5条小鱼、5个萝卜等送给小狗、小猫、小兔吃;学习排序时,请幼儿按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穿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戴;学习分类时,请幼儿“帮妈妈理衣服”“帮小树叶找妈妈”……在情境中,抽象的数学学习变为形象的游戏情节,幼儿好动的天性得以充分释放,还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经验。
(2)奖励式游戏投放
奖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强化,作为一种引导或激发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策略来说,能够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使幼儿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那些良好的行为。小班幼儿尤其爱听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把数学区域活动变成好玩的游戏活动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能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
教师把数学区布置成“娃娃超市”,进入数学区活动的孩子要先挂上“超市理货员”的工作牌,完成超市的各种理货工作(如将袜子配对并根据标记分类摆放,将蔬菜、水果按照不同类别摆放到货架上……),每完成一项工作,超市管理员(教师)就会在工作牌上盖上一个印章以示奖励。孩子们经常会在空余时间数数自己得了几个印章,有时还会和同伴比一比,“娃娃超市”变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在奖励式的材料投放中,教师不仅要对活动结果进行奖励,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意志和努力,从而帮助幼儿数学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
(3)竞争式游戏投放
随着同伴间交往的逐步增多,幼儿有了初步的“你输我赢”的竞争意识。因此,在小班下学期的数学区域适当投放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材料,不仅可让幼儿在竞争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还有利于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练习点数5以内物体,教师设计了操作材料“小蝌蚪找妈妈”,两名幼儿合作游戏,以对抗赛的形式进行。通过投骰子来决定“小蝌蚪”游走的步数,最后看谁先找到“妈妈”,先到的幼儿可以得到一片荷叶作为奖励,幼儿积极性极大地得到提高。
竞争性游戏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竞争心理,比单独完成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不断游戏的欲望,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间接激发学习兴趣。
(二)层次性投放的设计与操作
1. 设计:关注幼儿活动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要适时、适当、适量地为幼儿搭建支架,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儿童由现实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换,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既与幼儿已有经验相适宜,又有利于幼儿主动建构新经验的区域材料。
2.操作:根据幼儿发展特征有层次投放材料
(1)分解细化,选择梯度
让数学能力强或弱的幼儿操作同一难度的材料,很难让幼儿在原有认知结构上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获得相应发展。因此,投放材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标准,分解、细化出若干个能与不同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为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
在“按简单规律排序”活动中,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模板(有些是完整排列好的,有些模板上的序列只排了一半),另外还提供了木珠、插片、塑封好的小动物、图形片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可以根据模板排列好的样子进行模仿排序,这是最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排了一半的序列继续往下排,这是第二层次;发展水平较高的孩子,则可以脱离模板,自由选择材料自己设计序列进行排序。
从上例可以看出,能力弱的幼儿完成第一层次的操作后会有操作第二、第三层次的欲望,他们会通过模仿同伴或自主探索来挑战下一个任务。能力强的幼儿则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进阶。数学活动区的材料从“单一性达标”变为“多层次进阶”投放。
(2)调整更新,满足需求
儿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最近发展区也不是静态的,会随着儿童个体或群体认识水平不同而不停地发展变化。增加材料的层次性,还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进程适时调整和更新,对原有材料进行添加、删减、组合等,从而使材料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形成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
“给瓶子找盖子”的活动中,教师一开始投放的是数量一样、大小匹配的瓶子和盖子,幼儿只需一一对应盖上就好。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增加了一个大的沙漏,幼儿可以和同伴比赛,谁能在沙子漏完前完成找盖子的任务。又过了一段时间,教师拿掉了几个盖子,幼儿找不到盖子,只能到“仓库”里找到跟瓶子匹配的盖子才能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投放的是数量、大小都不匹配的瓶子和盖子,通过调整,不断将幼儿的学习引向深入。
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思路,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逐级而上,实现了经验的递进;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减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问题,给幼儿提供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将原有材料进行重组,使游戏出现新变化,满足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
(三)多样性投放的设计与操作
1.设计:材料选择突出“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顾名思义,是从一种材料出发,寻找不同的玩法。“一材”即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可塑性强但结构性弱的材料,帮助拓展幼儿操作空间,实现材料的再创造;“多用”即不仅要关注材料在不同幼儿间的使用,更要关注同一个幼儿在操作中的自我超越。一材多用能够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帮助幼儿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探究。此外,教师还要关注材料的可检验性,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
(1)材料隐含多种玩法
对同一种材料的单一、重复操作,会使幼儿厌倦,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同一份材料如果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能通过不同操作实现多种玩法,就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工作量,又能增强幼儿对材料的持续兴趣,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颜六色的巧克力豆是孩子爱吃的零食,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添加辅助材料,巧克力豆也可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让幼儿玩出多种玩法。
为幼儿准备几个餐盘,引导幼儿说一说巧克力豆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将同种颜色的巧克力豆放到同一餐盘中。
在每个餐盘上贴上1~5的数字,幼儿可以按照数字把相应数量的巧克力豆放进餐盘。
准备几张画有不同形状的底板,幼儿可以根据轮廓线摆成不同形状,并试着数数用了几颗巧克力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游戏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逐步有层次、灵活地投放其他辅助材料,帮助幼儿逐步建构、提升游戏经验和游戏水平。
材料的多样化,还指材料应具有多种功能。也就是说多个目标可利用同一份材料来实现。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实现材料的多元化利用。
为了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教师投放了写有数字的小刺猬和大大小小的彩色夹子,幼儿可以玩“夹夹子”的游戏。实际上通过操作,幼儿可能达到的目标有:①练习5以内的数物对应。②按照大小、颜色分类。③按照简单规律排序。
一份材料通过不同操作可以达成多个目标,使幼儿的每一次活动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从而更好地吸引幼儿活动。
区域活动不只有数学区,还有其他领域的区域活动,活动时幼儿流动性较大,这使教师很难观察到每个幼儿的操作并给予指导。投放的材料如果尽量蕴含可检验因素,将能够引导幼儿独立操作的提示物化到材料之中,幼儿就可以自行检查操作结果正确与否,给幼儿操作和教师指导都带来方便。
教师在投放拼图材料的时候,把不同数量的圆点贴在图片的背面,并摆在相应的数字底板上。自我验证的方法就是能否完整地拼成一幅图。幼儿可以在一次次操作中不断尝试,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从而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另外,教师在创设数学区域时,还可通过一些隐性的辅助材料帮助幼儿自我检验。如将每一种材料按类摆放,贴上标签,放置在固定的位置,暗示幼儿有序取放,构成开放而不混乱的区域环境;或者将幼儿的操作行为、结果、记录表等进行张贴,既保留了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成果,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又为后面操作该材料的幼儿做了隐性示范。
研究与探索系列文章
检核表在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中的应用
幼儿绘画心理解读例说
幼儿园STEM教育ABC
巧用心理效应 加强团队建设
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区域墙饰创建的四个策略 ——以大班单元积木游戏为例
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真成长的三“真”教研策略
这有什么用?
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切实做好“学思行合一”研训 大力推进区域“活教育”课改
让幼儿在游戏中走向深度学习
王晶博士的一篇幼儿阅读研究心得一读
怎样才是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
园本课程酿造计划之葵花宝典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之窗”
“我们的教育和世界先进教育的差别究竟在哪儿?”
幼儿园的“汉字、拼音”中有辩证法
娃娃足球“不该做什么”
如何打造安吉游戏模式的户外环境
学前教育,也要五育并举
往期精品文章
没看过这里,先别做教玩具采购
一所教科书式的幼儿园设计典范
一座“活”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酿造计划之葵花宝典
幼儿园特色文化和环境创设
一个村级幼儿园的改造设计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在这里?
在自然与艺术的美中行走(环创篇)
园长如何建新园(系列之三)
如何打造安吉游戏模式的户外环境
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区丰盛九玺
优师教研18610206462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