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精彩励志故事(三)
一名学生因怕麻烦老师而不敢提问,老师发现后用油灯作比喻:点燃多盏灯不会减弱第一盏灯的光芒,正如分享知识不会减少自身所得,反而带来快乐。老师鼓励学生随时请教,强调知识通过交流得以增长。文章指出,请教是进步的阶梯,家长应引导孩子勇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书本、同学还是师长,请教能拓宽知识面,促进成功。故事启发我们:分享与请教是成长的双翼。(160字)
一名学生因怕麻烦老师而不敢提问,老师发现后用油灯作比喻:点燃多盏灯不会减弱第一盏灯的光芒,正如分享知识不会减少自身所得,反而带来快乐。老师鼓励学生随时请教,强调知识通过交流得以增长。文章指出,请教是进步的阶梯,家长应引导孩子勇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书本、同学还是师长,请教能拓宽知识面,促进成功。故事启发我们:分享与请教是成长的双翼。(160字)
一位年轻人在人生巅峰时突患白血病,陷入绝望并拒绝治疗。某日,他偶遇一位双目失明却怀抱镜子、乐观弹奏乐器的老人。盲人解释镜子承载着对复明的希望,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深深触动了年轻人。他幡然醒悟,重返医院勇敢面对痛苦的治疗,最终康复。故事揭示:乐观心态与坚定信念是人生至宝,唯有保持坚强才能掌控命运之舟。文章通过盲人与病患的对比,诠释了困境中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1796年,19岁的高斯在哥廷根大学完成导师布置的数学题时,意外发现第三道题是要求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作正17边形。尽管毫无头绪,他仍彻夜钻研,最终成功破解。次日,导师震惊地告诉他,这道题是困扰数学界两千年的难题,连牛顿、阿基米德都未能解决。高斯坦言,若提前知晓题目难度,或许无法完成。故事揭示:孩童常因无畏而突破极限,成人应避免将畏难情绪传递给孩子,而应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建立自信。该文由高唐县崇文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转载。
本文通过多个寓言故事,向学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从“土拨鼠哪去了”提醒学生不忘初心,到“鹅卵石与钻石”强调知识的潜在价值;从“老鹰和屎壳郎”告诫不要轻视他人,到“生金蛋的鸭子”警示贪心的后果。此外,文章还通过“鹌鹑和她的孩子们”“孔雀的悲哀”等故事,分别阐述了自立、知足、谦逊、诚信、互助等品质的重要性。最后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点明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这些故事生动形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
为贯彻落实保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腾冲市于4月25日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学前课程故事)复赛,100余名教师参与。10位选手围绕儿童真实学习经历,以课程缘起、实施与反思为主线,生动分享了《遇见芭蕉》《“趣”造纸》等特色课程故事。活动设置现场答辩环节,评委针对性提问,深化课程理念探讨;学科中心主任杨晓红作专业点评,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比赛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深化了对儿童学习与课程关系的理解。(160字)
为贯彻落实保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腾冲市于4月25日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学前课程故事)复赛,100余名教师参与。10位选手围绕儿童真实学习经历,以课程缘起、实施与反思为主线,生动分享了《遇见芭蕉》《小菜园·趣种植》等课程故事。活动设置现场答辩环节,评委针对性提问以考察教师课程理念;学科中心主任杨晓红作专业点评,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优化课程支持。最终市一幼李珮、二幼何树香获一等奖。比赛深化了教师对课程与儿童关系的理解,助力教育经验积累。(160字)
2023年3月31日晚,教育科学学院在音乐厅举办第八届讲儿童故事大赛决赛,旨在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比赛通过《鸭妈妈找蛋》《狐狸和乌鸦》等10个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带领观众重温童年美好。参赛者们以精彩表演展现了对故事内涵的深刻理解,评委从普通话、动作流畅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强调活动对师范生综合培养的重要性。最终《鸭妈妈找蛋》获一等奖,《狐狸和乌鸦》《小懒熊的信》分获二等奖。活动为师范生搭建了专业实践平台,助力未来教学能力提升。(160字)
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孙婧老师的教育叙事为例,生动记录了小班幼儿在滑梯下自发开展"蛋糕店"角色游戏的完整过程。教师通过持续观察、一对一倾听和材料支持,见证了幼儿从简单模仿过家家到自主创设蛋糕店的主题深化过程。文章展现了幼儿如何将生活经验迁移至游戏,逐步发展出角色分工、情节创新等能力,体现了"相信儿童"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分析游戏进阶的三个阶段,总结出材料投放"可得可及"、情节推进追随兴趣、放手幼儿合作交往等支持策略,印证了幼儿作为主动学习者的巨大潜力。该案例为如何通过观察倾听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提供了实践范本。
李孟婷,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幼儿园一级教师,从教8年始终坚守幼教一线,以专业理念陪伴幼儿成长。本文通过四个教育故事,展现其"爱是行动"的教育哲学:面对家长误解时坚持分离对待,用细节沟通重建家园信任;捕捉"柳絮游戏"的童趣瞬间,共享纯真快乐;巧用表扬机制改善小班离园秩序;以"奶酪棒"引导情绪调节,见证幼儿成长。作者认为教育是"越分享越丰盈"的过程,在平凡点滴中收获幸福,愿继续做幼儿成长的"营养师",用爱与专业为童年积蓄力量。文中三篇获奖论文体现其教研结合的专业追求。
**摘要内容:** 北京市丰台第六幼儿园教师王诗凝记录了一场幼儿自主探索的“造船工程”。孩子们利用废旧水瓶等材料,通过分组合作、反复试验,完成了从设计、制作到测试改造的全过程。活动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如船体粘合不牢、浮力不足),并通过讨论与实践(如合并船体、加厚结构)逐步解决。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绘画表征与对话,引导他们探索浮力与重量的关系,并鼓励寻找替代材料拓展游戏。案例体现了幼儿在兴趣驱动下的深度学习,展现了坚持、合作与创造性思维等宝贵品质。教师抓住教育契机,以支持者角色推动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经验,彰显了“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