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园区《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读书系列活动
我们对你的期望: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获得深厚的早期学习理论。因为这些理论知识对教师来说是最基础的,它们为教师提供一个反思的视角和对儿童想法做出回应的依据。早期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了教师要在理论框架下支持儿童学习的决定……我们希望这些理论能够帮助你了解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并引导你如何支持儿童的发展。 ——摘自《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
老师们常常体会到,在理论概念和实践行动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沟壑。面对真实的情境中幼儿的行为时,如何能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去回应,而不是靠直觉和经验去判断?面对这样的困惑,本学期,爱德园区开展了《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读书系列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学理论、集体研讨辨实例、实践操作谈感悟、再次阅读再实践……多种形式的活动,将读书、研讨和实践相结合,努力“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
Part1 自主阅读学理论
《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一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七位理论家所持的理论:让·皮亚杰、爱利克·埃里克森、利维·维果茨基、亚伯拉军·马斯洛、约翰·杜威、霍华德·加德纳和路易斯·德曼—斯帕克斯,老师们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每种理论模型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019年11月13日,爱德园区开展了第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在精读第一部分“儿童发展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彼此进行了心得和体会的交流。
阅读,让内心的羽翼更丰盈;阅读,让教师的心灵更贴近儿童!
Part2 集体研讨辨实例
2019年12月4日,爱德园区全体教师在保教处陈来花主任的组织下,开展了《让早期理论学习看得见》集体研讨活动:选取一种理论,结合一个具体实例,集体进行剖析。陈老师围绕书中第二部分的实例《石头园》,鼓励全体教师结合“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理论”进行思考和研讨。
《石头园》故事主要讲述了克瑞斯都儿童创造中心的几个孩子发现花坛和花盆边有一些石头,由扔石头砸伤同伴转而合作用石头造一个石头园的故事。皮亚杰认为社会性情感知识是在平衡、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获取的,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性情感知识的环境”及“和儿童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来采取行动,引导幼儿在有意义的关系中学习。
Part3实践操作谈感悟
理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思想者,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有力的行动者。在经历了自主阅读和集体研讨活动后,12月18日,分小组进行了第三次读书活动。老师们尝试在实践中利用书中的理论去观察儿童的行为、识别儿童的发展,并在面对难题和困惑时再去翻阅书本寻找理论的支撑、进行小组讨论,不断加深对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更好地引领每一位儿童的成长!
小班组:
小班年级组的老师们利用空余时间仔细精读了《让早期教育理论看得见》第三和第四部分,她们选择了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并依托《指南》的精神和自己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并提出疑惑,其他老师们也积极回应,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通过集体的分享和讨论,老师们的理论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中班组:
大家都认为要“聆听童声”、要“解读童心”,要学会去分享儿童叙述的活生生的故事,从他们发出的声音中去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潜能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还要多为幼儿设计情境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情景,帮助幼儿利用各种有力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我们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观察,捕捉教育契机,及时调整计划,创设认知情境,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支持孩子的学习、鼓励他们大胆探索,适时地推动他们的发展。观察和记录,有益于教师解读孩子的行为,解读孩子的建构知识的方式。
大班组:
大班组小组阅读选取了《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第二章第79页《松鼠需要一个房子》的案例,从孩子们看到一只松鼠后对此产生的问题、想法,开始一场探索之旅。老师们根据理论知识解读案例中孩子们的行为,一起探讨案例中孩子的表现、发展和教师的应对措施,并从环境到教师,分析采取的行动,如何基于这些理论去支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获取有益经验。
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老师们在一次次阅读和研讨中,真正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去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美的阅读姿态最美的你,精彩依然在继续……
文字 | 陈来花
摄影 | 各年级组
编辑 | 晏丽萍
审核 | 爱德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