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中班上学期,幼儿园新建的大滑梯被拆除了。小朋友们从好奇地猜想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到好奇每天大滑梯有什么新变化,再到操场去观察发现拍照记录,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且一直持续到滑梯建设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谈论了很多关于滑梯的话题,他们谈论着滑滑梯的感受,给喜欢的滑梯分类、命名。孩子们对于滑梯的外形、滑道的样式,滑滑梯的感受等,有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在益智区,孩子们自发地开始用乐高玩关于“滑”的游戏,通过搭斜坡的形式,玩滑小人、滑小球的游戏。发现幼儿这一兴趣后,我们提供了一些带有斜坡滑道的拼插玩具,孩子们以搭滑梯、建轨道的方法,让小球滚动起来,从中探索让小球滚动起来的方法。
孩子们有意识地寻找匹配的滑道,建立斜坡,将滑道接长,或出现搭建旋转滑道的形式,实现让小球自己滚动起来的愿望。
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不止局限在益智区进行游戏,他们还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一些直滑道,在建筑区及班级的其他位置随意摆放小球,观察小球的滚动情况,再现他们对于滑梯的经验。
与此同时,孩子们依据生活经验,有了想要制作一些滚筒滑道、弯道滑道的想法。于是,我们收集了可以充当滑道的材料,进行滚小球游戏。通过探索,孩子们发现可以利用现成的薯片桶、水瓶子、纸杯搭建筒形轨道,让小球滚动起来。
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材料特性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现状的制约,几经尝试,孩子们都没能成功。眼看着孩子们就要放弃了,于是我决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材料的特性。利用这些材料,我与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款游戏。
在班级墙面上,孩子们利用废旧物材料,用工字钉连接滚筒滑道,探索让小球在滚筒滑道中滚动起来的方法。在孩子们和老师的不断探索中,慢慢地调整,不断地完善。到现在为止,游戏已经进行了两个月,幼儿的兴趣依然很浓,很期待每天的游戏。
玩教具材料
去掉两端封口的干净薯片桶、去掉两端封口的透明水瓶、去掉杯底的一次性水杯、胶皮软管、牙膏盒、竖着切成两半的薯片桶、手纸卷、小球、工字钉。
环境创设
物质环境:在楼道中孩子们可以够得到的高度,预留出一片大面积的粘了纤维板的墙,供孩子们随意地插拔工字钉。同时提供一些结实的小柜子,可提供孩子们登高,孩子们可在属于本班范围的墙面上随意游戏。
精神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宽松的游戏氛围及探索空间,支持孩子自主游戏,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探索,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兴趣及前期经验
幼儿游戏兴趣:利用薯片桶,孩子们想要把这些薯片桶连接起来,就像是滚筒滑梯的滑道一样,让小球可以在里面滚动起来,最后落下来。
幼儿材料使用的前期经验:因为滑道是要和立面的墙面进行连接的,孩子们知道连接工具可以使用工字钉,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因为有了滑滑梯的经验,孩子们知道,滑道是要固定好的,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连接的方法,以及工字钉的安全使用方法。
幼儿对于滑道的前期生活经验:滑道要连接在一起,可以旋转,可以拐弯,而且有的滑道没有顶部,滑道要有斜度,越来越低才可以滑下去。
学习品质方面的经验:孩子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喜欢和同伴一起进行游戏,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敢于向老师寻求帮助。
教师渗透目标
在游戏中感受材料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游戏中
幼儿尝试大胆搭建不同形式的轨道,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能够调整与反思,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体验小球滚动的快乐
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一同进行游戏,在墙面上连接滚筒滑道,探索让小球在滚筒中滚动起来的多种方法,同时鼓励幼儿大胆使用材料,进行滑道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工字钉的安全使用,以及材料的节约使用,随时收放。
第一阶段:薯片桶为什么会掉下来——感知游戏材料阶段,探索连接位置
(一) 幼儿的活动
当大量的薯片桶提供给幼儿的时候,他们纷纷拿起了工字钉。兮兮成功扎住一头之后松开手,薯片桶掉在了地上。同同的薯片桶则是固定了一边,另外一边垂了下来。孩子们开动脑筋,兮兮再一次使劲按住工字钉,同同在一头扎了好几个钉子,琪琪把手往里伸,伸到不能伸的位置,扎工字钉。果果把工字钉扎到了薯片桶的两端,将工字钉垂直扎到墙面上,对大家说“快看,这样做保险了,一点儿都不动”。
看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我肯定地说道:“哇,你们真爱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好方法,哪个方法效果最好呢?”孩子们开始争着和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大家也相互模仿着。孩子们越说越自信,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觉得两端固定的方法最牢固。
解决了固定的问题,大家开始建滚筒轨道了。同同把薯片桶连在一起,他说:”这是一条长长的蛇。”兮兮也连成了一条线,可是薯片桶和薯片桶上下左右会形成缝隙,琪琪则是将薯片桶和薯片桶紧紧地对在一起。可是他发现,相连的一端没有办法插钉子,于是他自主调节距离,完成了连接,接着他又接了很长一段距离。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延长着自己的轨道,一直延长到没有空间才停止。果果:“我的最长。”“不是,我的长1,2,3,4,5,6,7,我有7节。孩子们点数起了自己的轨道,比起了长短。
(二)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1.以等待仔细观察的支持方法,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挫折,同时能够观察了解到每一名幼儿在游戏中的真是愿望以及想法。
2.以情感性赞扬的方法,肯定幼儿创意。看着一条条的长轨道,我感叹道:“你们太能干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创意的轨道,它被搭建在了墙面上。”首先我肯定了孩子们连接方面的探索,同时也肯定了孩子们一直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为他们的进一步游戏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及强大的自信心。教师的及时鼓励,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游戏的关注,增强了归属感。
3.以同伴的身份加入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看到孩子们一门心思地在连接轨道,关注轨道的长短。我问孩子们:“你们的轨道好长呀,建轨道要干什么呀?”孩子们纷纷说:“这是滑梯。”“这是可以滑过去的。”“让小球能够穿过去。”说着,我拿起了一个小球放进轨道里,孩子们很兴奋地开始了尝试。在与孩子们一同游戏的过程中,我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
4.以材料提供的支持方法,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性。我提供了大小轻重不一的小球,供幼儿游戏,使幼儿明确游戏目的,将探究游戏推向了小高潮。
第二阶段:小球怎么才能不掉下来——探索让小球顺利滚到下一个轨道的方法
(一) 幼儿的活动
在老师提供的材料下,小朋友边往滚筒滑道里放小球,边观察小球滚动的情况。雯雯的小球顺着缝隙掉了下来,她摘下轨道调整了好几次,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时候小球很快滑了下来,有的时候小球滚着滚着就停住不动。这回,她又使了很大的力气,把小球往轨道里扔了进去,可小球还是从中间的缝里掉了出去,雯雯着急得直跺脚。
欢宝和乐贝两个人一起合作,边尝试边讨论:“立得太高了,还没看清就滑下去了。”“这个太平了,不动了。”孩子们已经发现了斜度影响小球的滚动速度。
琪琪搭建的轨道之间有很大缝隙,他的小球都会从缝隙中掉落下来。他把薯片桶全摘下来了,扎工字钉的时候,他只伸进两根手指头扎钉子。这回他用小球一试,小球通过了,他高兴地握拳说了一句“yes!”
这时雯雯也找到了好方法,他在薯片桶的边缘处先扎上钉子,再往墙上扎,这样就伸进去一根手指头就好,轨道之间的空隙很小,小球顺利通过了轨道。
凯凯见自己的轨道上玻璃小球总是掉下去,他找来了一个乒乓球,在缝隙中比了比,并自言自语:“这个够大,掉不下去了吧。”接着他把小球往里一放,小球在通道里慢慢往下滚,在缝隙的地方停住了,凯凯在外面碰了一下小球,小球继续往前走。就这样,小球一直滚到了终点。凯凯拿着小球跟边上的小朋友说:“你们用大的球,大的掉不下来。”
就这样,孩子们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有了分工。有的负责扎轨道,有的负责在起点放小球和捡球,他们一起检验小球能否顺利通过。不能通过,就一起发现问题,判断并尝试解决。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轨道越来越长,成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二)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1.以等待观察的方法,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虽然遇到了掉球、小球滑落等情况,但并未影响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快乐体验。幼儿对成功理解,在于小球可以在滚筒中滚出来的结果,对滚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幼儿积极地进行调整,并没有放弃游戏,于是我们采用等待的方式。
2.以问题的形式支持幼儿游戏,引发幼儿探索。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开心一起高兴。看着孩子们搭建了很长的一段轨道,我一边鼓励他们继续往长处搭建,一边启发他们:“你们看这么大的一面墙,其余的地方都空着,你们想想办法怎么把这些地方利用起来?”
听了我的建议,孩子们马上想到可以在下面再搭一条轨道。孩子们三下两下就又开始了搭建。一连很多天,他们都在搭建长长的直滚筒滑梯。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继续以观察等待的方法关注孩子们的游戏,观察他们的新发现。一周多以后,随着班级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在楼道墙面上呈现出了欢宝和乐贝家长一同主动收集的“北京好玩儿的大滑梯”的墙面。两名小朋友与家长一同整理了自己曾经玩过的好玩的滑梯照片,将滑梯材质、好玩儿的原因、地址介绍给大家。因为墙饰靠近游戏墙,大家经常去一起欣赏,说说自己喜欢的。照片中最有趣的还是滚筒旋转滑梯,在观察讨论时,个别孩子萌发出让轨道拐弯的愿望,孩子们找到相应的图片进行模仿。
3.用墙饰丰富幼儿对于轨道的经验,给予幼儿丰富的参考资源。这便于幼儿随时观察模仿,并梳理经验,奠定了后期创造性的基础。同时,丰富多样的墙饰图片,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4.家园配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深刻的感知和体验,体现出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第三阶段:我想让小球拐弯走——探索拐弯轨道的搭建
(一) 幼儿的活动
有了拐弯的想法以后,孩子们开始了尝试。欢宝用力折叠薯片桶,薯片桶没弯。乐贝说:“别掰了,掰不动,你都给捏瘪了,还是看我的吧。”他还是往墙上扎薯片桶,边扎边摆出拐弯的轨道。
欢宝赶紧放小球,刚走到拐弯处,球就飞出了轨道:“你这方法不行,球自己不会拐弯。”他又换了大球实验,大球直接卡在了拐弯的地方,有的时候卡在那里就掉出了轨道,有的时候会成功。欢宝进行了调整。“挨着扎,挨着扎。”乐贝着急地说。他调整了薯片桶的角度,把薯片桶的口和口挨在一起,扎在墙面上,可是小球还是冲了出去。这时,欢宝本能地用手挡在了拐弯处,这次小球没有冲出去,而是掉进了下一个轨道。小球从终点滚了出来,小朋友连跑带跳地朝着已经滚远的小球跑去。
雯雯和凯凯还在连接着薯片桶,按照欢宝和乐贝的方法,他们将薯片桶口挨着口挨扎在一起。凯凯说道:“得让球在薯片桶上(内侧)走,挨着薯片桶(内侧)慢慢走,你放得别太直了,太直了就不挨着了,还走得很快,就弹出去了,得平着点儿。”孩子们的方法,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可以用来挡球的物品来替代手的作用。雯雯找来纸片插在两个桶的缝隙中,凯凯直接拿薯片桶,哪里有缝就扎一个,用薯片桶的侧面挡住缝隙。虽然这次轨道只是小小地转了个方向,但这里面凝聚了孩子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二) 教师的支持和回应
1.家长支持,丰富游戏材料
孩子们已经要初步尝试解决拐弯的问题,并且找到了解决小球掉落的好方法。薯片桶材料的局限,影响了孩子们的游戏。接下来我发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更多的可以进行拐弯工具,支持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
2.直接帮助幼儿,降低材料使用难度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收集到了一根较长的软管,因考虑到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幼儿能力水平有限,如果此时教师不介入,幼儿将会放弃使用这一材料。在倾听幼儿的想法后,我将管子开口,剪短,与幼儿一同感受材料的变化过程,也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及对于材料的充分的感知。
(三) 幼儿的活动
拿到管子后,凯凯来回对折:“这是软的,像个U型。”乐贝说:“我试试,我试试。”她折叠了好几下。“软软的,像是一条蛇”,凯凯说:“做弯道吧。”于是,大家开始合作。凯凯往上面扎钉子,欢宝按着没有连接的部分,乐贝在窗口处扎工字钉。“往下往下,一直往下,往上球出不来。”凯凯提示着,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拐弯的下坡,放上玻璃小球,嗖嗖地滚了下来,探索成功了。
(四)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1.观察等待:对于软管的使用和连接,幼儿正在处于不断感知操作、熟悉材料的阶段,应更加关注幼儿对于材料特性的感知过程,以及幼儿操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丰富材料:将幼儿收集的更多的游戏材料,投入到区角中,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到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家园配合:利用家长资源,大家一起收集一些好玩的滚小球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第四阶段:我们还可以这么玩儿——混合使用多种材料,创造性进行游戏
(一) 幼儿的活动
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游戏初期,孩子们想着如何堵住缝隙不让小球掉下来。慢慢的,孩子们开始利用这些缝隙,几个孩子用好几种材料混合着搭了一个长轨道,里面有大小不同的缝隙。“挡球的材料都哪去了?”凯凯边找边说着。“有了。”凯凯拿了一个掏了洞的纸杯接在了缝隙中,又找了几个纸杯、薯片桶,接在缝隙的地方,接出了好几条轨道。他从起点开始放小球,小球每次都走不一样的通道。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搭了一条像大恐龙一样的轨道。”
随着幼儿对于单一材料大量的感知,加上对于轨道外形的大量感知,他们在搭建轨道中,有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在轨道的搭建方面,孩子们利用多种材料混合搭建,搭建阶梯型的轨道、Y字形轨道,搭建垂直墙面的轨道。
在小球游戏设计方面,孩子们设计了小球进山洞、小球入门的游戏。截至现在,幼儿已经游戏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活动墙面的游戏出现各种创造性的搭建同时,在乐高玩具区,孩子们也有了不局限在搭建方面的创造性游戏设计。利用薯片桶,孩子们还进行了滑梯创作。
(二)教师的支持和回应
游戏已经进行了两个月,幼儿的探究兴趣依然很高。后期我们将带有更加开放的心态,观察等待每一名幼儿发现于探索,支持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主动学习,同时丰富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对于游戏材料、游戏形式、轨道的外形、小球移动轨迹的新想法,了解幼儿兴趣经验方面的新想法,创造宽松的游戏氛围。
活动的特点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
游戏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根据幼儿对于滑梯的经验不断丰富,在学习、探索、发现、收集中自然生成的游戏活动,游戏设计中能够体现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原有的想法。
(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游戏的形式的开放、低结构的材料资源的丰富和可操作性,符合幼儿喜欢操作,在操作中学习的学习特点,幼儿确定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幼儿的活动几乎没有限制,使幼儿可以充分地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和发展。在幼儿的游戏中,游戏的材料,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幼儿自行调节和掌握的。
(三)尊重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和想象
活动的主要材料为低结构材料,材料的多变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筋,创造想象。
发展价值
(一)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带有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游戏中体验到动手操作的的快乐,以及游戏的成功,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幼儿在工字钉的使用方面,促进了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调动了已有的对于滑梯的滑道的知识经验,运用到轨道的搭建中,有助于幼儿对于知识的整合,以及再现。同时在材料的收集和使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感知觉发育,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游戏。
(三)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善于随时发现问题,积极动脑筋尝试解决,培养幼儿反思与调整的能力,幼儿在过程中不怕困难主动探索,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坚持性。
(四)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在轨道的搭建中,我们尊重幼儿的设计想法,与幼儿共同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利用空间,使用材料,支持幼儿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的思维发展。
(五)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倾听接纳尊重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并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初步的分享,合作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教师支持行为分析
(一)支持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及时的关注幼儿的游戏,开展活动,与幼儿共同经历游戏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游戏,丰富幼儿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性的支持、鼓励、欣赏引导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和兴趣,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鼓起幼儿的自信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游戏中始终带有积极,愉快的兴趣进行游戏,面对成功与失败。
(三)支持幼儿专注地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和尝试
教师关注幼儿当前的探究内容,充分调动多种资源,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关注材料,幼儿观察小球滚动的轨迹,以及滑道的特点,动手操作,调整,引导幼儿探索能够让小球滚动起来的方法。鼓励幼儿将游戏深入下去。
(四)支持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提升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游戏,材料开放,空间开放,鼓励幼儿大胆的去进行尝试。在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创造性的运动多种方法多种去解决。
(五)提升幼儿游戏中的反思与解释能力
在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模仿,解决共同的问题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以及想法,去不断的反思与调整,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经验。
教师支持行为的反思与调整
(一)优势
1.观察等待的支持策略。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的感知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经验,保证幼儿游戏的开始的自发自主,幼儿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内容的自我制定,游戏材料的可自由选择,游戏同伴的相互合作,才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主的得到发展,以及愉快的情感体验。
2.充分调动多种资源,支持幼儿探索学习。教师融合了多方面的资源,除了教师资源,同伴资源,还可以发挥家长的优势资源,大家发挥互补优势,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丰富多元的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的愿望和想法。
3.教师适时地以问题支持、参与游戏、支持解决困难等直接的方法介入,避免幼儿因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游戏很难深入,放弃游戏的情况出现。
(二)不足与调整
1.尊重幼儿游戏中的愿望及想法,但缺乏对幼儿游戏有计划的引导
后续的游戏中,应鼓励幼儿进行游戏前的小组讨论、设计与记录,增强幼儿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尝试明确的分工,帮助幼儿建立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2.小组指导过程中,缺乏关注个体幼儿的主动学习过程
前期的活动,教师重在与幼儿一同发现问题,梳理基本的游戏经验,帮助幼儿可以将游戏简单的玩儿起来,体验游戏的快乐。后期我们要进一步放手,倾听每一名幼儿的想法,关注每一名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发现每一名幼儿的好奇与兴趣以及遇到的问题,给幼儿大量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游戏环境不充分,材料场地内容较为单一
前期幼儿处于感知材料阶段,幼儿创造的游戏形式、轨道形象较为单一,游戏场地较为固定。后期我们将关注幼儿创造的多角度,开放更多的材料,便于幼儿随时取用,多角度丰富游戏内容。
(三)教师进一步支持的可能性
借助社会专业性资源,如书籍、视频、滑梯厂家专业人员讲解等,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各种可以感受小球滚动的玩具,能支持不同兴趣、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的坡度影响速度,以及坡面的光滑粗糙影响小球下滑状态等现象,可在科学区开展相关斜坡实验,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不同材料的斜坡,进行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可将不同材质的材料粘贴在滑梯上,供幼儿进行体验。
相关阅读: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8)|我和影子玩游戏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7)|五月的风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6)|嘉阳的17次挑战(上)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6)|嘉阳的17次挑战(下)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系列(5)|“豆芽”的故事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系列(4)|中国旅行棋
2019年教育部获奖游戏案例|当积木遇上多米诺
全国幼儿园优秀活动案例系列(2)|我们班有座“广州塔”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系列(1)|挑战迷宫
素材提供|北京市西城区洁民幼儿园
责编|赵彩侠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