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人类必须从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在不同的群体、民族中,甚至在不同的儿童与成人中具有可理喻性的一套开放的文化体系),这便是我们的课程。”
——虞永平《学前价值课程论》

 导 语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完成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索。这一课程体系重视儿童的学习,强调情感与体验,重视知识的结构化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但课程内容与形式无论怎样变化,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中国文化,无论是课程的线索,还是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无一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探索引起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今后,我们将陆续推出“生活化课程”系列专栏,将我们在“生活化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进行还原与解析,供同行们思考与借鉴。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很多人在这个假期选择了回到故乡。

故乡,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个极富情感的词汇。
什么是故乡?
杜安澜(5岁半):故乡就是出生地。
颜妤兮(5岁半):故乡是一个地方,不是一个人。
尹如凝(5岁半):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回到的那个地方就是故乡。
姚润霖(5岁半):这个地方有一些已经死去的家人。

你的故乡在哪里?
谌仲匀(3岁半):我姥姥姥爷家在江西,江西的空气比北京好。
陈牧泽(5岁半):我的老家在徐州,你知道徐州的特产是什么吗?是臭烘烘的盐豆,我喜欢徐州也喜欢北京
王子今(3岁半):我妈妈的老家是在枣庄,就是姥姥姥爷的家,爸爸妈妈带我坐火车去过枣庄,但是我没有发现枣树。

北京是你的故乡吗?
陶铭浚(4岁半):北京当然是我的故乡了,它的样子就是像我的老家,我很喜欢北京。
孙依莲(4岁半):北京不是我的故乡,我不是在这里长大的,这里没有我以前的家好玩。
张夷陵(4岁半):出生在北京的人,北京就是他的故乡了。
郭瀞琪(4岁半):我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我的故乡就在哪里。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十月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夏天燥热完全褪去,伴随着秋雨,秋天悄然来临,秋天的韵味也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

北京的秋天,天高云淡,瓜果飘香,树下开始铺陈出一片金黄色的落叶;北京的秋天是淡定的,即使冬天来临,孩子们也知道,这只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冬天过后,依旧会有春天,夏天,秋天……

金秋十月,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个“北京”与“故乡”的主题。
 Part1: 遍 访 北 京 

 历史古迹篇 
秦尔东:我要给大家介绍故宫,故宫是皇帝以前住的地方,珍宝馆里面有很多古代的宝贝。它的房顶也很好看,两个角是翘起来的,上面还雕着龙和凤,故宫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栾希平:钟鼓楼之所以叫钟鼓楼是因为里面有大钟和大鼓,站在钟鼓楼上面能够看得很远。我可以在钟楼上看到鼓楼但是在鼓楼上却看不到钟楼。
陈浏芷蘅:我来到了卢沟桥。首先看到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有个武器展,摆放的是武器模型。这里的照片都是黑白的,我喜欢枪,但我不喜欢战争。
赵嘉慈:我来到了天安门,天安门广场超级大,上面还有毛主席的像,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自己的照片挂在天安门上的。
马涵絮:这里是圆明园,有湖水和荷花。妈妈说这里被外国人抢过,所以被破坏了。圆明园的残桥就是被外国人烧毁后剩下的唯一的一座桥。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化场馆篇 
胡曦文:我去了国家大剧院,就在天安门旁边,这里有很多演出,我在这里听了音乐会。
陈牧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它的形状像个“裤衩”,所以我就叫它“大裤衩”。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博物馆篇 
李昊宸:这里是天文馆,在这里可以看到火箭,还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关于宇宙、太空的知识。
赵嘉慈:我在中国科技馆,这里有恐龙化石,还能知道发动机怎样让车子跑得快,下面是我拍摄的恐龙化石照片。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游走胡同篇 
翟一桢:我来到了南锣鼓巷,这儿有许多的小商店,有卖弹珠的,卖冰糖葫芦的,还有漂亮的手环,最有趣的是还有三轮车可以坐。
冯子轩:这里是北京的胡同,胡同就像一条小路。我有些激动,看到什么都想买,糖葫芦、兔子形状的糖人、剪纸……还有内画瓶,听爸爸说这个需要练习很久很久才能画好。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自然公园篇 
李昊宸:我在颐和园坐了游船,看见了十七孔桥,还有美丽的荷花。
胡曦文:这里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来这里玩,你们记得吗?我们春游、秋游的时候也在这里玩过。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Part2: 大班十月课程构想与线索
课程主题:《生活在北京》
北京是个有着浓厚文化古韵的城市,这里的文化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北京,总是有无数的名胜古迹与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在北京,总有挖掘不尽的人文趣事;在北京,还有数不尽的特色美食。

我们希望,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能够把感受到的一切变成一种文化符号,铭刻在内心深处。
课程主题线索
对于5~6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对这个城市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在前两周的时间里,他们利用十一假期,和家人遍访北京的各个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描绘、记录、整理属于自己的“北京印象”。

回到幼儿园,他们将一起分享“北京的建筑”,通过探寻老胡同的历史,了解一个城市独有的建筑文化。他们也将进一步地了解北京的风景名胜、现代化建筑以及北京特有的风俗、文化艺术等活动,体会城市与建筑的和谐关系,完成对所居城市的概括性的认识,建立属于个人的独特记忆。我们希望他们通过对居住地的深度探索与体验,与这里的人事物建立起深度的联接。

在北京这样的文化大都市,除了传统保留的文化特征外,融合性文化也是这里文化的一大标志。孩子们虽然居住在北京,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故乡”。十月的后两周,我们将引导他们完成对”故乡”的探索,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课程线索导图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我的北京印象”
回忆自己在北京去过的地方,用具体的人、事、物来概括自己的“北京印象”。可以用画画北京、味道北京、北京与我、北京的建筑、北京十大建筑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倾听教师及家长关于北京胡同与建筑的介绍,了解传统建筑带给人们的影响,体验、观察、了解并尝试制作传统建筑中的某个部分。
丰富的“北京味道”
孩子们将尝试制作和体验北京风味小吃,体验北京的饮食文化,运用感官感受“味道”。他们自己挑选山楂,制作糖葫芦、炒红果等传统小吃。他们也将收集北京小吃的种类,并展开分类学习。他们会通过欣赏抖空竹、京剧表演等活动,感受北京地域文化特点。孩子们将学习制作京剧脸谱、风筝等,在制作的过程中萌发对北京文化的热爱。涂画北京、拍摄北京的建筑 、记录四合院的故事、行走中轴线、登上长城、彩绘脸谱等活动都将以丰富的样貌再现。
一起畅想“未来北京”
孩子们将大胆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畅想。他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我帮北京解难题”、“20年后的北京”等课程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做到接纳、认同他人的观点,同时,坚持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的立场。
“姓名的来历”
每个人的姓名里都包含着文化的密码,这里面和故乡、家族历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们将和父母一起完成对姓氏故事的学习,他们也将了解“百家姓”的相关知识。在了解自己名字背后的含义的同时,体会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内涵。
“我和故乡的故事”
孩子们的家人将告诉他们,来自不同地域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组成幸福家庭的,他们将了解一个家族的迁移史,绘制家庭树。孩子们的父母也将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家乡的故事。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我们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挑选出优秀的,也是孩子们可以接受的那一部分组成一个课程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精彩将会一一展现。

Part3: 历史 · 文化 · 民族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钱穆先生说过,“任何民族之形成与发展,必有与其他民族间少许相异不同之特殊性之存在。此种特殊性,可称之谓“民族个性”,或径称“民族性”。若无此项民族性存在,就不能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文化”、“民族”,属三位一体。无此民族,即无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无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亦即无民族的存在。”
 
可见,一个民族的历史,现存的文化,以及它的民族性,是我们把握课程的基本要点所在。

“中华民族,拥有长达五千年一线相承、传递不绝之历史演进与文化体系,现存的全世界其他民族,无一可与相比拟”。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样的文化会令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产生骄傲与自豪感。而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份骄傲与自豪,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一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话语体系。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实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我深以为然。

在这套课程设计中,我们在现实层面学习的基础上,创设了很多可能性,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提升,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达到中国人所拥有的“超然道德境界”。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名 师 视 角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课程构成的三块“基石”
在课程中,文化的线索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如何呈现课程,也是我们要思考的。

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需完成三件事情。第一,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来的?第二,让他们知晓他们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第三,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与意义。这三个方面不仅涉及认知,也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态度与情感。

很多教育总是强调知识对儿童的影响,而我们的课程从记录儿童的感受与情感入手,倾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评判。感受是灵魂的语言,更是个体内在对自我的洞察。这些感受与情感的表达也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灵性的觉醒。儿童对事物、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着很强的敏感度和洞察能力。一旦儿童开始表达自我感受,学习的广度、深度都会扩展,对自己、对世界也有了更深的觉知。当一个人觉知能力增强的时候,会显现出内在的生命能量,而恰恰是这个能量,使孩子生活充满了直觉、想象与创造。他们主动开始探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认知也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儿童通过认知获得的知识在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没有知识,感受无从依托。人类在多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不管知识体系多么严谨,它也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有自己的知识系统,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即使不借助符号学习,也能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我们发现,生活化的课程能唤起他们原有的、内在的经验系统。当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儿童内在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借助于外在力量,能够唤起他们内在知识经验。我们能做的,除了唤醒,就是帮助他们把零散的经验结构化,形成较为稳固的体系。
 
对于儿童而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为了知识本身,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大发展。我理解的儿童发展含义是,“儿童通过知识的学习,觉知到自我的存在与自我的成长,进而主动成长的过程”。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一把开启发展之门的钥匙。

美国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个领域。中国道教文化关于“道”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传统文化看来,“道”并不是一个空泛的观念,而是在反复的操作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无法言传的个人体验。运用感官和动作学习不仅是儿童学习的特点,同时,这种伴随着情感形成的“技能”,还会永久保留,成为生命深处的记忆。因此,我们将这种符合“道”的精神的“技能”作为了课程的落脚点。
 
这种“技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能力,必须靠个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当他们带着意义感进行操作时,也会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创造、依托在一个具体的事物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唤起儿童原有的专注、坚持、不怕困难、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儿童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获得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从这个方向出发,上升到情感和人格的高度,学习一些相关“技能”,在个人发展的层面获得了情感、认知、“技能”的完美结合。

“感受与情感”、“知识与认知”、“动作与技能”是课程的三个重要基石。因为它们既是形成课程结构的要素,也是课程在实施的当下应明晰的方向!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编辑制作:周冉老师;部分照片源自网络;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微信号:Huhua-Edu-Workshop
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生活化课程】十月,从文化中寻求课程线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