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①水平较高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对活动内容的设计、管理与调控、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②水平较低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提问与回应、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为提高低水平教育行为,建议:①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②扎根现场,调整教育行为;③全员联动,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主题学习活动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因素
一、问题提出
主题学习活动是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追随幼儿的生活体验与兴趣,设立发展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生成的一系列活动。在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涉及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的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属于内隐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对主题学习活动、幼儿进行思维的分析和加工过程,是教师在说或做出可见教育行为之前头脑中的先在的想法;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属于外显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内隐教育行为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是对幼儿实施具体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教育行为。[1]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是主题学习活动得以实施的关键与核心因素,直接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关于主题活动、[2]主题学习活动[3]的研究已较为普遍,关注主题的综合性、参与性、整体性、开放性。国外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要领先于国内,从最早注重教师特质研究到教师效能研究,逐渐转向教师思考研究,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研究从表面化、单纯化转向复杂化。我国受西方理论的影响,对教学的研究走过与美国相似的历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集中于对优秀幼儿教师特质的研究,[4]后转向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的研究,但多以局部、分散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为主,如对教师具体的某一行为的研究,即教师提问行为、[5]教学评价行为、[6]教师指导语策略的研究[7]等,而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整体性研究不多。[8][9]本研究力图发现教师在实施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教育行为的现状,并挖掘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优化教师教育行为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幼儿园全体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接受调查的70名教师基本情况如下:①学历分布为大专20.00%,本科77.14%,硕士及以上2.86%;②职称分布为未评27.14%,二级教师35.71%,一级教师34.29%,高级教师2.86%。
(二)调查工具和方法
课题组根据文献研究,编制《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有38题。调查内容由“基本情况”、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等组成。“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内容的预设、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五个变量,每个变量2个题目,共10题;“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资源利用、观察与分析、管理与调控、提供机会、提问、回应、延伸活动七个变量,每个变量有2个题目,共14题;“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提供材料的反思、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四个变量,每个变量有2个题目,共8题;均采用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题形,5个选项由低到高分别给予1分到5分。分数愈大,表示水平愈高。调查由各年级组组织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进行。为考察问卷的可靠性,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的区分度分析,各项目的区分度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都具显著性意义(0.01<P<0.05)和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这三个方面的质性信度系数α分析结果显示,信度(alpha系数)在0.83~0.91之间,说明三个方面的α一致性信度很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
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水平进行双变量推断性统计的现状分析,并通过相关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然后,通过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挖掘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水平的因素。
三、研究结果
(一)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现状
分别计算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5个变量、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7个变量、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4个变量各自的平均数,并依平均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对相邻平均数采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将统计结果编制成相应的表格(见表1、表2、表3),表中平均数的大小排列反映了各项目的教师教育行为水平高低,平均数愈大表明水平愈高;相邻平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两变量平均水平存在差别的可能很大。
1.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5个变量平均数分成四个水平等级(见表1):第一水平为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对活动内容的设计;第二水平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第三水平为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第四水平为对材料的提供。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加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对材料提供的思考。
2.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7个变量平均数分成四个水平等级(见表2):第一水平为提供机会、观察与分析;第二水平为管理与调控、延伸活动、对资源利用;第三水平为提问;第四水平为回应。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加强提问与回应行为。
3.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的4个变量平均数分成二个水平等级(见表3):第一水平为对提供材料的反思、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第二水平为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
(二)影响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因素的回归分析
1.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因素
为考察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和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等相关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的预测作用,用11个教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中和后的具体教育行为为自变量,以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筛选出的自变量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理与调控、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提问。以上3个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极显著的预测作用(t>1.96,p=0.00至p=0.001<0.01)。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极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拟优度,回归模型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的因素
为考察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等相关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的预测作用,用9个教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前、后的具体教育行为为自变量,以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筛选出的自变量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以上5个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有极显著的预测作用(t>1.96,p=0.000至p=0.009<0.01)。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极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拟优度,回归模型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3.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的因素
为考察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和开展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等相关因素对开展后教育行为的预测作用,用12个教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前和活动中的具体教育行为为自变量,以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可以看出,筛选出的自变量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管理与调控、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回应。以上3个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1.96,p=0.000至p=0.003<0.01)。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极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拟优度,回归模型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四、讨论
1.水平较高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
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内容的设计,且活动环境的创设行为影响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活动内容的设计行为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提供机会、观察与分析、管理与调控、延伸活动、对资源利用,且管理与调控行为影响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对提供材料的反思、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且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这与幼儿园教师培训导向有关:基于园所“和文化”对教师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提供机会等方面关注度相对较高;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的推进,教师在活动内容的设计、观察与分析、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等方面园本教研时较为偏重;基于幼儿园美术特色优势,教师在活动环境的创设、资源利用、提供材料的反思等内容经常研讨。
2.水平低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
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对材料的提供的行为水平较低,且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行为水平较低,且提问影响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回应影响活动开展后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的行为水平较低,且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前和开展中教育行为,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办园规模不断扩大,新教师大量引入,培养压力增大;提升教师低水平行为的园本教研有待精准到位;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儿童意识、教育机智等专业水平在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有待不断转变和提升。
五、建议
1.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
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质量,针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教师的低水平教育行为,更要思考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如针对提问和回应的低水平行为,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去提问并回应,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在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与童心达成自然的链接,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
2.扎根现场,调整教育行为
教师要时刻提醒、加强对照,并实施自我调控,促使教师教育行为在“内省”中调控优化,对低水平行为进行适宜性改进,始终以支持性的策略追随儿童的需求,进而不断调整优化教育行为。
3.全员联动,促进教学相长
针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前、中、后教师的低水平教育行为,通过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教育行为的提升方案,多途径、多策略地进行专项“补差”,架构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保障屏”。此外,夯实教师研训,通过助理教研、“青蓝结对”、骨干教师展示、青年教师练兵、专长教师教学比武、新教师考核等多项活动,直面问题、共同应对,在学习共同体中全员联动,让幼儿教师优质教育行为相互传感,促进教学相长,营造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黄娟娟.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2]庄春梅.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和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2).
[3]庄云.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集体学习———基于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框架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5).
[4]左淑东主编.优秀幼儿教师素质述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5~48.
[5]王春燕,林静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6]康丹,张学林.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言语行为透视[J].基础教育研究,2010,(12).
[7]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朱晓娟主编.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0.
[9]杜志丽.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王妤芳 席玲玲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
【主题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