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见幼儿园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96年。由于建园时间早,室内外空间紧凑。在过去偏重集体教学活动的背景下,这样的空间尚能满足教育需求。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自主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后,我园开始以《指南》为指导思想,走上幼儿自主游戏探索之路,通过不断实践、反思,转变教师观念,从过去的注重“教”,逐步转变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再到“幼儿和教师共同游戏和生活、学习与发展”,努力将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
由于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增加,狭小的室内空间已难以容纳丰富的材料;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十分有限,小中大班幼儿需错时开展户外活动,游戏时间难以保证;户外游戏材料多以大型玩具为主,缺乏创造性,这些现状都阻碍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如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空间和条件,让幼儿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尝试进行了四大改变。
因地制宜,创设自主游戏空间
(一)打破固有格局,实现空间互动
(二)科学创设户外游戏区域
保障时间,优化自主游戏内容
由于每日过渡环节较多,幼儿游戏时间较少。经过教师研讨,在早来园时段,先到的幼儿可以先进行盥洗、如厕,不再安排统一进行的盥洗、如厕、喝水等过渡环节,为幼儿游戏腾出更多时间。这样每天上午幼儿在室内游戏的时间为1小时,每周二、四上午能进行2小时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
有了时间上的保障,幼儿的自主游戏更深入和丰富。幼儿由过去单一的室内班级游戏,发展到室内同年龄班、户外大中小班混龄游戏,在大带小的过程中促进了分工、合作、协商、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自主探索意识更加凸显。
调整材料,为自主游戏奠定基础
我们在游戏区投放了丰富、开放的游戏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教师通过观察与研讨,提出了游戏材料的四项原则。
1.材料位置取放方便的原则。
为确保幼儿能熟悉每种材料摆放的位置,以便在游戏中能自主选择多种材料,材料摆放的地点和高度要让幼儿看得到、找得到、拿得到、准确放回去。
2.材料有标识的原则。
为方便幼儿准确、有序取放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为材料制作标记并张贴,提示幼儿准确分类和整理,一百多种材料标识发挥了重要的提示作用。
3.低结构与高结构材料混合投放的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低结构材料对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有重要意义。比如,各种积木、石头、砖头、绳子、板凳、梯子等低结构材料,以及人偶、交通工具、手枪、步枪等高结构材料混合投放后,幼儿会因为想要玩枪战游戏而运用低结构材料搭建堡垒,用油桶、垫子、梯子搭建防护墙,推动游戏不断深入。
4.材料使用打破区域界限的原则。
游戏不再受限于固定区域、固定材料,幼儿可以到其他区域寻找所需材料,且室内外游戏材料可以互通。比如,幼儿在室内开展“有趣的纸”主题活动后,可以继续到户外沙水区玩造纸游戏,纸浆晒干后又可以拿回班级中。
把握双主体,推动自主游戏开展
在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教师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指南》,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是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要将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就要改变游戏中教师的主导行为。教师通过多次教研、培训等方式,学习如何支持、介入、满足幼儿的游戏意图,明确一切支持都是以观察为基础,学习客观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重新确定了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双主体关系。教师从最初的“闭上嘴、管住手、不干预、不打扰”的自我控制阶段,逐渐过渡到“看游戏、看幼儿、只观察、不敢说”阶段,到现在的“观察、追踪、理解、支持”阶段。教师的改变让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探索、创造不断凸显。
(一)游戏前,幼儿表达游戏意愿,教师倾听互动
游戏活动前,幼儿自主选择班中一位教师向其表达游戏意愿。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讲述自己想要玩的游戏、需要的材料,打算和谁一起玩。中大班幼儿会用绘画或前书写的形式表达想法,设计游戏图纸并进行介绍。充分表达之后,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更强,同伴间的自主分工、合作更加自然。
教师倾听幼儿的游戏计划,并适时与幼儿互动,不但能帮助幼儿梳理即将进行的游戏,而且有助于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和支持幼儿。比如,游戏前凯凯对老师说:“今天我想和泽泽一起用纸折小船放到水池里,比比谁的小船划得快。”教师问:“你想用哪种纸折小船呢?”凯凯说:“我想用表面滑滑的纸。”教师问:“为什么要选这种纸呢?”凯凯说:“这种纸好折,而且不怕水。”教师的恰当回应帮助幼儿进一步梳理了对纸张特性的认识。
(二)游戏中,幼儿体验游戏乐趣,教师巧用策略支持
在充分表达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开始游戏,在与材料、环境、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指手画脚”,而是以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为基础,适时采用适宜的策略支持幼儿游戏。
1.提供辅材,拓展幼儿游戏内容。
幼儿在游戏时常会受到材料本身的限制,需要教师深入观察游戏进程,适时提供材料供幼儿探索,促进游戏不断深入。比如,最开始幼儿在积木区搭建时,合作意识不强,搭建作品只是简单的平铺、无目的垒高等。老师通过观察,和幼儿一起找来班中的玩偶、建筑师的安全帽、安全服等,这些辅材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逐渐搭建出他们想象的飞机场、动物园等,游戏内容随之丰富,搭建水平得到提高。
2.语言提示,引发游戏深入开展。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不会贸然介入游戏,会适时运用语言和行为参与游戏。当运用语言指导时,主要是针对幼儿游戏进程进行发问、提示、鼓励、赞扬。
教师发问的目的是了解幼儿游戏现状,然后根据幼儿的具体想法进行启发和引导。比如,在沙水区玩造纸游戏的萌萌说:“琪琪,你撕的纸太大了,像我这样撕小一点才好。”老师蹲下身问道:“萌萌为什么把纸撕得这么小呀?”萌萌说:“这样更容易踩碎变成纸浆呀。”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提示能帮助幼儿明确想法、理清头绪,促进游戏顺利开展。比如,木工区的俊逸一手把着钉子,一手用锤子使劲敲,没想到钉子不但没被敲进去,反而弹了出来。他沮丧地对老师说:“我用了很大力气都不能钉进去。”老师拿起一颗光滑的钉子问道:“咦,这两颗钉子怎么不一样呀?”俊逸发现了两颗钉子的不同,说:“这个钉子有一圈一圈的螺纹,另一个没有。”说完他尝试了没有螺纹的钉子,很轻松就钉进去了。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采用适当的提示帮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
鼓励和赞扬主要是教师对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积极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分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坚持性等良好意志品质进行赞扬。比如,桐桐已连续两周在木工区游戏了,从最初的做图纸、选木板到第二周的动手拼、钉,终于做出一个机器人,高兴地让老师看。老师夸奖他说:“你坚持用了两个星期做的机器人好高呀,真了不起,接下来你想用机器人做什么呢?”桐桐说:“我想给机器人涂上颜色,像天空的蓝色。”老师鼓励地说:“我很期待哟。”既肯定了幼儿的坚持性,又夸奖了机器人作品,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的方向。
3.适时介入,推动幼儿游戏进程。
幼儿游戏时教师会适时采用平行介入、交叉介入的游戏策略。平行介入时,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或不同的材料,起到暗示作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多适用于小班。交叉介入时,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或幼儿邀请教师加入,教师通过扮演某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当游戏能顺利进行时则会退出。
4.适时调整,激发区域再现生机。
自主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游戏会出现停滞不前、有的区域无人问津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寻找症结,再“对症下药”。比如,主题游戏区中,油桶、梯子、木板、板凳等材料,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不再感兴趣。教师分析发现,一是幼儿对这些材料缺乏具体的操作经验,不知道还可以怎样玩;二是这些材料有一定重量,幼儿不愿意搬动;三是没有兴趣和意图。
针对这三点原因,教师首先找到其他幼儿游戏的精彩视频和照片让幼儿观看,丰富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经验。然后,教师将材料沉重、难以搬动的问题抛给幼儿,幼儿表示可以请老师或同伴帮忙,也激发了他们尝试克服困难的欲望。最后,教师在区域增加了手枪、步枪、迷彩帽、柳条帽、纸球等材料,幼儿看到后再次引发了游戏兴趣。但新材料的投放需要经历一个探索阶段。比如,幼儿一开始不分敌我地开枪乱射击,别人不愿意当坏人却非要对方当坏人。到后期幼儿能自主分配角色,个别幼儿用PVC管自制机关枪、火箭炮,以物代物进行游戏,会将油桶、梯子、木板等搭成堡垒隐藏自己。根据游戏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激发了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
(三)游戏后,幼儿回顾游戏内容,教师梳理提升经验
游戏结束后,幼儿回顾、分享游戏是相互学习的最佳时机。幼儿围绕“今天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和谁一起做的”,以类似讲故事的方式大胆表达、分享给大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提升、建构新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明明说:“老师,我在沙水区找到了会动的宝贝!”老师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呢?”明明说:“我和天天在沙水区看到老师挖到的沙子里有,放在纸板上能动的。”老师问:“是什么让沙子里的‘宝贝’动起来的呢?”明明说:“是一块石头。”老师回答:“你说的这块石头叫吸铁石,它可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不光能吸出沙子中的宝贝,下次你可以再试试它还能吸什么。”
通过自主游戏探索,幼儿获得了真快乐、真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真放手、真支持,提高了专业能力、获得了专业自信。同时,我园十分重视家园同步教育,利用家长开放日、大型活动等时机向家长发出邀请,请家长观看幼儿自主游戏现场,传递幼儿自主游戏的理念。家长看到幼儿游戏的快乐、积极状态,理解了自主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意义,逐渐成为我园自主游戏实践的合作者。
我园将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游戏的价值和作用,让更多幼儿受益。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2020年第10期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张亚利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期系列文章
自主游戏 快乐发展 ——走进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云·看见幼儿园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