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践《指南》的七大问题与失误
李季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指南》不是讲五大领域
行政推进,应该放慢脚步
《指南》的核心:了解儿童发展
评级肯定有,但不是等级
在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浓厚的测试情节:轻视观察,轻视过程,轻视积累,轻视质性评价,迷信测试,迷信量化,迷信速成结果。这样的测评观及其所折射出的幼儿教育观是不对的。
不能将“典型表现”当硬指标
为什么不可以用范画?
此前谈到的是关于《指南》的应用,在内容的理解上老师们也存在很多问题。
心中无幼儿,一切皆成难题
除此之外,《指南》目标中也出现的“经常”、“常常”、“喜欢”、“愿意”等词汇的界定是模糊的,反应到幼儿身上的行为也是模糊的,能否用一个确定的频率或程度范围来标识?
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指南》的理解不到位,就会陷入使用的误区,把《指南》的功能局限在测量,评估上,追求所谓精确量化的方式。
把充满人文精神的,复杂的,艰苦细致的幼教工作扭曲为统一的简单化的数字性测量,这种量化思维与标准化教育模式严重地干扰着《指南》的实施和幼教质量的提高。
来源|超级早教专家
责编|赵彩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