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随笔:聊聊幼儿园里的“做操”这件事
文章反思当前幼儿体育活动中“练球”多于“玩球”的现象,并聚焦幼儿园“做操”环节的实践困境。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操节活动追求整齐划一和形式创新,却忽视儿童的真实兴趣与参与感。通过自身教育实践,提出从成人主导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让孩子参与动作设计、音乐选择等过程,使操节成为孩子喜爱并主动投入的活动,避免“认认真真干傻事”的形式主义,真正实现教育价值。

文章反思当前幼儿体育活动中“练球”多于“玩球”的现象,并聚焦幼儿园“做操”环节的实践困境。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操节活动追求整齐划一和形式创新,却忽视儿童的真实兴趣与参与感。通过自身教育实践,提出从成人主导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让孩子参与动作设计、音乐选择等过程,使操节成为孩子喜爱并主动投入的活动,避免“认认真真干傻事”的形式主义,真正实现教育价值。
2021年7月23日,以“儿童·游戏·质量:开启学前教育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学前教育圆桌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聚焦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与边界、游戏与课程融合、游戏推动学前教育变革等议题,旨在保障儿童游戏权利、提升游戏质量。会议汇集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教研交流,吸引了全国5000余名幼教工作者在线参与,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
黔东浅变质碎屑岩区以发育小型地质灾害为主,但剑河雷打塘与榕江崩坡塘两处历史崩滑堰塞湖遗迹规模巨大,相距仅66公里。两地均发育于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凝灰质板岩地层,具有先崩后滑的复合型特征,崩滑体积均超百万立方米,形成机制相似但堆积特征有异。雷打塘堰坝保存较好,崩坡塘则因冲刷形成“十里干溪”伏流景观。这两处保存完整的大型古滑坡与堰塞湖遗迹,在国内罕见,对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成因与防灾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园管理规范与教育质量。新《规程》注重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明确并细化了多项制度要求,如晨午检、用药安全及教研制度,使管理更缜密。同时,新规提升了幼儿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突出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核心任务,强化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职责,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心理健康与个体差异,严禁“小学化”倾向,以保障幼儿快乐成长与终身发展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从国际比较视角出发,解读《指南》标题关键词、颁布目的与实施原则,重点分析健康领域内容,并结合幼儿园实例探讨语言与社会领域的实践应用。文章还汇总多位专家观点,涵盖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幼儿游戏观察、美育价值、入学准备、教师培训及课程设计等热点议题,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国家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制定的重要文件,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强调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整体发展,重视游戏与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避免超前教育和机械训练,保障幼儿快乐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文章强调,“幼儿为本”是核心,要求尊重幼儿权益与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指出其实施需良好工作环境支持,避免孤立化与绝对化。“师德为先”是灵魂,将职业道德置于首位。“能力为重”凸显专业化保教实践与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终身学习”则要求教师持续优化知识结构,适应教育改革。四大理念共同指引教师在多元化社会中秉持正确教育观,促进幼教事业人本化、专业化发展。

杨东平教授指出,当前教育“内卷化”愈演愈烈,表现为全民性、低龄化的择校竞争与学历军备竞赛。其症结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阻,学校等级化、掐尖招生及资本介入加剧了资源失衡。同时,课外培训制造焦虑,扭曲教育本质。破解之道在于推进公办学校均衡,落实教师流动,严控择校与资本扩张。家长应摒弃短期功利,尊重孩子个性发展,以幸福而非学历为教育目标。教育需回归公平与多元,培养能适应未来、自我实现的个体。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首届圆桌会议在成都召开,聚焦“儿童·游戏·质量”主题,探讨游戏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中的核心作用。会议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情绪调节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专家强调,幼儿园需优化游戏环境,从物质设置与互动过程两方面提升质量;教师应敢于放手,观察并支持幼儿自主探索,通过反思促进幼儿元认知发展。同时,应尊重儿童视角,将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学前教育迈向优质内涵发展新阶段。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幼儿健康安全,请家长配合做好常态化防疫工作。关注疫情动态,如实上报信息,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注意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关注冷链食品安全,烧熟煮透生鲜食材。同时,配合园所健康监测,加强家庭防护意识,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与均衡饮食。引导孩子了解病毒知识、正确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手触眼口鼻,并加强体育锻炼,共同筑牢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