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发展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我们必须在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增加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机会的同时,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学前儿童的发展。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园的房舍设备以及场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学前教育的课程政策、评价制度,等等。
本文主要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入手,讨论幼儿园活动过程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由此可见,直接经验对幼儿非常重要。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发展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进行多样化的相互作用,以获得新的经验。可以说,幼儿是在情境、行动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见解,经验一方面是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获得的结果。如果没有相互作用的过程,就不会产生结果。
因此,我们要关注过程,要有过程意识。有了过程才会有真正的经验,伴随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会产生反省,即思维与反思。经验既横向联系,相互渗透,也不断延伸;经验强调行动,只有行动才可能获得经验;不是所有行动都能获得真正的经验,行动过程中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提出幼儿园课程回归经验,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应该属于经验。幼儿园课程曾经远离经验,过于关注知识、关注教师、关注上课(集体教学活动)。回归经验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回归经验就是回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回到《指南》,回到儿童,回到生活,回到活动,真正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因此,没有正确的经验观,就难以有效地落实《指南》的精神。
陈鹤琴、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就是经验取向的课程,也就是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课程。陈鹤琴提出要丰富儿童的经验。他认为一切直接经验都是儿童身体力行得来的,教育者无论如何不能代替儿童做事,也无论如何不能完全用抽象的概念来施教。有些经验是间接的,在人们生活里占重要位置,但无法用实物教,可用逼真的图片,不过这样的教法要减少到最小限度。
陈鹤琴提出:“‘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陈鹤琴所谓的“做”就是行动,就是相互作用,就是经验。
张雪门也认为,“人生坠地,除个体以外,对于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和人事种种,本来是一无所知,更一无所能,他所以能日进月长,渐渐从无知无能变成有知有能,完全由于个体和环境的接触。从接触而生的经验叫做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
张雪门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他说:“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来提倡行为课程。”行为的课程就是生活的课程,也是经验的课程。
关注过程,倡导过程意识,不是无视结果,而是为了取得适宜的结果和更有效的结果。“小学化”的课程经常关注知识,在意知识的传递和教师的作用。注重经验的幼儿园课程一定是关注过程的。
这个过程包括学的过程、教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过程、民主管理的过程,其核心是幼儿学的过程,学的过程对于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这是一种专业意识,也是幼儿园教师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特有的意识,因此,过程意识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种入门素养。
回到过程之中,让幼儿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进而获得新的经验,这就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对幼儿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过程总是指向新经验的。过程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而能否确立过程意识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准有关。
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无不关注儿童的经验,几乎都是经验导向的,都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这些经验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对儿童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就是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儿童需要特殊的活动环境,儿童与周围事物和人员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对儿童的指导应从情境出发,适度而为。
过程意识也是行动意识,儿童的行动应指向新经验的获得。没有对象或者对象不适宜的行动是无法使儿童获得新经验的,因此,作为经验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验的丰富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儿童获得经验的需要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引发儿童自主地、积极地和多样化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如何真正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如何有效地让儿童获得适宜的经验,是一个还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持续的探索。
努力将知识还原成过程,这也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原则。人类优秀的知识也应该让幼儿接受,但对幼儿来说,接受的主要方式不是讲解,直接经验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让知识回到行动中,回到过程中。
以“萝卜”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中小学,“萝卜”可能是一个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涉及萝卜作为植物的类属、特征、作用、分布区域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关于萝卜的系统知识。对于具有文字能力和系统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来说,讲解辅以图片的方式是适宜的。但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这种方式是不适宜的,因为这里只有教师讲解的过程,没有儿童行动的过程,没有直接经验的产生。
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一定会将幼儿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幼儿能切实行动起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比如这个活动过程可能包括: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萝卜进行比较观察,触摸、观察、比较眼前的几种萝卜,体验手感,闻闻萝卜的味道;使用各种工具对萝卜进行测量、称重,并进行记录;说出不同萝卜各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去掉萝卜的叶子,用有效的方法将萝卜清洗干净;用合适的工具切萝卜,观察萝卜切面的特征,再闻闻萝卜的味道;以生食、凉拌、熟食等方式品尝萝卜。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学习的过程,儿童只有回到行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有观察、发现、比较以及策略的运用等方面的学习,也有思维的参与。
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的备课重在分解和深化知识点,教师要做的事情是讲清这些知识,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关注的是引发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能让幼儿真正去感受、体验、发现和表达,教师要考虑先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在哪里做,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备课不只是书面写作的过程,必须包括物质环境和材料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教师写下的不是自己准备讲什么,而是一个幼儿的行动方案,即幼儿该做什么,教师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行动过程。因此,幼儿园课程是幼儿行动的过程,是幼儿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被幼儿利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当然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过程。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核心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但教师的教也对儿童的学产生重要作用。让幼儿行动起来,并不意味着让教师只做简单的看护者和旁观者。教师深入的观察、思考以及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对幼儿持续的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幼儿的学习不完全是自然和随机的行为。
那么,如何理解幼儿的学习?可以说,幼儿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的,是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是在生活中学习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教不只是讲解,而是引导幼儿与周围的事物互动,为幼儿的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对幼儿的支持、鼓励和引导。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3~5岁)课程指南》对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作出了界定,这对我们思考幼儿园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效的教意味着:“建立与家长的合作工作关系,因为家长是子女的基本教育者;通过预先计划好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和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实践工作者示范各种正向的行为;使用丰富的语言和正确的语法;运用交谈方式和精心设计的问题;直接教幼儿某些技能和知识;幼儿互相教;以一种积极影响幼儿学习态度的方式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并支持幼儿;精心设计户内外环境,为学和教提供一个积极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巧妙的、精心设计的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与家长一起工作,家长是评估和计划过程中的重要合作者;确认幼儿学习的下一步骤,计划如何帮助幼儿进步;运用评估信息,评估活动的质量及实践工作者的培训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发和促进幼儿学习的过程,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有效的学意味着:“幼儿发起能够促进学习和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的活动;幼儿运用动作和所有的感官学习;幼儿有深入钻研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的时间;幼儿有安全感,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有信心的学习者;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学习;幼儿在学习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性、想象性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和运用。”
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是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过程,还是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过程离不开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儿童新经验产生的重要条件。儿童的生活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生活的相容与和谐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进而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需要一些积木、插塑、科学探索工具等材料,但要避免过于结构化和功能浪费,要结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购置材料;资源不在于昂贵,而在于适宜和有效;要避免过于电子化,避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尽可能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要注重生活中的资源,要发现生活中的资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挑战,利用生活中的机遇、条件,形成生活中的习惯、规则,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充分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儿童积极投入、高度专注,愉快舒畅地学习,有不断探究的机会和热情。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是儿童新经验的来源,应该努力使儿童的学习有趣、有效一点。
有趣的学习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要真正以学定教。要研究儿童,努力使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获得新经验,能面临问题和挑战,能运用多种感官,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
要注重儿童积极的自主表述,而不是简单的复述;要注重儿童发自内心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要注重儿童情感、语言、动作及思维全面参与的表演,而不只是依照要求和指定“剧本”做戏;要注重儿童创造性地反映和整合了已有经验的建构,而不是无目的的摆放;要注重儿童在自主、自由的活动中积极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训练;要在意儿童积极主动地做事,期待儿童想做而不是一味地多做。不对儿童的需要作深入分析,导致儿童过于忙碌和热闹,不一定能使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儿童完全自发地做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做他们感兴趣的事,做有挑战的事,做有思维参与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事。
因此,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完全是儿童自发的、自然的行动,而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行动,得到教师的支持、启发、合作和引导。这样,他们的经验会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得到整合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会在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学习,只有这样的学前教育,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图文编辑/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