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过很多人夸赞荔枝(4~5岁)的语言能力很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真诚地表达了对她的认可,尽管这并不能证明什么。
事实上,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因人而异的。
然而,为什么荔枝能得到夸赞?我想正是因为她喜欢说话,小嘴巴常常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再者,她口齿清晰,能把事情有条有理地表达清楚。
也许你会问,荔枝是怎么做到喜欢说话和清楚表达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语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可以肯定,它是一种工具。就像一把菜刀,你得把它放到砧板上用来切菜,时不时还得掏出磨刀石来回刮几下。同理,幼儿语言能力也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我看来,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类似于学习一项技能,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得到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与表达,即口头表达;二是阅读与书写准备,即书面表达。
今天,我们先重点梳理一下倾听与表达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一)
参考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①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②能结合情景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③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教育建议:
①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②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表达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③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比以往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如:因为……所以……;假如……会……;如果……会……。
实践思考:
在与荔枝交谈的时候,一般就她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比如最近喜欢看的动画片,我一般会从几个角度去跟她聊聊:一是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动画片,跟孩子一起试图分析喜欢的原因;二是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引导孩子概述故事的大意;三是就具体某一个情节展开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另外,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使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就更好了。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是做得不太好的。我经常搜肠刮肚想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表达,但奈何知识储备量太少,很多时候我说完了,荔枝会一脸懵然地问我,“妈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但偶尔也有管用的时候。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看她磨磨蹭蹭半天不吞一口,我就跟她说:“这些米饭宝宝在排队等滑滑梯,但是人太多太挤了,他们等得好累哦。姐姐,你可以帮他们加快一点速度“嗖”地一下,就滑到肚子火车站去吗?肚子火车站的小精灵们都饿瘪了……”听到滑滑梯,她一下就来了兴致,开始一勺一勺,把饭往肚子里送。
那怎样才能掌握更多一些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其实,我也在寻找答案。多跟孩子看她感兴趣的绘本绝对是可行的,其它还有待发现和实践。
(二)
参考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①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②会说本地语言,基本会普通话。
③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④讲述笔记连贯。
教育建议:
①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尊重和接纳孩子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见互相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②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实践思考:
荔枝爸爸经常批评我“荔枝喊了你几遍都听不见”,在给予孩子积极回应方面,我的确做得很不好,需要改正。说到我们成人自身的语言,怎样更清楚、简洁地表达呢?最好就是尽量用结构化表达的方式,来进行阐述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三)
参考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①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
②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
③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教育建议:
①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
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合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实践思考:
对于孩子说脏话、粗话这件事情,我们成人往往是很难忍的。怎样处理会更好呢?我的经验就是“冷处理”。
记得有一天,荔枝在说话的时候频繁把“我的妈呀”挂在嘴边,每一句话都要加上这个词,还一脸挑衅地看着你。老实说,真想给她一个耳刮子。
当时我的处理方式首先就是不理睬。可以假装听不见,这样孩子反而会觉得这样的词语索然无味,挑拨不了你的情绪。因为这时候如果我们去严厉批评孩子,正好就迎合了孩子觉得好玩又逆反的心理,反而会加深这个词在她大脑的印象。至于后续可以隔个几天,再跟孩子讲清楚这样的表达是不礼貌的。
其次就是引导她正确的表达方式,同样的应用场景,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她知道,还可以说:天啊 、oh,mygad、天啦噜~~。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为什么对脏话、粗话感兴趣?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大人经常会不自觉说,所以,孩子才会进行模仿和强化,并在跟同龄孩子的互动中不断重复闹着玩。嗯,大人要反思了。
言归正题,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
首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其次,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最后,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
一方面,应通过多种多动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对产生对文字的兴趣,避免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
【预告】明天重点梳理阅读与书写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