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新城幼儿园 杨洋
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地发展。”对于入学这件事,更是如此。
幼儿教育有它独特的性质,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论、辩证的思维认识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策略。我认为,最好的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地游戏,最好的游戏是愉快地学习,即“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学得愿意”,在“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
孩子3岁了,上幼儿园小班了
我们教师通过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引导幼儿自主获得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来到活动室穿衣服。在巡视中,我走到了悦悦的身旁,发现她的袜子穿反了。于是我轻轻蹲下对她说:“悦悦,你的袜子有不舒服的地方吗?”悦悦看了看自己的脚,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那你想一想怎样能把袜子翻过来呢?”我轻轻问,“还记得咱们的小儿歌吗?”此时,悦悦皱起了小眉头。突然,她坐在小椅子上抬起了头,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我说:“老师我可以先把它穿上……”话没说完,就用最快的速度穿上了反着的袜子,然后她又迅速地拽着袜子口,脱下了袜子,笑着对我说“杨老师,您看,我把袜子翻过来啦!线头不见了吧!”悦悦没用我之前教过的方法就成功地把袜子翻了过来,这个新方法是我所料未及的。我由衷地感叹:“悦悦,你翻袜子的方法真是又快又好。”悦悦开心地笑了。
作为教师,要永远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当孩子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语言、眼神、表情或动作引导他发现问题,并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幼儿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启发性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停止告诉孩子答案,而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防止包办代替,凡是幼儿能做的,应给与幼儿机会做,凡是幼儿能想的,就给幼儿机会想。悦悦可能就是觉得老师教的方法自己不熟悉,于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反了的袜子翻过来,这就代表她自己在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处理问题方面,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老师应该给幼儿创造“想”和“做”的机会,而不应该抑制孩子思维的发展。教师还要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予积极地支持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老师要永远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为科学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孩子满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了
我们教师通过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引导幼儿获得良好的社会性的发展。
今天的区域游戏时间开始了,佳琪、添添、小鱼三个人来到了建构区,经过看图例、互相商量之后,他们选择在地垫中间的位置搭建一个大的停车场。“我要一根长长的积木。”“再来两根柱子。”小鱼试着和小朋友交流,很快两层的停车场就在三位小朋友的共同合作下完成了。这时添添在旁边开始搭建小花园,小鱼在装饰停车场,佳琪则拿起了长条积木,开始搭建马路。他摆出了一个长长直直的马路说:“看我搭建的马路,长不长?我要开车试一试。”开着开着就没路了。添添说:“你看你的大汽车都掉河里了,要不来我的公园玩吧!”“怎么才能又去停车场还能去公园呢?”佳琪一边说着一边试,用了几块积木都没有成功。
观察到孩子们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决定适当地介入:“呀,这条路到底要通向什么地方呢?”小鱼说:“就是又能去公园,又能去停车场的路。”“哦,那这条路想要走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往这边一个往那边。”我边说边比划,小鱼的眼睛一亮,在玩具柜上找到了分叉Y型的积木,他们将Y型积木不断延长,直到通向公园和停车场。这时,我走过去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搭建的路叫什么路呀?”小鱼高兴地说:“剪刀路。”“不错,但在生活中呀,它叫分叉路。”我拿出手机,搜索到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和宝贝们一起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兴致盎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到了中班,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创作的能力逐渐增强,搭建身边熟悉事物的愿望也更加强烈。随着孩子们的搭建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他们能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工与合作。搭建时,有人搭建积木,有人运积木,通过互相交流共同完成搭建,解决了分叉路的问题,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就为科学入小学做好了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准备。
孩子五岁了,上大班了
我们教师通过合作化的共同学习引导幼儿主动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乐于探究、不断尝试、不怕苦难、自主解决问题的好品质。
今天,我们一起收获了户外种植区的茴香。回到班里,我问:“你们吃过茴香吗?怎么吃的?”孩子们列举了很多种吃法,做包子、饺子、馅饼等等,他们最爱吃饺子。我又问:“你们知道饺子是怎么包出来的吗?”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告诉我:“饺子要用饺子皮包。”“饺子是煮出来的!”既然孩子们都有过在家看家长包饺子的经验,我便继续追问:“你们都包过饺子吗?包饺子都需要哪些材料呢?”孩子们说:“需要面。”“需要水。”“需要饺子馅。”“茴香怎样变成饺子馅呢?”孩子们说:“先择,再洗,最后切碎。”于是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择茴香,洗茴香,一会儿功夫茴香都弄干净了。我们请来了家长志愿者,和幼儿一起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真正体会到包饺子的快乐。
当从食堂把饺子端回来的时候,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但在吃的过程中,孩子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一直站在身边看着他们微笑的家长志愿者。我借此机会问:“这么好吃的饺子是谁帮我们一起包的?”听到我的问话,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把盘中的饺子递给家长们吃,有的孩子还提出:“我们把饺子也分给弟弟妹妹吃吧。”“王伯伯也帮我们种茴香,采摘茴香了,也给王伯伯吃点儿吧。”……看着孩子们这么懂事,我竖起大拇指赞扬了他们,并在送饺子活动过程中对如何请别人品尝饺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行为礼貌方面进行了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包饺子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不但对包饺子有了一定认识,而且从认知、情感、探究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作为教师,我给幼儿创设了大胆尝试、敢于探究的氛围空间,不断地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做出属于自己的饺子。在品尝饺子环节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当饺子刚端出来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非常想吃,我尊重了幼儿的做法,在他们吃了一段时间之后,引导他们不忘身边帮助的家长助教,产生接下来的分享饺子活动。在分享之前,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班之后进行感受分享,无形中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幼儿建立自信奠定基础。
经过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通过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了自理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提升了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良好的身心素质,做好了科学入小学的准备。相信在未来的小学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在爱与温暖的春风中,定能腾空而起,展翅高飞。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