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
以爱为底色,
秉持一颗教育之初心。
心守一抹阳光,
静待一树花开,
奔赴一场盛大的教育之约。
最悦耳的声音,是家园同频的回响。最优质的教育,是家园携手的共育。大班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期,也是幼儿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重要时期。为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科学的衔接方法,助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有效实现家园共育。永小附属幼儿园4月11日下午举行了以“丝滑过渡 轻松应对”为主题的大班幼小衔接家长沙龙。
带着一份期许,怀揣着一份信任,家长们如约而至,有序签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了本次家长沙龙活动。
基于第一期的调查问卷和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我们对家长沙龙的传统讲座模式进行创新,以家、园、校三方联动的沙龙活动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探索,共同梳理家长的困惑,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永庆道小学曹雅静校长
永庆道小学韩竹影书记
永庆道小学岳洁主任
永庆道小学程钢老师
永庆道小学钱金老师
永庆道小学闫静老师
永庆道小学附属幼儿园赵春华园长
永庆道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全体家长
讨论
在活动中,很多家长提出了关于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下的困惑:
1学习方面
学习适应:担心孩子能否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节奏变化,如上课时间变长、有书面作业等。
学习成绩:忧虑孩子在新环境中的学习成绩,害怕孩子跟不上课程进度,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习惯:着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专注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不知如何有效引导。
2社交方面
结交朋友:担心孩子能否在新班级中与同学友好相处,交到新朋友,怕孩子被孤立或受欺负。
师生关系:忧虑孩子能否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害怕老师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过于严厉。
3生活方面
生活自理:担心孩子在学校能否自己照顾好自己,如穿衣、系鞋带、上厕所等,怕孩子因自理能力差而尴尬或不便。
作息调整:着急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担心孩子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好,影响学习和身体。
4校园安全
对校园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有担忧,害怕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
5心理方面
情绪变化:关注孩子进入新环境后的情绪变化,担心孩子会出现焦虑、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不知如何帮助孩子排解。
对于家长们的困惑和焦虑,看看小学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韩书记:
结交朋友:培养社交技能,提前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社交技巧,如礼貌用语、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等;角色扮演不同社交场景,让孩子学会应对方法。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团,增加交友机会;家长也可组织小型聚会,邀请同学到家里玩,增进孩子间的了解。教导应对问题,告诉孩子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
师生关系:鼓励积极沟通,引导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需求和想法,如没听懂、身体不舒服等;家长也要常和孩子交流学校生活,鼓励孩子分享与老师相处的点滴。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定期与老师交流孩子情况,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同时也从老师处获取建议,配合学校教育。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告诉孩子老师是帮助学习和成长的人,要尊重老师;若孩子觉得老师严厉,引导孩子理解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大家进步。
岳主任: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远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以数学学习为例,强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重点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其感受数学的奇妙与乐趣,而非单纯聚焦数数和计算。可以把数学贯穿在生活中,比如去超市购物,这是很好的一个教育契机。其实不需要太过多的去教授小学的内容,把学习贯穿在生活中,太硬式的教授孩子容易起反作用,主要在幼小衔接这一块要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让他们对小学感兴趣,有好的交往能力,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打下基础。
程老师:
生活自理:提前技能训练,在入学前几个月,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从旁指导,逐步培养自理能力;通过比赛、游戏方式激发孩子兴趣,如穿衣比赛。强化训练与鼓励,入学初期,每天提醒孩子回顾学校生活中自理方面的事情,做得好给予表扬,不足的地方一起练习改进。
作息调整:提前调整作息,入学前1 – 2个月,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孩子起床、睡觉、学习和活动,让孩子生物钟提前适应。营造睡眠环境,晚上固定时间关灯,保持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早上设定有趣的闹钟,逐渐叫醒孩子。建立睡前仪式,如睡前半小时阅读绘本、听轻柔音乐,帮助孩子放松身心,快速入睡。
钱老师:
安全问题:我们实行1530安全教育,每月都有安全演练,入学前给孩子讲解校园安全知识,如不攀爬栏杆、不在楼梯间追逐打闹等;和孩子模拟一些意外场景,教导应对方法。了解校园安全措施,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讲座和开放日,增强对校园安全的了解和信心。
闫老师:
心理方面:家长不要把焦虑情绪带给孩子,要关注与倾听,每天留出专门时间和孩子聊天,观察孩子表情、行为,耐心倾听孩子分享学校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情绪表达引导,教孩子识别不同情绪,如开心、难过、生气等,并鼓励用语言表达出来;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情绪管理,给孩子树立榜样。提供心理支持,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给予拥抱、安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性、阶段性的教育过程,并非仅局限于大班阶段的短期任务。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小班时期开始,我们幼儿园便围绕幼儿的全面发展逐步构建培养体系。小班开始就注重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生活奠定基础;在社交礼仪方面,致力于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与礼仪规范,助力其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大班则聚焦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品质等的培养,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赵园长介绍了大班围绕”幼小衔接“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到每月有不同的主题活动,便于孩子了解小学,与小学接轨。
1.在主题活动方面,我们深度贯通:5月份的《探秘小学》、6月份的《再见幼儿园》系列活动,让幼儿深度参与体验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
2在区域活动中,班级语言区投放了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益智区投放各种棋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直观感知棋子移动与数字的组合关系,体会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
在热烈的讨论中,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三方逐渐达成共识:
幼小衔接并非某一方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家园校紧密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长应怀以平常心,摒弃焦虑与盲目,依据孩子自身发展特点,从身心、生活、社会与学习等方面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帮助孩子调整日常作息,还是锻炼其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为孩子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加强合作,建立清晰的双向教研制度。通过双向教研,幼儿园教师能够明确小学的学习习惯与规则意识要求等,有效调整教学内容;小学教师能够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丰富并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积极将家长纳入幼小衔接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家、园、校三方合力的幼小衔接态势,丰富幼小衔接工作内涵。当家长看到幼儿园和小学积极合作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时,会更加明确自身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三方携手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活动最后,永庆道小学曹校长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活动的意义,并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转折点,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她希望未来能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有效的衔接模式,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丨齐亚男
审核丨赵春华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唐山市路北区永庆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