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绘本丨女性成长丨启蒙经验
全职带娃的生活我干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孩子提供了哪些生命的助力。这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当我在为孩子服务时,更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有益观察,我主要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个维度(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进行实践记录。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观察记录的划分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各领域会相互渗透,但是我觉得不影响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人没有幼教从业经验,相关育儿观察记录和思考意在抛砖引玉,期待评论区有更多的启蒙经验分享。同时,如有个人对教育知识理解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阅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我的全职服务对象:①荔枝:女孩,4岁有余,中班小朋友。②陈皮:男孩,1岁5月有余,刚学会走路还不会说话。
自从十一月中旬以来,陈皮的身体一直表现异常: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烧、嗓子疼轮番袭来,就没几天是让人心情舒畅的。
一开始,几天没见好就跑医院,但是老实说,这种自限性疾病,跑医院也没啥用,孩子还是需要时间自己痊愈。
这两天开始阅读《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直击常见病的护理》,了解了感冒的起因、发展过程、可能的归因,心态也随之佛系了许多。
孩子身体有一丁点不舒服,自己的情绪就会特别不稳定,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对疾病全貌、治疗方案以及护理常识的无知。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应对“疾病风雨”,学习实践的路还很漫长。
荔枝姑姑说,核桃咳嗽流鼻涕她都是给核桃泡澡+食疗,没几天基本就好了。我也想给陈皮泡艾水澡,刚抱他靠近那盆黑不见底的水,就慌得使劲往我怀里蹿,全身上下都写满了抗拒。不过,我试着给他煮甘蔗水、蒸苹果吃,他还挺喜欢。
荔枝呢,自从上了中班以后,身体素质整体感觉好了许多。这也许跟免疫系统的不断成熟有关系,也许跟学校持续开展的“体能大循环”有关系。总之,让孩子多多运动总是有好处的。
最近,晚上都是带陈皮睡,好一阵没有和荔枝一起看书了。
前些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图书漂流』活动带回来的绘本《旅伴》《青蛙与蜗牛》。虽然是草草地过一遍,还是发现了一些阅读上的问题。
①很多生字是不认识的。例如:耀、峦、锭、凑等,占比大概有20%。离真正进入自主阅读的阶段还很远。之前是我的预估太乐观了,亲子阅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②对很多词语的含义是不了解的。例如:拽紧、强盗头子、神明等。碰到还能解释的,我会顺带给她讲讲,我自己理解也很模糊的,我都会告诉她,等你学会拼音,你可以自己查字典。
③情感类的绘本更有吸引力。两本书一起读就能发现,荔枝更喜欢讲父子情的《旅伴》。我问她:你为什么更喜欢《旅伴》?荔枝回:因为更搞笑。我继续追问:“哪里让你觉得搞笑?”荔枝:……(还说不出所以然)。
①识字不是目的,孩子喜欢,能主动拿起书看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她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②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很好地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及时的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可以打造主题式阅读。
③比起对词义的理解,我更关注的,其实是孩子的复述能力。不过,在输出方面,我们做得都不好。读完一本书,荔枝可以扒拉出很多细节,但是这些点都很分散,整体的逻辑能力还是很欠缺的。
自从二胎以后,家里妥妥的变成了“少林对武当,哭声对喊叫”!
曾经我一度对荔枝感到歉疚,觉得自己总是在带陈皮,忽略了她。还好全职带娃的生活,弥补了一些以前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一方面是更多地观察和了解到了荔枝的成长情况,给了她更多的温柔、倾听和陪伴。另一方面是拉近和调和了她和陈皮的关系,他俩相处起来更亲近和融洽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没有全职带娃以前,我感觉家里的亲子氛围就不太好。尤其是荔枝和陈皮之间,两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几乎没有什么互动。全职带娃以后,我提出的第一个改造意见就是添置一个沙发,把客厅重新进行了布局,让他们能有更多的场景一起活动。
最近,放学以后我一个人带他们俩玩,也刻意制造很多的机会,采取一些共同行动,拉近他们的距离。比如:让姐姐和弟弟一起坐扭扭车,一起荡秋千,一起滑滑梯,一起看风景;让姐姐带弟弟走阶梯,拉弟弟上坡,给弟弟读绘本,教弟弟学说话……可以明显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亲近了许多。
前两天在小区玩耍,有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莫名其妙冲过来就打陈皮,陈皮一下子摔倒在地,大哭不止。
荔枝和她的两个小伙伴见状,立马对那个小男孩进行了“围攻讨伐”:“你为什么要打我弟弟?”“你再打他我们就打你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听着她噼里啪啦输出一大堆,看起来颇有一番大姐大的架势,令人不悦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
前两天刷到朱丹分享自己女儿一年级学习的视频,其中,提到了一点有关数学认知的建议:口算一定要慢慢培养起来。
朱丹提到,因为幼儿园基本上大家20以内的数字都会算。一年级入学四个月的时间,学校里面其实口算的速度,已经要求提上来是5分钟要达到80道题目,且既要有正确率又要有速度。建议最后,她补充说:“这不是卷,这是告诉大家一个进度,最好能稍微准备一下。”
最后一句话,我觉得挺实在。数学学习始终是连续的,是有迹可循的。想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我有时候给荔枝做按摩,听她从1数到100,还会存在跳跃——例如,有时候会从89就数到了100。
虽然她每天有在解锁思维课,但是我跟她爸爸都没有陪着她一起看。关于她学到什么进度,没有搞懂的点在哪,这些我们都是不知道的。
我也知道每天全程陪着,显然不现实,也完全没必要。但是如何能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或者有误区的点,并帮助她进行调整和强化,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一点,还得想想怎么办。
在画画方面,我几乎没有对荔枝进行过引导。主要原因是我和她爸爸都不擅长画画,也没有想过要往这方面去培养她。完全是一种放任不管的状态,她喜欢就自由涂鸦,不想涂写也不强迫她。包括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些画画任务也是应付交差。
从我这么多年对她的观察,我没有发现她有画画敏感期的表现,也没有发现她有绘画方面的天赋。相反地,她对画画极其没有耐心。要么涂了几笔不想涂了,要么就是觉得自己不会画、画不好。
“到底怎样才能好好做?”我每次都气得要吼她。由此联想到以后辅导作业可能发生的情形,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她也跟我提过想去上绘画课。但我问她,你为什么想上绘画课,她说因为XX和XXX都在上绘画课。我当然没有同意,后面她也没再提过。
前几天她说想去看皮影戏,后面又说想去大芬油画村画画。她的这种不断变化着的“兴致”,我觉得都还不能称之为“兴趣”,还只是一种“跟风”心态。
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带她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逛逛,当然也是好的。
降低物欲的生活,丢人吗?
全职带娃三个多月,我减少了很多个人生活消费。每个月的信用卡慢慢从原来的大几千块,一下降到了几百块。这种感觉,其实还挺爽的,也是体会到了能省钱即是赚钱的快乐。哈哈哈,听起来有没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荔枝爸爸一个人要养全家,省钱确实是无奈之举。但是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原来以前我的生活花费有很多都是鸡肋。
例如:购物用PPD。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别扭,慢慢地开始成为习惯。前几天,我把山姆会员、微信读书会员、思维导图会员等多个会员也都取消了。
凛冬已至,一切从简。降低生活物欲,丢人吗?不丢人。降低生活品质,丢人吗?也不丢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对生活的方式。生活境遇变了,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只要自己过得舒适自在又不会妨碍他人,就没什么大不了。
共勉。
【相关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18
创作不易,点赞,在看,你最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