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级教师徐则民在观察幼儿园角色游戏时发现,游戏主题长期固化于娃娃家、医院、小吃店等“一条街”模式,教师多认为这些主题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然而,当她给予孩子真正的游戏自由后,孩子们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木乃伊、花仙子、恐龙等多样主题,甚至模仿热播电视节目情节。徐则民指出,问题不在于孩子不会玩,而在于成人圈定了游戏内容,限制了孩子的表达。她呼吁教育者放下预设,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真正守护童真,让角色游戏突破“一条街”的局限,焕发更多精彩可能。

渭南市临渭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园长工作室于5月15日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域外高级研修。培训中,学员聆听了徐则民、陈碧霄等专家关于“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及“自主游戏+STEAM”的专题报告,深入理解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研讨,反思保教过程中“过度干预”等问题,明确教师应成为观察者与支持者,学会放手,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成长。研修活动助力临渭幼教人领会“真游戏”精神,推动品质学前教育发展。

本文强调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尊重理解孩子,通过观察、反思读懂儿童需求,提供适时适宜的指导。教师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教育实践与思考结合的能力,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同时,保教管理应激发教师善意与潜能,创设支持性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终,通过教师的专业精进与温暖传递,实现让孩子今天快乐、明天幸福的教育承诺。

“安吉游戏”因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获教育部肯定并全国推广。海尚明城幼儿园作为上海市实验园,在四级实践机制下结合宝山陶行知教育特色,开展为期三年的项目研究。2021年5月18日,项目阶段调研活动举行,市区教育部门领导、专家及幼教代表80余人参与。通过圆桌研讨、专家引领及游戏现场观摩,围绕儿童立场的环境创设、教师观察解读能力提升、陶行知思想与游戏融合等议题深入交流,推动教师在“放手游戏”中重新认识幼儿,促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区域经验提炼,持续助力幼儿全面成长。

文章探讨幼儿园游戏后“交流与分享”环节的现状与反思。作者指出,教师常以成人思维主导活动,预设教育目标,却忽略幼儿自发交流的愿望。理想的交流应回归儿童本位,鼓励孩子自由表达游戏中的体验与计划,教师作为倾听者,从中了解幼儿所思所想,延续游戏快乐,并为后续活动提供支持。这一转变能使分享更贴近孩子需求,提升活动趣味与实效。

本文以安吉游戏为例,探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在于伦理关怀。作者步社民教授指出,安吉游戏以“爱”为基础,构建了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生态,将游戏权利彻底归还儿童,实现了教育从成人主导向儿童本位的根本转变。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幼儿的思维品质与合作能力,更通过“放手—观察—发现”的循环,建立起师生间平等、滋养的关系。安吉经验表明,真正的教育质量离不开以尊重与信任为核心的伦理之光,唯有在全社会形成“爱的生态”,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与儿童生命的丰盈成长。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举办“基于观察的识别与支持”园本教研活动,聚焦幼儿情绪调控能力发展。活动通过盲盒抽取明确观察维度,教师运用多种工具记录幼儿语言、表情和动作,分小组采用关键事件、时间取样及量化数据分析方法深入识别情绪行为。研讨结合政策文件,借助多媒体技术细致解析幼儿情绪变化,发现细节差异,推动教育反思。活动后通过专题汇报与教师访谈共享经验,强调持续观察与倾听儿童的重要性,提升教师专业识别能力,实现更科学的教育支持。

本资源为幼儿园五大领域公开课全套资料,包含视频、PPT课件、教案及音乐等,以32G云盘形式提供。内容涵盖小、中、大班各年龄段,涉及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领域,包括《好听的声音》《谁和谁好》《消防员叔叔了不起》等经典课程,以及《唱唱我的名字》《好男儿当自强》等音乐活动。另附赠各地优质课近百课时,适合幼儿教师参考使用,助力教学能力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回顾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改革从分科教学走向综合课程,逐步重视幼儿主体性,倡导游戏与课程融合,并推动幼儿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近年来,课程改革进一步聚焦实效,关注幼儿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冯教授强调,课程改革需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不断反思、调整方向,扎实前行。

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针对疫情后幼儿园保育工作提出专业指导。她强调健康是学前教育核心,疫情警示需强化“预防为主”理念,落实传染病防控三大法宝: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晨检与日常观察、规范消毒通风、培养幼儿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 through 营养运动规律生活。教师应将防疫经验融入日常保育,完善应急预案,实现专业防控,同时创新家园共育,共同守护幼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