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期待的时候,就是做游戏的时候,总是那么快乐又短暂。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游戏,希望大家都能够快快乐乐的度过游戏的时间。“幼师课件网”小编特向您推荐”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找到更多的幼儿园游戏。
导读: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也要考虑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让孩子充分投入其中。选择孩子看到过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投入其中,激发他的情绪,对人际智能的培养才有实际的效果。
人际智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智能,它有助于提高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际智能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与他们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角色游戏是培养孩子人际智能的重要方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慧。游戏中,孩子们的一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要先协商由谁来提担任什么角色,合作什么象征性物品及动作:游戏中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力反映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在玩后面说到的“家里人玩纸偶”的游戏时,父母可以教孩子,他看到的图片就代表了该图片所展示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棒冰的棒子上贴着男人的图片,那就它代表了爸爸,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就要把它看成爸爸,而不是棒冰。
此外,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也要考虑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让孩子充分投入其中。选择孩子看到过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投入其中,激发他的情绪,对人际智能的培养才有实际的效果。
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大的事情就是玩,这其实是幼儿的特点。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的东西,还能够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一天到晚进行的活动是识字、写字、拼音、算术、英语、背诗等,这样宝宝就不会知道小毛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小草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花儿是怎样开的等等。
丢沙包、跳绳、跳房子——这些活动孩子都不曾参与的话,孩子的童年肯定是不完整的,不是一个幸福、快乐和值得回忆的童年,孩子的爱好也会寥寥无几。
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让他多接触大自然,多玩耍。如果你让孩子一天到晚学习是为了实现你“望子成龙”的梦想,而不是以孩子快乐为原则的话,那么只会扼杀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能够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陶冶性格,促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孩子智力开发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总是会看到很多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被爸爸妈妈逼着识字、背诗、学琴,有时候爸爸妈妈还总是抱怨:“这孩子太贪玩,学习起来非常不认真。”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爸爸妈妈把学习理解为向孩子灌输大人们认为重要的知识,那其实就太局限了。
事实上,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但要让他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如何生活。在游戏中学习比单纯的学习效果更好,另外,孩子的天性就是比较爱玩的,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
那么,哪些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有益游戏比较适合孩子呢?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不需要购买那些非常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活动,比方说你和孩子一起进行拍手游戏,和刚学步的宝宝在图画本上进行涂鸦,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都能够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对孩子最有帮助的游戏就是那些可以让孩子任意想象,挑战他学习新技能,让孩子能够积极动脑,就算失败也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游戏。如果看到现在,你依旧不知道要和孩子玩一些什么的话,接下来的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1)猜猜是谁
想一些动物、东西,然后说出一些关键字,或者描述一下这个东西,让孩子来猜。年纪小的孩子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好玩儿,玩累了,也可以选择和孩子换一下,让他编好谜语,然后自己来猜。
(2)神奇的飞毯之旅
可以买一块地毯,然后你和你的孩子做在上面,问他想去哪里,让孩子大胆的说。如果孩子说要去非洲,就问他,“我们去了那里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我们会看到啥呢?”“有什么动物在那吗?”“我们在那边的时候要吃什么东西呢?”
(3)拼图片游戏
从杂志上撕下一张图片,接着再撕成几块,然后给孩子一两块儿。孩子把拿到的图片粘到一张纸上,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把空白的地方画上画。
(4)藏猫猫
把东西藏好,然后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自己去找。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中还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首先是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幼儿玩“小小服装店”的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动。如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挂历,设计组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裁剪组按样裁剪;描绘组进行图案装饰;绣花组再给服装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装真是惹人喜爱。为了节省用料,追求式样新颖、图案美观,他们还找来一些图书作参考,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其它的各种手工制作,科学探索等游戏活动中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再是语言能力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贪玩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它场合中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如各种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诸如老师、父母、医生、营业员以至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及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观察——再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三是运动能力的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栽树”中,通过让幼儿过山洞,过草地,过小桥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跳绳、滑滑梯等形式的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是认知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在认识沉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钥匙、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亲自感受、体验,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是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小百货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赵宇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大爷”来买东西,就赶紧对其他顾客说:“你们能不能先让这位老爷爷先挑选。”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老师,您们平时经常对我们说要尊敬老人,所以应该照顾他。”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得到展现。
六是适应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目的,就要不断的适应发展着的新情况,开拓新领域,玩出新花样。如在“小小理发店”的游戏中,幼儿见顾客很多,就主动增加了理发师,我因势利导组织幼儿 >开了个“小小智多星会”,让他们为进一步扩大理发店的规模和影响多想办法,幼儿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有的说到电视台做广告,有的说画些宣传海报贴出去……这不仅促进了“理发店”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是幼儿适应与创造能力的初步显露。
在游戏中走近孩子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已发生了数不尽的变化……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中的教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自认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目标:要教会“医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要引导“演员”制作节目单;要提醒个别幼儿不要沉迷在一种游戏中……我曾经就带着这样的计划,每天在幼儿的游戏中穿梭,毫无空暇。
瞧,来到“娃娃家”,我“笃笃笃”敲门,非要幼儿发出“请进”的邀请才心满意足;走进“娃娃家”,我不厌其烦地启发幼儿给我让座并说“请坐”,锲而不舍地引导幼儿招待我,说“请喝茶”“请吃饭”;当我要离开时也毫不懈怠,一定要听到幼儿说“再见,欢迎再来”才觉尘埃落定……
到“医院”看病,我也决不放松,始终念着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第一天,我挂号去看感冒,脑子里想着要让幼儿了解“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及时穿脱衣服”;第二天,我假装鼻子出血了,意在指导幼儿知道“危急时刻如何自救”;第三天,我捧着吃坏的肚子来到医生面前,想尽办法诱导幼儿总结出“吃饭前要洗手”的道理;第四天,我告诉幼儿我近视了,以便让幼儿领悟到“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如此日复一日,看似热闹的医院游戏却带给我深深的苦恼:“能想到的疾病我都患过了,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发展幼儿哪些能力呢?”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开始与专家、园长、老教师一起研讨,也开始研读《纲要》。在反复掂量“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自己的苦恼源于错误地把游戏看作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追求即时目标的达成,赋予了游戏过多的任务,结果让游戏变得无味又无趣。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从改变“教师”身份入手,督促自己牢记“我只是幼儿游戏中那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
从“教师”变成“玩伴”,我开始傻傻地坐在桌前,跟着“小老师”学习折纸;我会跟着幼儿的需求去寻找材料,为他们搭建“花车”出份力;我也会悄悄地告诉“医生”身体里的“秘密”……最关键的是,我不再按照自己的计划“指手划脚”,而是跟着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摸奖、卖手机、开科技馆、造南浦大桥、遨游太空、举办中国博览会、召开南西奥运会……
游戏中的我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只是和以往带着清晰的目标介入幼儿的游戏相比,我拥有了一份只有“玩伴”才能拥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尽情体味职业乐趣,不再试图统领和掌控幼儿整个游戏过程,使幼儿得以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游戏过程。
不过,作为一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我也会在了解幼儿所思所想的前提下,给予一些适当的“回应”:有时会认同幼儿的游戏,欣喜地看着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任其发展;有时会找来一些现成物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时会诱发一些新的游戏情节,以拯救那些“低迷”的主题;有时会组织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原有经验;有时也会当仁不让地传授一些新经验……
从“手把手教”到“让幼儿自主”
以往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我们总是煞费苦心地创设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环境,还找来各种形象逼真的玩具,期待着幼儿能在其中快乐地游戏。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很焦虑,脑海里总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心: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有明显差异,他们能玩得起来吗?假如一些幼儿从来没玩过、不会玩,怎么办?于是,我们常常会捋起袖子手把手地教幼儿玩。我们进入娃娃家,热情地将玩具一样一样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是煤气灶,是妈妈用来烧饭的!”“这是电视机,这里有一个开关,还有两个按钮!”“这是冰箱,想想冰箱可以派什么用处呢……”有时,我们甚至会动用家长资源,比如,请来医生家长穿着白大褂对幼儿言传身教,希望幼儿能在游戏前记住医院挂号看病的程序,学会使用听诊器……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而这些行为的用意是教师不想看到游戏现场因幼儿缺乏经验而变得“惨不忍睹”。于是,就有了教师在游戏前执着的示范,希望通过“单刀直入”的方式规避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经过教师“负责任“的透彻讲解,幼儿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变成了“教师的游戏”。
我们开始思量:手把手教幼儿玩游戏,有必要吗?通过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没有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游戏照样精彩。
瞧这边,当一位经验丰富的“顾客”到“银行”遇到一位一窍不通的“工作人员”时,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因此停止。只见“顾客”反客为主,对着“工作人员”吆五喝六,而这位“工作人员”自知是“菜鸟”,便对“顾客”的指挥言听计从,积极配合。他们最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各有所获。瞧那边,“警察”们急着要去执行任务,需要警棍,可事先没有准备,怎么办?有的“警察”一脸茫然地要来求助教师,可也有聪明的“警察”没等教师出招,就找来了塑料萝卜,每人分发一根,往腰里一插,还彼此欣赏一下,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很显然,没有教师的刻意安排、辛苦传授,幼儿反倒少了许多“应该如何游戏”的束缚,从而能够创造性地赋予材料不同的功用。游戏也没有因为个别幼儿缺乏经验而被迫中断,他们会自发地“找寻出路”,同伴间的互动会有效推进游戏的进程。自此,每当我看到幼儿“放肆地”把塑料调羹粘贴在脸上充当主持人的“耳麦”,忘乎所以地唱着歌挥着手演绎“音乐喷泉”,指挥同伴扮演张牙舞爪的恐龙,我总是兴奋异常。放弃“手把手教”,收获的正是我们最期望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想所想,做所做”。
游戏与教学从分离到融合
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兴趣脱节、内容脱节的现象。在游戏时段里,教师会鼓励幼儿自主地表达表现,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建博物馆、开轮船、玩“达人秀”、造动物园、搭游乐场等,也会大力支持游戏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依然恢复到“权威”状态,按部就班地完成其教学计划,教幼儿认识五官,教幼儿区分蔬菜,全然抛开幼儿几分钟前感兴趣的内容。
《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习《纲要》之后,我们开始反复思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一项关于“游戏课程中幼儿的生成活动及教师的回应策略”的课题研究,我们终于感到“柳暗花明”,有了不少收获。
如今,在和幼儿一起搭建飞机时,我们会引导幼儿关注飞机乘务人员与乘客之间的互动,会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幼儿一起讨论行李安全问题,会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学习如何安全乘坐飞机,还会提供材料将活动自然地延伸到了解和比较各种交通工具上……当幼儿对开花店产生兴趣时,我们不仅会和他们一起收集各种花花草草,还会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引导幼儿交流、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乃至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并且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植物的功用……当个别幼儿发起建“汽车博物馆”的游戏时,我们会给予支持,并悄然将活动推向全体幼儿,让大家共同来收集“老式的车”,畅想“未来的车”……
如今,我们会把握幼儿自发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有时会及时介入,积极引导,有时则会将有价值的内容延伸至教学活动。从游戏中生成的教学活动不仅顺应了幼儿的需求,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能力在玩沙游戏中得到培养
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幼儿智力、道德、美感的发展和身体发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有与游戏紧密联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玩沙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这里,孩子们显得自由自在,轻松活泼,不受任何拘束,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一、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玩沙游戏特别需要孩子们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玩沙包含着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
例如:“游戏:小小建筑师”
游戏前,我先进行谈话引导,了解幼儿对游戏的主题、布局以及活动顺序进行的思考。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心中的“乐园”、“城堡”是何等模样:乐园要有大门、“动物园”、“游乐场”、“美丽的花圃”、“坚固的城堡”旁要有树作“战斗掩护”……这样,一个个方案便在幼儿的谈话中大致勾画出来了。
游戏中,幼儿认识了“沙”的特点,掌握了堆沙、挖沙的要领,分别采用了堆、积、挖、掏空、砌、等技能技巧,许多积木、积塑、废旧物品等辅助材料构建成了幼儿心目中的路、桥、隧道、地道、假山、城堡等。为了把“公园”建得逼真、漂亮,孩子们还真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挖了,觉得不好,又抹平重新挖;刚堆好,却又塌下来,就重新堆……
游戏后,根据游戏内容的需要,我又启发幼儿自己为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制作。许多幼儿参与收集各种废品和游戏材料,如,瓶罐、贝壳、包装盒、塑料小人等,并制成玩沙时所需玩具和饰物。整个过程不停地挖、砌、堆,一双双小手得到了锻炼,其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发挥。
二、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沙池里游戏,孩子处于自由交往的环境之中,他们一起交谈各自的构思,商量怎样玩,这就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言语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联系动作特征,直接感受并能理解:“挖、砌、堆、填、搭、埋、掏空、包围”等词语,如果离开动作来学习这些词语,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趣的是平时不喜欢说话的立立小朋友在用沙子构建了一定场景后,其想象的情节,依然在他脑中驰骋,他迫不急待地将这种想象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讲成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我从自己的家中挖个通向咪咪家的通道,然后用‘板子’架在上面,用沙子堆好,等到敌人攻击我们家时,我立刻冲到咪咪家,向解放军报告情况消灭敌人。”可见,玩沙游戏能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发展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玩沙游戏没有规则的约束,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构思和建造,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就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新情节,玩出新花样。
例如:有一次孩子在沙堆里玩挖坑的游戏,我就问孩子:这么深的一个洞,你们看像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像河。“那再长一点,就能让更多的人喝到水了。”孩子们一听,都一起动手挖起来。他们的活动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在以后的活动中经常挖河,为了引起更多人的投入,再第三次活动后我组织孩子讨论:挖出来的沙可以干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堆山;有的说:造房子……于是新的主题活动又生成了,这次活动是堆小山,并学会把沙拍紧,不至于下滑,但孩子们发现小山不美,就找来树枝、树叶点缀……显然,这些情节使玩沙的内容得到了充实,也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玩沙游戏中,孩子们不论是单个物体造型还是整体设计,不论是色彩搭配还是比例协调,不论是外观形态还是主题内容,无不表现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能力。在玩“七色城”游戏中,菲菲所构建的美丽的房子,不仅外形酷像,而且色彩搭配协调。其他小朋友的房屋也构造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难怪孩子们一开始构造就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在这里,幼儿不需要说服动员,更不用强迫命令,而是靠创造、靠美本身的魅力来吸引他们。可见,玩沙游戏对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来说作用是无可非议的。
玩沙游戏是幼儿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康发展,而且能增长
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举国上下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儿成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把幼儿创新教育研究的课题视为一项主要研究“玩”的课题——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将既能够寓创新精神个时间能力的培养,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带给幼儿,让幼儿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正是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创新潜能的最好路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据幼儿的人数等活动空间来设置区域,各区域间布置符合现代教育的五大领域,这些区域也必须适合幼儿游戏,如果区域过分封闭,则会影响幼儿相互交往,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当的分割,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影响游戏质量。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区域,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领域设置:变色区,恐龙馆,实验区,电脑区还可以按不同内容设置不同区,如:棋类区,猜谜区,编织区等。在游戏的准备材料上,围绕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共同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收集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这一过程由幼儿和老师,幼儿和家长以及幼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极具生活化,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筹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知识上,能力上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幼儿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为例,我们设置了若干个区域: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我看到……、建筑区等,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公益海报创意设计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幼儿的空间、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幼儿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在“科学发现区”有幼儿提出“金鱼的嘴巴一张一翕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吸引着全班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鱼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鱼一直喝水不要给撑死啊!”细致的观察和激烈的讨论,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孩子寻疑质疑解疑的积极性。
在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不同使得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活动的变化对激发犹如台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还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儿,因此对区角游戏的安排可以阶段性和丰富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新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兴趣对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也非常的重要。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开发新潜能,通过表演游戏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创新性游戏不仅在于游戏主题(教学内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模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论对幼儿教育还是对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时代性和开拓意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游戏中帮助孩子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身体时钟)
右脑儿童很少有时间概念,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出现时间概念时,教起来常常十分困难。教他们识时钟也同样困难。但是通过整合视觉想象、身体形象和身体动作,让他们置身于时间环境之中,时间对于儿童来说,便变成了一个十分个人的概念。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时钟。让他们向头顶上方伸展双臂,模仿时针做圆周运动。叫他们把双臂放在不同位置,并告诉你这是几点。你也许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时间,却表达不出来。
如果你发现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可以在开始时让孩子双臂高举过头,直接放在12点的位置,接着把双臂放在1点、2点等位置。如果能拆开一个真的时钟,拨动指针,让他们对时钟的运行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许多孩子就更有益。如果你用自己的身体做样板,务必使自己与孩子面对同一方向。
教完整钟点后,你要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看一看再教什么更容易,是几点半和几点几刻,还是几点几分?无论你决定先教什么,都要让孩子用双臂演示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位置。当“指针”到达半钟点时,可以让他们交换左、右臂,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难做和别扭。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既能睁着眼睛做,掌握一定的规律后,又能闭着眼睛演示时钟。
一旦孩子能用身体动作演示不同时间,就要让他学会在纸上标出时间。许多孩子会觉得困难,这些孩子需要一个精细动作活动做过渡。让孩子用纸盘做钟面,用木条、纸板或冰棒棍做指针,一根针长,一根针短。对于那些听觉学习儿童,报出不同时间,让他们把“时针”和“分针”放到正确位置。对于视觉学习儿童,则在黑板上写出时间,让他们把“指针”拨到相应位置。当孩子完成了这项任务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认识时间(整点钟)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身体参与得越多,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就越快。
在黑板上画一个直径约1.2米的大圆,写上1~12的数字,构成钟面。叫孩子把自己假想为钟,只要愿意,无论哪种钟都行(例如古董钟、闹钟等等)。各种不同的时钟图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孩子站着,双手放在12点的位置。
1.让他们想象停留在12点,一只手臂比另一只长。
2.当你报每个钟点数时,让孩子们把右臂移到这个数字的位置。到6点时,让他们交换手臂。
3.在他们睁着眼睛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做同样的动作。(重复几次。)
4.随意报出钟点数,让孩子们找到适当的身体位置。
5.给他们一个钟面。每报一个钟点,让他们想象身体位置,并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提醒他们哪根针长一些。
6.把钟点数以随机方式写在黑板上(如1点、3点等),读这些钟点数,让孩子们指出正确的时间。
7.给孩子一块写字板或其他类似物,写字板的上面写着不同的钟点数,下面是一个完整的钟面。让孩子用绿笔在你所说的钟点下面划线。再说一遍这个钟点,让他们用相同颜色的笔在钟面相应数字下划线。不同钟点用不同颜色。
8.为了巩固时间概念,可以请多个孩子说出任意时间,想象不同时间时针所指的不同位置,也可使用简单明了的教具辅助教学。
认识时间(半点钟)
许多儿童认识整点时间容易,但是如果出现几点半时,他们学起来就感到困难。可以按照学习整点时间的步骤,作如下变化:
1.在黑板上画一面钟,一半用绿色,一半用黄色。
2.让孩子们将双臂放在12点的位置。现在长臂开始绕钟移动,这意味着时间在流逝。告诉孩子当长臂到达6字时,便过了半个小时。我们称之为12点半。
3.让孩子们先睁着眼睛,后闭上眼睛,分别由12点到12点半移动数次。
4.当你确信他们已经有了半点钟概念后,可以转入1点半、2点半等其他时间的练习。记住,永远由整点开始,然后走到半点。
5.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几点几刻和几点几分。
在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导读: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学前教育界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对一些涉及基本理论的问题如:游戏与教育、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教与学、管与放、自由与约束等仍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的开展不尽人意,存在着导演与放任并存的问题,同时还有一种仅重于游戏的创设材料的提供,而忽视其效果的倾向,对游戏缺乏切实必要的指导。我认为必须对游戏如何开展,如何对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及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真正落实《规程》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幼教改革的深入。
自选游戏属游戏的一种,以区角形式出现,它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个活动区(如结构的、主题角色的、科学探索的、美术手工的、玩沙玩水的),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能激发幼儿主题的内在活动时机,产生积极体验。自选游戏可以说是充分意义上的游戏,它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身心获益,同时对幼儿的个性、情绪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较大。但自选游戏并非是无目的性的游戏,虽然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但通过教师的指定目标、计划及精心投放材料,每一个活动区内部渗透着目的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鉴于自选游戏的这些特点,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一、组织合理的游戏情景,提高自主安排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设置各个活动区,考虑材料与活动的搭配。如不仅设益智区、美工区以发展操作能力,还设置玩具区(与娃娃家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性发展,积木区则有助于书、形结构能力的增强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还有语言区、自然区等。活动区的创设要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据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并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游戏的开展与其它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通过合理组织积木区游戏情景,幼儿开始学着安排自己的活动,从不成功到成功,从独自一人到合作游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喜悦,他们学会了安排自己的活动。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游戏主题也不断更新。有一次,居至诚用智高乐积木搭了一辆自行车,完成后很得意地拿着自行车在桌边转来转去。突然,发现语言区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过桥》的诗歌,于是他停下来,走到他们面前说:“这辆自行车送给小熊吧!省得它害怕,它在电视里(上海野生动物园里有过小熊的表演)不是会骑单车表演吗?让它骑过去不就行了吗?”就这样,一首新的诗歌表演开始了。从他微笑的脸上看出,他正分享着他们的喜悦。这位小朋友由设计师变成驾驶员,又由驾驶员变成了观众,角色转换地那么自然,没有指导教师,没有同伴帮忙,玩得非常开心。在一次次的自选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投放丰富材料,发展自主运用的能力。
游戏中,材料是重要组成部分。平常,我总将游戏材料以区为单位仅仅有条地分类放置一起,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往往只是考虑局部利益,忽视材料之间的联系,因而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效益。如有一次,幼儿出现了“摇奖”的游戏主题,他们将饮料瓶当作摇奖器,准备用乒乓球代替奖球,可是由于作为体育器具的乒乓球放置在另一个地方,这一主题便一闪而过,是孩子失去了很好的想象、创造的机会。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发展幼儿自主运用的能力呢?通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条经验:
1、新旧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
根据两个同年龄班的游戏中投放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
新旧材料比例1:12:11:2“31:7”101:15“20对新旧材料关注程度很关注非常关注较关注关注一般幼儿游戏表现能交替使用新旧材料重视新材料,使用新材料频率高。在摆弄新材料的同时,会创造性地利用旧材料。较关注新材料的玩法,但与旧材料的配合使用较少。往往忽视新材料,只有能力强的幼儿会发现并使用。
通过表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率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如在“医院”主题中教师投入放大镜、小推车以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产生了,幼儿还在游戏中赋予旧材料新的意义:放大镜不仅用来看“病人”的五官,还可以用来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可以为“采血献爱心”活动服务。幼儿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新旧材料比例在1:10以上,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从而不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但如果我们只投不取,不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材料比例失调,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2、开放性、可转化的材料
想象、创造是幼儿游戏的特征。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任何材料的使用没有过多的约束,这样可以发展一物多物、以物代物、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把科学区的七巧板块又当成了做点心的“刀”,泥工板当成了“扇子”,胶粒积木当成了“梅花桩”,图书当成了“屏风”。有人说,这样的东西不会让丢失或毁坏吗?自选游戏就是要求幼儿在玩结束后,把物品归放原处。
3、建立班级“材料库”
我在活动室内厕(我们班分前后两个活动室)开辟了“材料库”,将游戏材料按用途、性质等归类,集中放置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要的幼儿取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了解材料的相互联系,更好地用于游戏,还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并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三、注重游戏指导,增强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自选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样化的活动类型。幼儿在活动中与外界客观环境与多种材料、教师及伙伴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使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但随之而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平常幼儿遇到问题总是找老师,以求得到圆满解决,他们意识不到“我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了,通过观察,交流,我认为以下几中做法比较有效:
(一)、提示指导,即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语言对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在一次中班的语言阅读区活动中,一个性格内向的王倩在低着头专心地识字,可是玩了很长时间,也没人理会她说的对还是错。同阅读区的小朋友在一旁欢快地交谈、议论时,她也只是看一看,笑一笑,而不参与议论。看到这种情形,我便向小朋友提出:“你们当中有个小朋友非常喜欢识字,她的脑子里装了好多字,要是现在她愿意给大家讲述、表演一下,该有多好啊!”我的目光停留在王倩的身上,孩子们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在一旁选图讲述的孙悍夫小朋友说:“王倩,我们先到你那儿去,看你表演,呆会儿你再到我们这儿来看我们表演好吗?”在老师鼓励地微笑中,从同伴信任的请求中得到了勇气。之后,他们互相合作,玩得非常开心。
(二)、设物指导,即教师通过让幼儿摆弄实物的方式进行指导。一次,我在建构区开展了高楼创意活动,我看选择此区的有三位小朋友,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了两套插塑物,孩子们发现这一情况后,很自然地分了工。孙伟一人一组,戴馥音跟时露一组。开始拼插了,只见俩人一组的成员小声一嘀咕后,不一会儿,一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一人一组的孙伟高楼还没盖起。这一活动,让幼儿明白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初步体验到了合作带来得成功。最后,我让两组的幼儿动脑筋想想,楼房、树放在一起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说了很多地方。突然,另一组的杨帆拿着拼插的小鸭和马走过来说:“张老师,我拼得怎么样?”我灵机一动,把杨帆拉过来和他们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布局,自己商量,自己添加森林里的物品。最终组合的森林虽然很简单,但这是孩子们自己经过协商、和作的力量。在充分的活动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经验得到了丰富,激发了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兴趣欲望,使幼儿认识了自身的力量,培养了自信,增长了能力才干,同时创造的潜力也不断得到发展。
(三)、情绪指导,即通过情绪感染的途径进行指导。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要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老师说,孩子听;老师指挥,孩子行动。老师应恢复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把自己投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情绪感染是教师参与的一种主要形式。如角色区,我有时当妈妈,有时放下架子去扮演孩子;表演区,我和孩子一起承担角色,共同享受表演带来的感受;美工区我可以和幼儿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状态吸引幼儿,影响了幼儿,使幼儿产生了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本领,游戏活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评价过程,发挥主体取向的评价。
《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如果单一、权威性的小结只会让幼儿感到玩时守纪律、有创新是为了取悦老师,获得表扬。要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就必须采取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评价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它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评价时,我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打算怎样解决等方面想一想、说一说,在请幼儿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让幼儿参与评价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更多地了解别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样等等,并引发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模仿、创新。
自选游戏促进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幼儿变得有自律精神,自理能力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创造潜力也在游戏中得到激发。我认为,自选游戏的确能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导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报纸,像小兔跳一样将报纸运到终点;把报纸夹在两个幼儿中间、像小螃蟹横着走将报纸运到终点;将报纸放在胸前,快速跑将报纸运到终点……此外,我们不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逐步了解游戏规则的作用及特点后,我们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游戏规则,并有意义的遵守这些规则。二、利用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安排了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们结合语言活动中的读编故事、看图讲述等内容,在班里的“图书城”区域中创办了图书加工厂,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编出自己的故事,并利用废旧图书、报纸等做出自己的图书。此类游戏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利用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们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幼儿手中的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就像变魔术一样,不时地随着幼儿的想象变换着,因此,在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到该物品是否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能力等,如在开展工艺品加工厂游戏后,考虑到我班是大班,男孩较多及幼儿的能力差异等,我多投放细铁丝、一次性纸杯、筷子、各种纸盒、易拉罐等一些操作性强,想象空间大的材料,也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和辅助材料。幼儿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举国上下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儿成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把幼儿创新教育研究的课题视为一项主要研究“玩”的课题——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将既能够寓创新精神个时间能力的培养,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带给幼儿,让幼儿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正是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创新潜能的最好路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据幼儿的人数等活动空间来设置区域,各区域间布置符合现代教育的五大领域,这些区域也必须适合幼儿游戏,如果区域过分封闭,则会影响幼儿相互交往,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当的分割,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影响游戏质量。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区域,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领域设置:变色区,恐龙馆,实验区,电脑区还可以按不同内容设置不同区,如:棋类区,猜谜区,编织区等。在游戏的准备材料上,围绕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共同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收集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这一过程由幼儿和老师,幼儿和家长以及幼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极具生活化,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筹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知识上,能力上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幼儿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为例,我们设置了若干个区域: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我看到……、建筑区等,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公益海报创意设计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幼儿的空间、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幼儿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在“科学发现区”有幼儿提出“金鱼的嘴巴一张一翕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吸引着全班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鱼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鱼一直喝水不要给撑死啊!”细致的观察和激烈的讨论,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孩子寻疑质疑解疑的积极性。
在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不同使得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活动的变化对激发犹如台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还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儿,因此对区角游戏的安排可以阶段性和丰富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新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兴趣对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也非常的重要。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开发新潜能,通过表演游戏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创新性游戏不仅在于游戏主题(教学内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模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论对幼儿教育还是对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时代性和开拓意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幼儿园游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师课件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oushijiaoyan.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