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珍如老师设计的《彩墨画:胖胖熊减肥》活动,以流行话题"减肥"为切入点,结合幼儿兴趣设计玩色游戏。活动通过儿歌引导幼儿脱离范画,自主创作胖胖熊减肥的形态,并创新运用宣纸揉皱、双面刷色的彩墨技法,利用肌理效果呈现神奇画面。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幼儿想象力、激发玩色兴趣、建立良好绘画常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从线描造型到创意表现,最后通过魔术般的染色过程提升趣味性。活动充分尊重幼儿天性,将艺术表现与游戏结合,使用宣纸、水彩等材料,让幼儿在"画-揉-染"的体验中成为创作主体,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美育效果。

温州七幼陈翔老师设计了一节以“蜡烛滴画”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安全探索中认识蜡烛的排水性。活动以小熊过生日为情境,通过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尝试用蜡烛油和蜡笔创作,再用黑色颜料覆盖,观察蜡油与水粉颜料的排斥效果。教师准备了蛋糕模型、示范画等教具,强调安全操作步骤。幼儿在两次实践中,既掌握了蜡笔与蜡烛油的排水特性,又体验了玩色乐趣,最终完成主题作品《小熊的生日礼物》。活动融合科学认知与艺术创作,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温州五幼柯三苗设计的《大班陶艺教案:好玩的泥板》活动,旨在通过多元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活动目标包括:引导幼儿使用牙签、瓶盖、麻布等工具塑造泥板形象,鼓励自由创作并注重工具安全使用。准备环节配备泥工板、陶艺工具及多媒体设备,结合幼儿已有擀泥经验展开教学。教师以"擀面条"为切入点示范技法,巡回指导幼儿完成团圆、压扁、擀泥等步骤,并收集其创作构想(如手提包、手机等形象)。创作阶段幼儿可自主选材或合作,教师强调安全规范并提供个性化辅导。最后通过幻灯展示作品,组织幼儿讲解设计意图,评选优秀作品并陈列于泥工区,促进互动评价。活动融合技能训练与艺术表达,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

温州七幼陈翔老师针对传统幼儿园绘画活动临摹单一、限制创造力的问题,设计了一堂以线描写生为核心的美术课。活动通过观察真实花瓶引导幼儿掌握写生技巧,将京剧脸谱元素融入花瓶装饰,鼓励用密集线条自由创作。课程分五个环节:以脸谱导入激发兴趣,示范花瓶结构写生方法,指导幼儿用几何图形组合绘制,创新性地将脸谱五官与线描结合装饰花瓶,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强化成就感。该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合观察、想象与表现,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艺术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使美术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开放性。

温州五幼张拉拉设计的陶艺活动以“有趣的泥巴”为主题,旨在通过陶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兴趣。活动结合陶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幼儿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魅力,并通过局部展示拓展想象力。教师以互动提问、实物触摸和分组装饰等形式,让幼儿在自由表达和动手实践中体验陶艺乐趣。活动层层递进,从图片欣赏到实物操作,培养了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不足之处包括准备不够充分、图片素材有限等,建议补充陶罐制作过程视频以丰富内容。整体活动氛围和谐,实现了艺术教育与快乐体验的结合。

温州五幼分园黄金丹老师设计的陶艺活动《美丽的树》通过趣味互动引导幼儿感受树木形态。活动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以"变变变"游戏鼓励幼儿用身体模仿树干姿态;随后指导幼儿运用搓条、捏接等泥塑技巧制作树干,并添加树枝与拾取的落叶装饰;最后通过作品展览会深化环保认知。该教案注重多感官体验,将户外观察、肢体表达与陶艺创作相结合,既锻炼幼儿的泥塑技能与想象力,又在集体创作中培养自然审美情趣。活动材料简单易得(陶泥、落叶),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3-6岁儿童在玩泥过程中理解树木形态特征。

张育媚老师在温州五幼开展的“陶器欣赏”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欣赏千姿百态的陶器造型和美丽图案,培养其审美能力。活动前,教师布置了“陶器展览”,准备图片和录像资料。活动中,幼儿通过参观展览,观察陶器的不同造型(如细长、敦实、光滑或带棱角)和图案(对称、古朴或装饰花边),并互动讨论。教师还播放陶器制作录像,介绍传统工艺的流程,鼓励幼儿学习艺术家的创作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美的形状和花纹,延伸审美体验。活动通过视觉观察、互动讨论和实践认知,激发幼儿对传统陶器艺术的兴趣。

本文介绍了以“花儿朵朵”为主题的剪纸艺术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引导幼儿掌握累加剪纸技法。活动从欣赏库淑兰剪纸作品和《蝴蝶飞》入手,分析花纹层次与色彩变化,帮助幼儿理解累加剪纸中图形叠加、位置与层数差异带来的艺术效果。幼儿运用折剪、画轮廓等方法创作多层花瓣花朵,并将作品布置于《三只蝴蝶》背景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活动注重工具规范使用和环保意识培养,将剪纸技能练习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160字)

本次活动以绘画大熊猫为主题,通过观察图片、示范讲解和游戏互动,帮助幼儿掌握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绘画技巧。活动开始,幼儿模仿大熊猫动作进入教室,随后观察大熊猫吃竹子、玩耍的画面,了解其黑白相间的体态特征。教师示范绘画步骤后,幼儿自主创作,并发挥想象画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作品完成后,通过评选、组合和讲述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大熊猫钻圈”游戏结束,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并延伸至爱护大熊猫的情感教育,鼓励幼儿带动家人共同保护这一珍稀动物。活动融合美术、语言、运动等多领域目标,寓教于乐。

本次活动以废旧物品制作螃蟹为主题,旨在激发大班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环保意识。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特点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制作螃蟹,难点在于掌握身体与脚的连接技巧。通过观察蟹塘、讨论材料、动手制作等环节,幼儿运用快餐盒、瓶子等材料创作出形态各异的螃蟹作品。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更强化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延伸环节将材料投放到美工区,持续激发创作热情。活动效果显著,幼儿在快乐创作中体验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有效提升了资源节约意识。(1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