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游戏部落”里的一日生活建构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游戏部落”里的一日生活建构

“游戏部落”里的一日生活建构

摘 要“游戏部落”里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思考一日活动和课程实践的关系,以“儿童视角”重新建构环境、时间、材料、学习方式和师幼关系,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进一步推动幼儿深入开展游戏活动。

什么是“一日生活”?以前的教师认为:日生活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日生活是认真组织活动,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日生活是作息时间表里需要开展的所有活动。安排好的计划、安排好的游戏、安排好的课程、安排好的环境,幼儿坐在教室里统一排队、洗手、吃饭、午睡、上课,这样的一日生活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育家仓桥物三提出:“幼儿全然感觉不到自己在被诱导着、被指导者,其生活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如流水一般一天天地度过。”我们觉得,一日生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以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渗透了教育,就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淌。像水一样的生活,像水一样的教育,无色无形,却处处都有目标、处处都有教师隐藏的“小心思”,看似无形却有形,让幼儿感觉不到是在学习,而是在另一个“家”过自己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12年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以下简称“正则幼儿园”)开展“游戏部落”的实践研究,认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样态,肯定不是组织一个活动或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片段的扩展,它应该是整体的、系统的重构,这就一定要对“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构架进行追问和思索。我们把办园目标与《指南》融于一体,转换对儿童的认知,创设真正属于幼儿的“游戏部落”,让幼儿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并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玩”我们将以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的一日生活,变革成以游戏、生活、儿童为中心。我们把教室搬到操场、把自然放进场馆、把情趣融入区域、把学习植根生活,始终以“儿童视角”来审视环境,材料如何更适合幼儿。我们将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来预判、观察、分析、回应、反思、调整,不断支持幼儿、成就幼儿,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我们取消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大量搜集幼儿游戏的“证据”,开展大组或小组思维共享活动,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进一步推动幼儿深入开展游戏活动。

现在,我们认为,“游戏部落”的一日生活不但是幼儿在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更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整个过程,幼儿的学习悄然发生,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的一日生活才真正符合“游戏部落”之意,生态、原始、本真关注幼儿感受和体验,追随幼儿自然而然的样子。在这样的理念背景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件事:

一、重创有呼吸感的空间

为了让幼儿能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探究,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把幼儿园室内、室外、墙面、地面按照“儿童视角、居家风格”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12年间,我们还原生活场景,注意场地选择、范围划分、路线清晰、动静分开,同时考虑到安全、光源、水源等问题,并随着节气、节日及儿童的需求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了 100多个游戏部落,如小书房、小厨房音乐角、美工坊……真正做到了让空间灵动起来,将幼儿园变成一个充满无限探究可能的地方。

二、重塑有自由感的时间

一个充满选择的“游戏部落”,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有着思考。10 多年前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只有早操晨谈、集体教学活动等内容,几乎没有真正让幼儿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做主的时间。10多年后,经过 11次的调整修改,我们审思、整合以前硬性的、碎片化的作息时间,变革形成正则幼儿园“日生活”新样态,包括晨谈、游戏分享、过渡环节游戏活动等。教师提供游戏区范围,一天4小时的游戏时间由幼儿自由安排,可以在户外、在室内,也可以在场馆里,到哪里玩、跟谁玩、怎么玩,从小班幼儿刚入园的“室内或室外”1小时游戏计划制订,逐步过渡到中班幼儿的“室内+室外”4小时游戏计划制订,再到大班幼儿的“室内+室外+场馆”日游戏计划制订,个别班级甚至尝试了游戏的周计划和月计划。每个幼儿自己计划和安排,逐渐有了计划意识,学会了规划和时间管理。按照幼儿每天在园 480 分钟计算,变革前,幼儿只有 18%的自主时间,82%的时间都是教师高控的;变革后,幼儿有 98%时间自主安排,从高控走向自主,时间不再是机械式的,而是鲜活、有意义的,也真正让时间“流淌”了起来。

三、重研有自然感的材料

有了100多个游戏部落,如何把知识与技能隐藏在这些区域和材料里?材料如何摆放能方便幼儿、吸引幼儿?……从幼儿发展的图式、图式群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与规律出发,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已有经验,并与季节相连、与生活相融、与时代结合,我们将材料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基础类材料。这是各个区域游戏开展最基本的材料设备,如柜子、篓子、沙发、地垫、台灯笔、纸等。

二是任务类材料。这类材料蕴藏着教学目标及意图,如步骤图、任务卡、小实验、拼图、拿取回收规则等。

三是支架类材料。这类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能暗示、引导或支持幼儿深入探究,如工具书名画欣赏、名曲欣赏等。

四是自然类材料。这类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物品,没有固定的指向性和具象性,可以不断地分割、重组,也可以和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如沙子、鹅卵石、树叶、松果等。

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幼儿获得从外往内“吸”的过程;幼儿操作材料、创新游戏,将自己的经验认知“呼”出来,完成自由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一“吸”一“呼”间,“游戏部落”里的材料变得更具生命力。

四、重探有体验感的活动

要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感,让“游戏部落里的生活成为幼儿自己的生活,教育与生活变得密切相连,幼儿便会忘记自己是在幼儿园,不再是每天机械地按规定完成任务,而是能够自由自主地去选择、去探究、去发现,真正实现如下四点:一是儿童知晓,即幼儿能提前知晓一天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要求。活动前,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游戏范围准备材料、设想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二是儿童发起,即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都由幼儿发起。当然,幼儿发起的活动也分必选和自选,如“任务卡”就是每个幼儿必选的,但“去哪玩、跟谁玩、怎么玩”则是让幼儿自主选择的。三是儿童参与,即幼儿全体参与。幼儿在名类游戏活动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调动自身的每一处感官,在操作、合作、交流、思考中获得学习与发展。

四是儿童决定,即活动的拓展或结束由幼儿决定。活动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留下学习探究足迹,与同伴交流分享、评价,从而决定游戏是增加新的元素继续开展,还是重新开始。

五、重建有陪伴感的互动

教师给幼儿最好的礼物是有意义的真实陪伴但陪伴并不是只陪不做,而是要在心里精心准备。在一日活动中,“不做”是不要随便打扰幼儿,不要替幼儿做他们自己要做的事情;陪伴是在现场观察并给予幼儿支持。通过“活动前–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材料;活动中–观察倾听与记录;活动后–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能跟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适时陪伴,及时提供资源或方法。而这个互动的源泉来自师幼共同度过的很多时刻,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真正自然连接,这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回头看走过的 12年改革历程,我们更加坚定: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坚持“儿童为本”,相信他们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以欣赏的态度“放手”,尊重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倾听不断发现,了解他们的特点,找到他们发展的差异和规律;通过陪伴回应、思维共享、支持拓展,让他们踩着自己的发展节点创造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游戏。

12 年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问“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每一个教育行为,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明其所向、知其所往”教师的思想在不断精进,从实践者到思考者,从无序探索到系统反思,学会了观察,也学会了心、脑、手合一,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

“一日生活”的“活”是“活”到儿童的天性上去,让儿童成为自由的探索者;是“活”到儿童的生活中上去,让儿童在真正的生活中去认知、选择、判断;是“活”到儿童的活动方式上去,让儿童成为快乐的游戏者。在这样的“一日生活:中,儿童的经验在自我建构、知识在不断积累能力在逐步发展,这是使他们获得终身受益学习品质的有意义的“一日生活”,也是实现他们幸福童年的“一日生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游戏部落”里的一日生活建构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